诸葛八卦村特色建筑与敬老习俗
(2020-02-15 10:05:00)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旅游景观 |
诸葛八卦村特色建筑与敬老习俗
诸葛八卦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市区偏西17.5公里,330国道从村的东侧通过,通往龙游、衢州的省道从北侧通过。
在诸葛村,一切都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原始的农作、简单的生活方式,而诸葛村最神奇之处,当数称为中国一绝的村落之九宫八卦布局。诸葛大狮(诸葛亮第二十七世孙)“堪天道,舆地理”,是位出色的堪舆学家。他在建村前四出踏堪的过程中来到高隆,发现这里极符形势宗的理想模式。他在高隆安家落户后,运用自己学到的阴阳堪舆学(即俗称的风水学)知识,按九宫八卦构思,精心设计了整个八卦村的布局:钟池并不大,一半水塘一半陆地,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村子的中心是钟池,那是一个按太极图的形状砌成的池塘,半边是水,为阴;半边是陆,为阳,池水终年不干,清澈见底,至今依然是村民生活用水的重要部分。以钟池为核心,钟池周围构筑的八条弄堂向四周辐射,使村中的所有房屋自然归入卦位。丞相祠堂、大公堂、奎睦堂等均围绕钟池按“坎”、“艮”、“巽”等八卦方位排列,八条弄党将村庄划为八卦,形成内八卦。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相依,巷道纵横,似通却闭。更为神秘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环抱诸葛村,构成天然的外八卦阵形。当然人们也会自然地联想到诸葛亮的“八卦阵”,诸葛村亦可能是根据“八阵图”来设计布局的。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妙的是村外刚好有八座小山,形成环抱之势,构成外八卦。村内房屋分布在八条小巷,虽然历经几百年岁月,人丁兴旺,屋子越盖越多,但是九宫八卦的总体布局一直不变。这正好说明村落创始人善于选择地形,符合周围自然环境与屋宇井巷配成双重八卦,充分反映出大狮公的非凡艺术与精心构思。据说,这是中国第一座八卦布局的村庄。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巨大的活文物,是中国古村庄与古民居完整保留的典范。
目前,村内的明清两代房屋多达200余所,其中大小厅堂18座,庙宇四座,石牌坊三座,花园别墅两座,这些古建筑中,最重要的要算大公堂与丞相祠堂,大公堂建于近600年前,那是江南唯一的武侯(诸葛亮死后谥忠武侯)纪念堂。丞相祠堂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约400年),那是诸葛氏族的总祠。
据《诸葛氏宗谱》所载:大公堂为始迁祖宁五大狮公所建,时间约在元代中叶。历经修茸规模有所扩大,民国十九年大修过一次。1991年大公堂后进基本倒塌,由村委会发起向全国各地和海外的诸葛亮后裔为重修大公堂捐款。92年大公堂重修完工。大公堂为五进三开间,前进和中堂都是大三开间,最后一进供奉诸葛亮的神主画像,大公堂建筑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大门牌楼式、中央歇心式屋正脊高约10米,四个翼角高翘,上层的几乎与屋脊齐平,檐下用斗供,黑柱朱楣,重楼叠阁,是全村在外观上最为华丽、最为醒目的建筑。正门上有“圣旨”匾额一块,横匾为“敕旌尚义之门”。据《诸葛氏宗谱》记载: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武侯公第三十二世孙诸葛彦祥捐谷1121石用以赈济灾民,英宗皇帝褒奖他的义举御赐这二块匾。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大门二边“忠、武”二个大字,是诸葛亮生前被刘备封为“武乡侯”,逝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之意。大公堂建于近600年前,是江南唯一的武侯纪念堂。它位于村落中心,坐北朝南,前面就是八卦阴阳鱼形的“钟池”。钟池边上有一道墙,面对大公堂的是一幅大八卦图,背面是一个“福”字。大公堂三进两明堂,大门牌楼式,方形柱子,黑漆大门,层层斗拱出挑,神彩飞扬,有一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动感和神韵。正门当中额枋上悬挂着白底黑字“敕旌尚义之门”的横匾。大门两侧的粉墙上楷书斗大的“忠”、“武”两个黑字,“武”是诸葛亮死后蜀汉皇帝的谥号,“忠”则是亘古以来百姓对诸葛亮一致的评价。
此外,村内的大经堂(中医药展览馆)、生草药园、民俗展览室等,都能令你开眼界、长知识。
诸葛八卦村的徽式建筑不仅体现在房屋厅堂的肥硕的梁柱、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她独特的山水造型上,这内外八卦以钟池位中心的结构特征,更集中体现了诸葛八卦村的徽式建筑风貌。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受刘备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223年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皇帝,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234年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家训流传至今,为民间所传唱,口口相传,有口皆碑。其内容有:
其一:远观山色年年依旧常青,近看人情朝朝不如往日。花开时蜂蝶聚,人困时亲朋疏。茶朋酒友日会三千,有事相求百中无一。吾生志愿积善读书,不敢望名声动地,不敢望富贵惊天,不敢望一言定国,不敢望七步成篇,不敢望珊瑚树高百尺,不敢望琉璃瓦盖千层;但愿父母康健夫妻偕老,兄友弟恭子孝孙贤,无荣无辱骨肉团圆。采茶青山之上,钓鱼渭水江边,无忧无虑在眼前。一日平安一日福,一日快乐一日仙。家不缺粮灶不断烟,茅舍不漏布衣常缠。退一步依然儒雅,让三分快活神仙。青天不管人闲事,绿水何能退是非。交有道之朋,绝无义之友,饮清泉之茶,戒乱性之酒。学有二三事之能,终身用之有余,平生之愿至此足矣!
其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其三:诫外生[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大公堂位于钟池北侧,始建于明代,据说是江南地区唯一仅存的诸葛亮纪念堂。祠堂前后五进,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门两旁分书斗大的“忠”“武”二字。整座建筑古朴典雅,气势恢宏,保存完好。堂内壁上绘有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白帝托孤等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壁画。堂外围墙旁现存六株龙柏,暗示诸葛后人六族繁衍,人丁兴旺。门庭飞阁重檐,高约10米,上悬一块横匾“敕旌尚义之门”。顶层有明英宗于正统四年(1439)所赐盘龙圣旨立匾一方,表彰诸葛彦祥赈灾捐谷千余石的义举。
溯汉室以来,祀文庙、祀乡贤、祀名宦、祀忠孝义烈,不少传人自有史书标姓氏;
迁浙江而后,历绍兴、历寿昌、历常村、历南塘水阁,干滋启宇可从谱牒证渊源。
诸葛村诸葛氏遵承祖训,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八月廿四,即诸葛亮诞、忌的纪念日举行祭祖大典。诸葛亮后裔子孙齐聚享堂,在《汉丞相武乡侯诸葛》神主迁开展祭祀活动,行三献大礼,焚香、登祠、嗑首,钟鼓齐鸣,笙箫阵阵,追忆诸葛孔明的智谋德行。
祭祀完毕后,年高八旬者入寿宴。八旬以上者,如果只是一、两位,也独享一桌寿宴,年轻者按辈分围着寿席用餐。用餐完毕,分给每个年轻人两个馒头,以祭祀诸葛亮安抚南蛮的足智多谋。馒头分毕,当年出生的婴儿,按宗谱行辈用字,由年长辈高者上谱,入录《高隆诸葛氏宗谱》。
诸葛亮后裔遵照诸葛孔明遗训的敬老习俗,崇尚礼仪,使得村里安定祥和,因而感动了皇上。元朝元贞(1295——1297)年间,兰溪由县升格为州,成宗皇帝派蒙古人怯失烈(字吉甫)任兰溪州达鲁花赤监州。吉甫到兰溪后,看到这里百姓安定,民风淳朴,敬老爱幼之风盛行,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于是便奏请皇上。成宗帝诏赐天下:“高年九十者,年赐帛二匹;八十者年赐帛一匹。君周历境内,虽穷山绝壑,悉临其家,手授之帛,且召其子孙而勖孝焉。”
如今,诸葛村建立起民俗文化馆等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学唱《戒子书》活动,诸葛孔明的遗训成了兰溪一带百姓的座右铭,文明风尚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