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流星雨刘鑫
流星雨刘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963
  • 关注人气:2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建德的山脉

(2018-09-20 14:16:58)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建德的山脉作者:农夫乐园

 

山脉

境内较大的山脉有千里岗山脉、龙门山脉、昱岭山脉三支。千里岗山脉李家镇石鼓村卢桐源尖,海拔 1226.6,为境内最高峰。

千里岗山脉 位于新安江水库以南、衢江以北、马金镇界首村鞍部以东、兰江以西,东西宽约100千米。略呈直线,山势陡峻,高程1000米以上山峰76座。山脉自衢州、淳安界上的灰岭东走至建德市、淳安县、衢江区交会点上称卢桐源尖,建德市、淳安县界上千米以上山峰22个。民国《寿昌县志》载:“登巅远眺,目穷千里”,故名。自卢桐源尖起分为东南和东北两支。

东南支自卢桐源尖东南沿建德市、衢江区界线4.6千米(径距,下同)称金鸡山,又2.85千米称乌石山,再西南继而折向南3.05千米称四方牌山,又东南沿县界上3.7千米称龙门顶,又南向2.85千米称阴山头(前志称阴山尖),又折而东南再转向东偏东北5.7千米称马槽山,再东向沿县界4.8千米称七坞岗,又东北1.9千米称清潭岭,又东北向1.3千米称龙门山,再北偏东北5.5千米称乌龟尖,又2千米称仰天池,尽于会口。东向去龙门山3.45千米称梅岭尖,又北偏东北3.5千米称岩山寺尖,又6千米称红尖山(天池山东偏东南1.9千米处),北偏西北5千米称黄尖山,尽于寿昌江南岸。东南赂去红尖山2.15千米称狮子山,尽于常乐溪北岸。东北向去红尖山1.7千米称金台山,又北偏西北7.5千米称岩塘山,又2.2千米称金姑山,尽于寿昌江南岸。东北向去金台山5.25千米称大慈岩,又东北3.5千米称玉华山,又2.1千米称道峰山,又西北5.5千米称黄洞山,东北7.5千米称尖坞山,北向1.6千米称大岩坞,西偏西北3.65千米称杨山尖,西北向2.5千米为山河岭南峰,尽于新安江南岸。东北向去大岩坞3.7千米称马目山,又分为两支:一支为东北偏北去马目山4千米称孙家山,又5.5千米称青山,尽于新安江南岸;一支为东北去马目山3千米称高庵,然后再分两支,其中一支东北向6.17千米称平苏山,尽于兰江与新安江会口,另一支东向7.7千米称高湾顶,其东向0.9千米称石壁,其东北向1.4千米称老虎石,皆尽于兰江西岸。东南去尖坞山4.3千米为塔塔岭东峰,东南向经腰利岗沿建德、兰溪两市界上5.7千米称蟠山,东南向6.2千米称长山,尽于兰江西岸。

东北支沿建德市、淳安县界上东北3千米称百箩坪,折东南沿劳村溪(前志称交溪)与寿昌江之间4.5千米称大坪山,又2千米称黄坪尖,再东南1.75千米称后竹山,1.8千米称老林山,又1.4千米称棕榈尖,又3.85千米称黄碧山,尽于会口。自百箩坪东北沿建德、淳安两地界上2.65千米称山羊坞头(前志称山羊坞尖),又东北沿界线2.7千米称毛草坪,折东南1.65千米称峰坪尖,又1.35千米称鸡公石,尽于劳村溪主流北岸。去后竹山东向1.9千米称凤凰尖,又东偏东北2.15千米称龙山,尽于劳村溪与其支流会口。自毛草坪继续东北向沿县界3.25千米称遥岭头,折东南2.9千米称乌龟洞,又1.7千米称乌龟山,尽于劳村溪主流与支流会口。东北向去遥岭头2.05千米称盘坞尖,折东南3千米称富豪岭,又南向3.25千米称将军山,又2千米称马鞍山,尽于劳村溪拐弯处。东北向去富豪岭5.3千米称南山,尽于小江溪(前志称曹溪)西岸。东向去富豪岭4.1千米称马肚岗,又东2.1千米称清水塘,又4.33千米称胡焦岭,尽于小江溪与寿昌江会口。东北去盘坞尖7千米称老鹰岩,向东沿小江溪与童家溪分水脊1.9千米称马江山,又东南向3.6千米称天山尖,又东南3.4千米称杨垄山尖,尽于寿昌江北岸。东北向去老鹰岩4.05千米称里尖坞,再东北向沿建德、淳安两地界上6.5千米称塔台湾,折东南向2千米称龙门头,折南偏西南2.2千米称过浴岭,东南向经同宝山2.85千米称大脚山尖,南向1.8千米称岩山,尽于寿昌江西岸。东北向去大脚山尖5千米称观音尖,东北向0.7千米称茶坪,尽于寿昌江与新安江会口。自塔台湾北沿建德、淳安两地界上2.25千米称陈坑坞头,再东北偏北3.65千米称铜山,尽于新安江水库南岸。

龙门山脉 位于浙江省中部,山脉呈南西北东走向,是富春江和浦阳江的分水岭。宋室南渡后,对山水多称曰“龙”,取帝者象,故称为龙门,山由此得名。其延伸到市境内的山脉,亦称龙门山脉。前志讹称为龙山山脉。

龙门山脉自金华发脉,由南而北,至兰溪市东北部的铁甲山,分西、北两支:一支西向沿建德、兰溪两市界上称大青尖,又西偏西南3.5千米称将军岩,尽于兰江东岸;另一支北向沿兰溪市、浦江县界上称坞枝岭,分支西向沿建德、兰溪两市界上称肇峰山。

西向去肇峰山2.5千米称冒峰尖,又西南向4.45千米称毛竹尖,又西向沿大溪与洋尾溪分水脊6.6千米称大岩山,尽于兰江东岸。北向去毛竹尖1.85千米称馒头岗,又西北向沿洋尾溪与前源溪分水脊3.15千米称老鹰岩,又2.05千米称葫芦尖,又7.35千米称龙门,折西南1.5千米称溜沙山,抵于兰江东岸。

自肇峰山北向沿建德市、浦江县界上2.6千米称谢高岭,又0.65千米为井硎岭北峰。自井硎岭北峰东迤入浦江县称芙莱山,北向沿建德市、浦江县界上1.05千米为翻洪岭西峰,又北偏东北3.18千米为刘家坪,再北向2.33千米为煤蓬水库坝西之山峰,又北向1.5千米为破石岗,东北向1.36千米称大岩岭头,再经大岩山东北向去2.6千米称马头,又北向3.95千米称金竹湾尖,再北行突入桐庐县、浦江县界。自谢高岭西沿苔溪后源与前源分水脊4千米称煤塔山,又6.85千米称黄山顶,又2.35千米称狮子山,尽于前源、后源两水之会口。

自潘岭头正南建德市、浦江县界西北沿后源溪与坌柏溪分水脊3.1千米称阶坂岭。分北、西南两支:其北支去阶坂岭1千米称关子中,北向2.65千米称桐树坞尖,又西北走2.75千米称施姑坪,又北突入桐庐县境尽于富春江东岸。其西南支去3.2千米称千两,再分两支,西北支去2.35千米称古楼尖,又西北4.45千米尽于坌柏溪东西源双坑口;南支去0.7千米称百两,再分两支:一支西向沿坌柏溪西源与苔溪后源分水脊5千米称大坞头,再西偏西北经仰天坪3千米称高岩尖,又0.5千米称小坞头尖,尽于七里泷东岸;一支西南向去2.5千米称龙门山,往西南2.1千米称龙皇尖,再向南尽于后源溪北岸。

昱岭山脉 此山脉为白际山北段,为浙皖边境地带。南宋时,其岭上置昱岭关,故名。昱岭山脉发脉于淳安、临安与安徽歙县界上,其东干向东南走至淳安县池岭尖,又东走至白石岩以东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三交点,称合桃湾尖,分为南、东南、北三支。

南支由合桃湾尖沿建德市、淳安县界上2.25千米称朱池岭,又4.4千米称桐岭,又2.2千米称田平岭,东南向3.8千米称塘上岭,南向沿下涯溪(前志称大洲溪)与莲花溪支流分水脊4.5千米称潘村岭,又4.6千米称莲花尖,西南向2.4千米称洋溪尖,尽于新安江北岸。自田平岭西南沿建德市、淳安县界线上2.2千米称紫高尖,西南向1.85千米称直岭,又2.95千米称梅树坞尖,又3.9千米称东坞头,又2.65千米称洋溪岭,又2.65千米称蛇岭,又南向4.25千米称尼姑山,又1.65千米称田坞尖,尽于新安江北岸。西南向去蛇岭1.5千米曰巧山,又2.75千米称石耳山,折南0.9千米称黄岩尖,又2千米称武公山,尽于新安江水库东岸。

东南支由合桃湾尖去1.1千米称黄婆塔,又1.5千米称高山浪,又2.7千米称狮峰岭,自此分南、东南、东三支:南支沿下涯溪(前志称大洲溪)与长宁溪分水脊1.1千米称巧坞头,又1.4千米称祝神坞头,又4.7千米称七岭,又2.35千米称大坞头,又1.85千米称双高尖,又6.5千米称钟潭岭,尽于新安江北岸。东南支去2.2千米称洪狮岩,又2.65千米称石母岭,又东南沿长宁溪与胥溪之小源分水脊4.1千米称九峰尖,又9千米称乌龙山。由乌龙山分三支,东北向去4千米称灵山顶,又2.5千米尽于胥口;东南经方门山3千米尽于七里泷北岸;西南去3.25千米称凤凰山,尽于新安江北岸。东支去3.9千米称金桃塔,东南向沿胥溪两源分水脊4.3千米称高青岩,东南迤2.45千米为早午岭南峰,曲折连绵渐平而尽于双溪口。

北支由合桃湾尖北沿建德市、桐庐县界线上1.8千米称和尚尖,又1.4千米称小朱头,又1.1千米称磨盘山,又3.05千米称扶梯岭北峰,东南向3.7千米称张家坞头(前志称张家坞尖),又8.45千米称小坞岗头,后分两支:一支东南沿胥溪之大源与清渚溪分水脊4.1千米称龙门顶,又2.45千米称通儒岭,又6.35千米称黄巢岩,尽于七里泷北岸;另有东北向去黄巢岩2.85千米称煤灰山,折东2.65千米称天堂坪,入桐庐县境。一支东北向沿建德市、桐庐县界线上6.56千米称青峰寺,东向1.55千米称大岩山,东南向走1.6千米称小岩山,山势渐平而尽于清渚溪拐弯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