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香溪镇双溪村:密山有宋朝荆湖转运使潘慈明妻高氏墓
(2018-03-24 23:35:44)
香溪镇双溪村由原来的香三行政村、香四行政村、香五行政村与密山行政村合并组成。
原香溪镇香三村位于香溪镇政府东面100米。村民委员会驻香溪三村得名。香溪自然镇有5个行政村,按顺序排列,名香溪三村。地属丘陵,区域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1亩,山地面积831亩。辖香溪自然村一部分,4个村民小组,195户,总人口605人.本村的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葡萄、柑橘、西瓜为特色产品。
原香溪镇香四村位于香溪镇驻地。村民委员会驻香溪四村得名。香溪自然镇有5个行政村,按顺序排列,名香溪四村。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0.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10亩,山地3000亩,水面16亩。下辖香溪自然村一部分,8个村民小组,280户,795人。村民大多数以种植业为主,葡萄、柑橘、梨为特色产品。
原香溪镇香五村位于香溪镇驻地。村民委员会驻香溪四村得名。香溪自然镇有5个行政村,按顺序排列,名香溪五村。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1.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36亩,山地1000亩,水面10亩。下辖香溪自然村一部分,8个村民小组,373户,1038人。村民大多数以种植业为主,葡萄、柑橘为特色产品。
原密山村位于香溪镇驻地北面1300米。村民委员会驻密山得名。据清光绪《兰溪县志》载,密山平野中有山,突起高数十丈,古时山上生长茂林。村落在密山山沿,村以山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为0.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7亩,山地90亩,水面36亩。8个村民小组,153户,478人。村民大多数以种植业为主兼养蚕茧,柑橘贮藏、保鲜为特色产业。村中有宋代古墓遗址。
密山宋朝荆湖转运使潘慈明妻高氏墓出土宋乾道三年(1167)的棉毯,把我国棉纺织史前推了200年,现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双溪大桥建于清咸丰五年(1856),当时是通往建德的大道。
潘慈明(1133~?),字伯龙,女埠下潘人,潘杲之子。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仕至秘书丞,荆湖南路转运使。先是知江州,创建周濂溪先生祠堂,朱熹为之作记。殁时遗教子孙,以古礼送终,乡人传以为法。其文词、议论亦卓然可记。徐畸、吴师道称其为吾乡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