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下江村:兰溪蜜枣有传承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乡土文化 |
下江江氏的宗谱名称为《下江济阳江氏宗谱》,其排行字为:高崇鼎辛
下江村是个盛产青枣的地方,江庆芳是蜜枣制作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提起蜜枣制作,有一段相当长的历史记忆。
相传,兰溪先贤章枫山(女埠街道渡渎村人)当时在朝庭任礼部尚书,见家乡所产青枣绿光闪闪,皮薄肉厚,鲜嫩味美,是枣中之上品。于是,每当枣子成熟季节,他都要挑选一批大而质嫩的枣子献给皇帝品尝。皇帝尝后也是赞不绝口。
然而,青枣味好却难储藏。一位枣农偶然中发现了贮藏的方法。原来,采摘时一些枣落入蜂蜜桶里,过了许多日子才发现,等取出后已变得黄蜡蜡、亮晶晶了。一尝,又松脆又甜美。于是忙叫人开了一家作坊加工青枣,将质好个大的青枣,用小刀纵切成丝状,用蜂蜜拌和,倒入锅中煎熬,一直到青枣变成金黄。晾干后的枣,香气浓郁,味美细腻。
后来章枫山又将这种加工过的枣进贡献给皇帝,皇帝品尝过后连连称绝,便赐封为“冕枣”,意为枣中的“冠冕”。至清代,兰溪蜜枣被正式列为“贡品”。
到了清代宣统年间,商人吴竹三聘请了匠人,设厂加工枣,枣面如金丝缕缕,色泽如琥珀晶莹黄亮,灯照之下透明见核,具琥珀金丝之美,遂称“金丝琥珀蜜枣”,载誉东南各省,远销港澳。
江庆芳坚守蜜枣加工技艺数十年。
金丝琥珀蜜枣,采用兰溪本地生产的优质个大的南京枣(又称京枣)用刀细切丝缕,用白糖或蜂蜜熬制、烘焙而成。
兰溪京枣栽培历史悠久。南京枣个儿中等偏大,皮薄肉厚质细核小,加工制成的蜜枣颗粒大小适中,味道甜美可口,切口缕缕如金丝,晶莹嫩黄似琥珀,故名金丝琥珀蜜枣。
金丝蜜枣的制作要通过以下几个工序:选枣、切枣、洗枣、煎枣、烘干、摊凉、再烘干、成品分级包装等。据《兰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介绍,切枣是用剃刀把青枣表层切成丝条。刀的另一头固定,右手握刀,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滚动青枣,使条纹清晰,深浅均匀。后改用机切成条条丝纹。煎枣,用锅煎煮加白糖,取出烘烤、捏枣、老焙烤干挑选,分档次包装。桂花蜜枣烘烤后去核,加入桂花、香料后包装。真空蜜枣在烘烤至半干后取出,装入食用塑料袋,抽干空气,封口外包装。
可别小瞧了制作一个个小小的蜜枣,蜜枣制作的主要设备、器材还真不少:制作工房、洗枣缸、煎枣锅、切枣刀、焙笼、缸、真空包装机、包装盒。
其中两种工具有必要特别介绍:切枣刀和缸,它们是兰溪金丝琥珀蜜枣拥有独特口感的秘诀所在。
“一个小小的蜜枣,大约要切200刀,这样煎煮好的白糖就可以从每个刀口渗透进青枣里,使得口感更好。”做了数十年蜜枣,江庆芳对切枣刀的妙用深有体会。
缸是用于盛乌炭生火,然后把蜜枣放在焙笼下烘烤。外地加工厂烘焙蜜枣大多是烧煤炭使用大火的烘焙方式,他们的烘焙方法是盛乌炭生小火,分三次烘焙。这样就能确保蜜枣口感糯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