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芝堰古村落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2015-12-09 18:08:20)
标签:

历史

教育

旅游

文化

  芝堰古村落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兰溪市黄店镇人民政府综合办 刘 鑫

《兰溪市白露山——芝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最近通过论证。芝堰古村落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露山——芝堰风景名胜区以奇特清幽的山林风光与璀璨的古建筑文化交融一体为特色,现正在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其规划空间结构为:一线两片六区。一线为兰芝公路主游线。连接两大景观片区,路两侧以生态林带为主而成的风景区绿色轴线。两片为白露山景观片区和芝堰景观片区。六区为虹霓景区、慧教景区、忠隐景区、三相景区、三峰尖生态农业观光区与芝堰明清建筑及凉亭坞旅游度假区

浙江省兰溪黄店镇芝堰村,古建筑远近闻名,省政府已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又替芝堰村申请为国保,我们对芝堰村旅游资源作了调研,便撰此文。内分地理环境和村落布局、陈姓渊源及芝堰建村年代、派别兴废、历史人物、经济状况、古代建筑、风景要点和旅游发展前景八个项目。

一、地理环境和村落布局

芝堰旧名芝溪,以村前小溪叫芝溪得名。芝堰则以村头原有一条堰叫芝堰得名。

芝堰村位于兰溪市西北四十华里,公路直达。在建德市东南,有四十华里;距旧建德城(即严州)今梅城七十华里,在一个长长的山谷之口。村后芝山发脉于挑峰,奔腾起伏而来,像一条龙。村前有龙门山。发脉于羊岩,有虎形狮形二山。芝堰村居中形成左青龙右白虎格局。挑峰和羊岩是芝堰村的最高峰,海拔约七百米。两山东西对峙,两边山脉绵延,中间流过一条小溪叫芝溪,水源丰富,芝堰村田地,自古就以自流灌溉为主,现在水库建成,水源更加丰富,环境更加优美了。

芝堰地处半山区,常年气温较平原地区略偏低2-3℃,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而且气候干湿适中,空气清新无污染,有益于人体健康;又无狂风巨雹(风受山阻,山区无冰雹。)、洪水冲击(村上有石壁拦阻),山体滑坡(山多石山)等特大自然灾害;又兼基地平整,在广大农村中不多见;虽然地处半山区,但内外有一大片平原,可资耕种,生活不愁无来源;又从风水观点来看,后山来龙健壮,至此落脉结穴,面前山环水绕,龙门高耸,藏风聚气,亦是阳宅佳地。从以上各方面来看,芝堰确是建村好地方。芝堰村始祖滴公卜居于此,是有见地的,《芝溪陈氏宗谱》(以下简称《宗谱》)称他“多学多材(才)”,是可以当之无愧的。相传桐山后金金履祥先生曾断言:“芝堰村千年无难”。确实无论太平天国、日寇侵华期间,芝溪村都没有遭受打劫,故许多古建筑能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原为通往旧建德即今梅城镇要道而自兰寿建公路通车后,这种特殊地位失去,经济发展迟缓,故许多古建筑免遭拆除改建得以保存亦是一个原因。

不仅如此,芝堰村的村落布局,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别具特色。由于芝堰村所处地方基地平整,而又为通往旧建德要道,芝堰村祖先匠心独运,中间一条街自南而北直上,象征一支笔;北面不远处,一座矮山象征笔架;西面原有水潭水深色黑取名“砚潭”(今已无)可以半月塘取代,象征砚;然后把宗祠建于东面来龙山正脉下正穴上,象征一块墨;而祠前一大片平整土地象征一张纸。芝堰村祖先所以这样设计,是希望我们子孙后代,用这块宝墨和这支大笔,在这张白纸上写出最好最美的文字,画出最好最美的图画。

关于这一点,市博物馆同志早已看出,我们深佩他们的眼力。古老相传是有这么一种说法的,不然为什么西边的潭要取名“砚潭”呢?按诸葛村地形中间低,四面高,像一只锅。所以他们的祖先作出八卦形向四方辐射的布局,称为“八卦村”。芝堰村地形平整,像一张白纸,故芝堰村祖先先作出“文房四宝”的布局,称为“文房四宝村”,都是因地制宜,显见超群智慧在村落布局上,可说各有千秋。

二、陈姓渊源及芝堰建村年代

周武王灭商,大封历代“圣君贤相”之后。访得舜之后裔胡公满封于陈,即今河南一带地方。其后子孙就以陈为姓,秦末有陈胜,起义灭秦。陈平帮助汉高祖平定天下,为汉名相。其后有陈汤,立公西域,为汉雪数十年不报之耻,受封关内侯。东汉时有陈实,为太丘长,以正直仁爱名闻天下,当时人甚至说“宁可受官家刑罚,不可被陈军批评。”死时来送葬的人数达十万人。他的两个儿子元方纪方,也名闻天下,有“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或“难兄难弟”的成语流传后世(载在《幼学琼林》中),为称颂兄弟者常引用。芝堰村《陈氏宗谱》就从他正式开始,他为第一世,他的儿子为第二世,从他起,陈氏世系始明白可考。他是颖川(今河南许昌)人,所以陈姓大都以颖川为郡名。芝堰则以妫(内)为郡名,这是因为芝堰村祖先要把芝堰村的始祖一直追溯到舜。舜是唐尧时虞国君主,虞国在今山西境内,国中有水叫妫内,《书经》:“厘降二女为妫内”(就是说尧将娥皇女英二女下嫁给虞国君主舜),就是这里。所以前人在《宗谱》序中曾说:“颖川妫内不过小有区别”,其实我们也是陈实的子孙。现在赵文卿先生等,又把陈姓祖先追溯到黄帝,说是黄帝正妃嫘祖的谪系子孙。

从陈实公以后,陈氏绵延不断,到六朝有陈霸先,代梁而有天下,祖孙三代大封宗亲子侄五十余人为王,封地几遍及全国。当时有叔献者封为河南王,芝堰最早先祖大经公,就是叔献公的第十六代裔孙,居住在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他的父亲祖父都在宋朝做了相当大的官。宋高宗南渡,大经公随之南迁,起初居住在安吉江渚,绍兴年间封为睦州(后改为严州,今梅城镇)郡守,居住在分水。生了二个儿子,大的叫湛,小的叫滴。湛公居分水百扛,为百扛陈氏始祖;滴公居芝堰,为芝堰陈氏始祖。《宗谱记载》:“大经字世常,号洪济,宋高宗时扈跸南渡(保驾南渡),侨居安吉江渚。绍兴年间因守睦郡,遂家分水。娶何氏,生二子。葬兰邑(今属建德市)儒源万罗山。”又说:“湛字仲清,号大府君。结庐分水百扛(定居在分水百扛)。娶宋氏。葬万罗山。”“滴字仲道,号二府君。文经武纬,多学多才,家居建德芝山(芝堰旧属建德。芝山即芝堰)名遍天下。生平正直,没(殁)后(死后)为神,乡民感戴,立庙儒源,世祀不绝(按今已毁)。娶胡氏,葬万罗山船形。”是父子三人同葬万罗山船形。

按绍兴为宋高宗年号,高宗第一个年号为建炎,四年后改称绍兴,绍兴有三十二年,前后共计36年。高宗于公元1127年南渡,迄今已有八百七十七年,芝堰建村谅来亦不出绍兴之外就说是绍兴二十年吧,则芝堰建村迄今,已有八百五十余年,是无可疑的了。

三、派别兴废

芝堰村陈氏,自大经公迄今,已有三十六代,现在的房份派别,为什么分上宅、下宅及二、三、四、五、六房呢?据《宗谱》记载,从十三代起,分上门、中门、下门和前门四派。(大约以所居位置来分)。其后上门派世绝,而现在的二、三、四、五、六房都属前门派。这一派人丁最为兴旺发达。但这五房始祖并非都是亲兄弟。原来前门派中,并不是每一支派都有后,而只有敏六公和弟敏十七公两支有后。敏六公的儿子惠三,即为第五房始祖,其实他并不是敏六公的第五个儿子,而是连堂兄弟算在内(即敏十七公的儿子)的第五。敏十七公生五子,长子惠十九即象山公,生六子,所谓二、三、六房,就是他的第二、第三、第六个儿子。而敏十七公的第四个儿子象岳公,亦即象山公的弟弟,则为第四房世祖。五房象崇公的后代人口不多,亦即跟随象山公派下,合称第四房,不别立房头,而把敏六公的儿子惠三公立为五房。故四、五房始祖和二、三、六房始祖,不是兄弟关系,儿是叔侄关系,不过四房为亲叔侄,而五房为堂叔侄而已。

由于以上原因,上宅、下宅不算房数,而与前门派之二、三、四、五、六房并立为三大派。

四、历史人物

陈姓为我国大族,历史名人甚多,除了上述陈胜、陈平、陈汤、陈实、陈霸先以外,尚有许多,不能悉数。以后较为突出的,唐时有陈子昂,为著名诗人。北宋有陈抟,为道学家始祖。南宋有陈亮,为著名爱国诗人兼学者,力图恢复中原。元、明、清三代以来,陈氏之闻名于世者,仍世不绝书。

自滴公迁居芝堰以来,闻名于世者虽不多见,但也有一些有才有德的人,值得我们称道。除了滴公自己,“文经武纬,多学多才,名遍天下”之外,其孙千六,中浙江省元。曾孙悌二九官宣议大夫。六世孙曾二十三,授江西都今使司迪功郎。九世孙怡二十一,手能举臼,封千户。十一世孙宣二,任当涂县(在今安徽省)伊(即县长)。十四世孙敦一,任福建九龙岭(在今龙海县)巡查。到明朝中叶稍前,义七五公独资修建石桥。义七六公独资铺石板。自村下达于村上,即所谓“一条街”。他两人富己不忘利人,功在当时后世,村人至今称道不衰。明末象山公投身金华朱大典部下,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飞桥顶,后人因名其山为隐山。具见民族气节,甚称民族英雄。钦祚公生于清初,以康熙六十一年选贡,廷试中式第三名,是一位英俊杰出,品学兼优的人才。先后督学使者,以“名魁天府”、“廷英首擢”、“翰苑先声”等匾额表彰他。但他生性耿直简傲,不肯随波逐流,终身在家从事教学,培育人才,隐居不仕。祠堂内许多对联都出于他手(见附录1)。其清廉之风,堪励末俗。以上这些人,都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学习。其他还有,就不一一举出了。

五、经济状况

解放前芝堰村处于金华兰溪通往严州要道上,经济状况相当不错,这从气势宏伟的古建筑上可以推想而知。但从兰寿建公路开通后,这种优势失去了,经济便一直上不去。芝堰村现有人口约1580人(包括外来客姓原1630人,有部分迁出)。大多依靠农业为生,亦有从事工商业和外出打工的,由于地处半山区,山多田少,原有田980亩,水库建成后只剩下560亩,人均收入不丰裕。山多石山,无矿产和特产,以松杉木材和柴薪为主。部分山地种植水果、茶叶,但为数不多。近年村委领导村民开发种植冷水菱白,颇有收益。工业方面,仅有镇办企业玻璃纤维厂一家,经济效益不错,为部分居民创造劳动就业机会。

总之,芝堰村目前经济收入不高,年人均收入仅有1180元左右,和本市先进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今后必须努力开发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尤其现在芝堰村古建筑已列入省保,应该大力加以开发,使之成为旅游胜地,从而提高人均收入,向小康目标迈进。

六、古代建筑

芝堰村古建筑,今存元、明、清三代房屋甚多,而有代表性的,约有三十七八座,以街道为中轴线,在东西一百四十米,南北二百二十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元代及明代建筑十七座,清初建筑十六七座,所以博物馆余立军同志为芝堰村撰写一篇文章,登载在兰溪日报上,题为《芝堰奇观,明清一条街》高度赞扬了芝堰村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并预言必将名闻全中国。以后又定名为“九堂一条街”,因为在这些古建筑中,比较典型的有九:衍德堂、世泽堂、光裕堂、孝思堂、济美堂、世得堂、成志堂、善述堂、承显堂(按建筑先后排列)等,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孝思堂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这些古建筑,气势宏伟,雕刻精湛。兰溪电视台曾来芝堰村拍摄电视播放,也充分肯定芝堰村古建筑,并预言必将走出兰溪,近年来,外地机关团体单位和国内外专家,来芝堰村参观考察的,络绎不绝,国内有故宫博物院扬伯达先生,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士伦先生,华东理工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元鼎先生,台湾成功大学古建筑研究所卢国华先生,以及省文物局,东南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机关学校,国外有日本及美国哈佛大学包弼德教授等专家学者,都一致肯定芝堰村古建筑年代之早,数量之多,结构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实属国内罕见,1985年获准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芝堰古村位于兰溪市黄店镇镜内,占地面积.6.6公顷,居住人口约1000人左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90-977米,属半山区,北部为山区,东南为丘陵谷地,占地约为60%,整个古村面芝溪,背东山、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村中文物建筑集中,以“九堂一街”为主,包括28幢明清建筑,徽派风格,马头墙错落有致,九堂即衍得堂、孝思堂、呈显堂、济美堂、光裕堂、成志堂、世得堂、世泽堂、善述堂;一街即月亮街,原是金华到建德的驿道,古村中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有环绕全村、统经每条街道和家家户户门口的水道。

芝堰村古建筑群,以其“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最富有特色。据志载:宋高宗南渡,有一姓陈名大经的睦州郡守杖策选胜,留次子陈滴迁居此处,乃营建村落,所以芝堰建村有850多年历史了。在此村共居的1700多人口中,其中1650余人姓陈的都是大经公的子孙。陈氏的后裔经过800多年的苦心经营,不仅拥有衍德堂、孝思堂、承显堂等古建筑近百座,其中衍德堂为元代建筑,孝思堂最大,占地1300平方米,而且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集于一体,像一座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陈氏先祖按照中国风水环境随类赋形的设计原理,以南北相向、贯通村中的街道象征毛笔,以北面陈陀山的“金交椅”象征笔架。街面上明、清和民国期间的店面楼堂比比皆是,其中有安寓客栈、银楼当铺、骑街木屋、碧水一径跨墙而过。以占地13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孝思堂”象征一块墨。以整座村落所处的平整的田畦象征白纸。以南面的“半月塘”象征砚台。半月形水塘上浮白鹅,冬日的阳光下儿童绕水塘嬉戏,老人晒,太阳谈天说地悠闲之间呈露百年古朴民风。

芝堰村又一个特点就是半边路半边渠。走进村中和街巷,几乎家家门口都有一块已磨得发亮的青石埠,用来洗衣、洗菜,一跨出门槛就行,溪水常年流动,能见到水底的石子和游鱼。

芝堰村整个古村落更像一张带格子的稿签,方框是明清古宅,线条是弄堂沿的路和水渠。爬上后山看,又像一张撒出去的网,网里挤满黑乎乎的鱼,呈一个大大的网形弧状,村里人说:“孩子们读书考出去了,就是逃生的鱼,远游外面的世界。”

月亮街原是元、明、清时从金华通往建德的古驿道,用做商旅、官第、挑夫过境留宿,当时附近客栈、酒店、药店、作坊、当铺、妓院、澡堂一应俱全。可见芝堰村古代的繁华。当网中的鱼同样挣大钱,创大业。

芝堰村孝思堂

孝思堂位于黄店镇芝堰村,是在元代末年时的陈姓小祠堂的基础上建造的,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大门朝西北偏西85度,它由门厅、廊庑和孝堂组成一个“回”字形,门庭两侧有厢房,长30米,宽6米,中庭陈列有陈钦祚的亲笔字和众多匾额。孝堂挂有黄帝画,有两厢房,门庭和中庭中间的天井中有两棵桂花树,是当年朱元璋和马氏夫人在原小祠堂前所植的。左面一棵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孝思堂是陈氏的宗族祠堂。

孝思堂相传建于洪武三年,省考古研究所长王述伦看了衍德堂情况:“孝思堂建于明洪武三年是有可能的”。中进为中庭,四面为天井,中庭正中四柱用的是松树、柏树、桐树、椿树,谐音为松柏同春,孝思堂有一个特点,即不论多少年没人居住,没有蜘蛛网,旧说是日子择得好,今人认为与木料发出的气味使蜘蛛不敢接近有关。

孝堂挂有黄帝画,是三皇五帝中的黄帝。中华儿女都称炎黄子孙,黄帝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先。芝堰村陈氏就是黄帝的嫡裔子孙,而且是黄帝原配夫人嫘祖的嫡亲子孙。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嫘祖所生的有两位。第二个儿子叫“昌意”。昌意的子孙(第27世)于周代受封于陈地,于是就姓陈了。到宋代南宋时期,一位叫陈大经的子孙,居住在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他的父亲祖父都在宋朝做了相当大的官。宋高宗南渡,大经公随之南迁,起初居住在安吉江渚,绍兴年间封为睦州(后改为严州,今梅城镇)郡守,居住在分水。生了二个儿子,大的叫湛,小的叫滴。湛公居分水百扛,为百扛陈氏始祖;滴公居芝堰,为芝堰陈氏始祖。《宗谱记载》:“大经字世常,号洪济,宋高宗时扈跸南渡(保驾南渡),侨居安吉江渚。绍兴年间因守睦郡,遂家分水。娶何氏,生二子。葬兰邑(今属建德市)儒源万罗山。”又说:“湛字仲清,号大府君。结庐分水百扛(定居在分水百扛)。娶宋氏。葬万罗山。”“滴字仲道,号二府君。文经武纬,多学多才,家居建德芝山(芝堰旧属建德。芝山即芝堰)名遍天下。生平正直,没(殁)后(死后)为神,乡民感戴,立庙儒源,世祀不绝(按今已毁)。娶胡氏,葬万罗山船形。”羊公庙中的张仙送子画就是滴公带来的。

芝堰村衍德堂

衍德堂据专家考证为元代建筑。其特点有四:(1)衍德堂三进两明堂。如果是明清建筑,其前进明堂两边都有过厢走廊,下雨天不用走湿路,直通斗墙,路从中间走,下雨天必须走湿路。(2)明清两代后进明堂同前进,而衍德堂后进明堂左右一分为二,称为龙凤天井,中间有过堂,上有平基。(3)明清两代中进大梁为圆形,叫冬瓜梁,而衍德堂大梁匾形,略带梯形。以上这些都是元代风格。(4)清以后前进明堂边牛腿,雕刻渐细,为民国精细雕刻,极其工整。而元明两代牛腿较简朴,越古越简朴。衍德堂牛腿很简朴,应非明清时所作。

衍德堂始建于元天历二年,是全村厅堂中建筑年代最早的一座厅堂。三开三进,进深31米,宽12米,高6米,正南18米,中庭与后庭间左右各有一个天井,名叫龙凤天井,前庭与中庭之间的天井通到墙边为止,中间走路,上梁扁平呈梯形,这是元代建筑的风格,后庭有屏风画有“朱元璋会聚四才子”,有一阁楼。衍德堂是兰溪市现存最完整的元代建筑,据《光绪兰溪县志》载:元至正十八年(1358),明太祖朱元璋下兰溪攻金华经月亮街驿站而驻兵这一带时,与明初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四才子会聚于此。宋濂当时已有大名气,元代朝廷诏他去翰林院任职,他推辞不去。胡大海推荐当地才子宋濂与朱元璋在衍德堂相见,尊先生,被礼聘为长太子朱标老师。宋濂与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共辅明太祖,史称明初四才子。而当年的朱元璋不过是反元义军中的一支,前途如何吉凶未卜,可是宋濂竟被邀请来了。朱元璋十分高兴地和宋濂等去拜谢张仙送子。村民们把这当作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每逢节气也会来祭拜。

衍德堂相传朱元璋屯军三里外试剑岗时,曾率领四大才子刘基、宋濂、章溢、叶琛来衍德堂开会,故又称为聚才厅,门外半月塘前柏树相传为朱元璋所手植。此厅属四五两房所有,婚宴喜事都在此举行。

芝堰村承显堂

承显堂,是希望子孙们继承祖上的尊贵,既有显要地位又有巨大财富的意思。

承显堂建于明万历年间,三开三进,大门朝向南偏西15度,前厅有戏台,后庭有阁楼,中庭的前后有两个天井,上梁为方形,牛腿雕刻精致,现在的厅堂是民国时重建的,里面的戏台是村民平时看戏的地方,曾经有很多剧团都在这里表演,受到村民的好评。

自滴公迁居芝堰以来,闻名于世者虽不多见,但也有一些有才有德的人,值得我们称道。除了滴公自己,“文经武纬,多学多才,名遍天下”之外,其孙千六,中浙江省元。曾孙悌二九官宣议大夫。六世孙曾二十三,授江西都今使司迪功郎。九世孙怡二十一,手能举臼,封千户。十一世孙宣二,任当涂县(在今安徽省)伊(即县长)。十四世孙惊一,任福建九龙岭(在今龙海县)巡查。

承显堂原建于嘉靖年间,民国十九年全部拆除重建,故大梁为方形,牛腿精雕细琢,极其工整,前村有戏台,为全村演戏都在此。此厅属全村人所有,婚丧喜事不在此举行。

芝堰村济美堂

济美堂建于明万历年间。造者为上门派锡山公。锡山公有一女婿当知府,因此他往往仗势欺人,村中人都怕他,绰号叫锡山老虎。他造济美堂要砍羊公庙前的一片古柏,到羊公庙前掷签求允许。羊公神当然不会允许,第一个为阳,即两片都仰,他说:“阳、阳、阳,我砍去好做大梁”第二个为阴,当然不会一仰一覆成为胜,那岂不是同意他砍了吗?于是把两片都竖起来,他说:“竖、竖、竖,我砍去好做柱“。总之他就是要砍,羊公神对他也没办法,只是以后正月初二迎神时各厅都要去,独不去济美堂。又造济美堂时,前门派二、三、六先祖无为公才十一二岁,到厅里去玩,不小心跌了一跤锡山公笑着说:“你一 个小孩哪能嬉我大堂!”无为公应声说:“大堂、大堂,将来总要买给我”。其后上门派世绝,果然买给无为公。此厅属二、三、六房所有。

世得堂也建于明万历年间,楼上牌匾有明文记载。其特点是:一般房屋楼下高楼上低,大梁做在楼下,可是,世得堂却楼下低楼上高,大梁做在楼上,叫楼上厅,与长乐重云楼风格相同。芝堰村房屋具这种风格的有相当多,大概都是明代建筑物,相传当时请客宴会都在楼上。此堂现为民居。

成志堂建于乾隆年间,中堂牌匾有明确的记载,牛腿雕刻已渐精致,而柱子上雕刻,这比较少见,此堂亦为民居。

善述堂建于清代。其特点是前面天井很深,面用石柱石极围起,但现已分属二家改装过,看不出原来的面目。

世泽堂主厅已毁,今尚留最后一进已改为民居。据陈建亮所知,其后进明堂也一分为二。与衔德堂同,可能也建于元代。

光裕堂于解放初,两边分给人家居住,现仅留中间二进。其大梁也略呈匾形,可能是元末明初建筑。此厅属中门派人所有。

芝堰村月亮街

月亮街是位于芝堰村中的一条古街,因行似一轮弯月而名,长约300余米,蜿蜒曲折,有骑街楼阁隔空连接街道两边的房屋,南北街头各似一棵古樟为记,古樟旁有小路可通向东山。月亮街原是元、明、清时从金华通往建德的古驿道,用做商旅、官第、挑夫过境留宿,当时附近客栈、酒店、药店、作坊、当铺、妓院、澡堂一应俱全。现存明清客栈店铺上百家。随唐时,芝堰隶属新安县,婺州所辖,从婺州金华去寿昌建德,,官驿文递必经之地。元末朱元璋由建德路取婺州前,也曾屯兵于此。

月亮街作为“九堂一街”的一街,在芝堰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游客游览芝堰村中的主要景点。所谓“一条街“,是指从南到北一条道路纵贯全村,明英宗时,义七六公独资铺石板,铺成较象样的街道。两边明清古建筑甚多,商店林立,当时商业颇为兴盛,故事、故称“一条街”

这里是金华与建德市的交界处,往北去寿昌、建德,几十里山路荒无人烟,往南去兰溪、金华却是一马平川。商旅侠客、走私盐贩、南货挑夫等,歇脚住宿都习惯聚集于此,因为这里不但客栈多,酒馆茶店当铺银庄方便,而且戏院、烟馆、澡堂、剃头店、濯足店亦一应俱全。如承显戏院、思不忘烟馆、趾研澡堂等。

据村中85岁老人陈建亮讲,趾研澡堂的创始人为陈氏智九公,他取芝溪之山泉、芝山之草药,濯足为主,兼营沐身,泡制中药方专为过往客人濯足修趾,特别是对挑夫推夫修脚治伤特有疗效,人称“地上行仙”。

趾研澡堂,芝堰之谐音,意取足趾按摩之功效,可以说是古代足浴的历史见证,戏院、烟馆等娱乐型商铺和其它店铺一样,从另一个侧面记录着芝堰往昔作为驿站、小镇的一派繁华。

芝堰村半月塘

半月塘在芝堰村内,因形状酷似半个月亮而得名,约400平方米,面向西山,北向中山,旁有环村水渠流经,并有石梯可通向塘面供居民洗涤生活用品。半月塘因为半月形像元宝,两头翘,中间低聚,有把“才气”与“财气”积聚,不使流出的意思。

半月塘的南面有一棵古柏,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当年朱元璋与明四大才子会师时所种下。民间称“仰天财主”,人碰见必遇才气、运气、财气。

除此而外,芝堰古建筑值得介绍的还有三处:小祠堂、连三进、活水明堂。

小祠堂原为众厅,建于清代,现在分房二家。其前门门台用苏式磨砖砌成,较为精致,上有“斗宝乾坤”四个篆体字。屋内柱子方形,这两点在农村中都较为少见。

连三井建于清末。其头进门及的精细,上有“积厚流广”四字。中进大梁呈方形,天井边牛腿雕刻亦较清初为精细。相传选主从事靛青生意,在上海堵坊赢得一大批钱,回来选此房屋。现已分屋五家人居住。

活水明堂就是该明堂内的水和墙外沟渠内的水相通,是活水不是死水,可以羊鱼。其房屋虽不高大,但有挡雨板,是明代建设。清同治年间,出了一家五世同堂,皇帝以直匾褒奖他,上写“荣褒五代”四字,受奖村民陈准与妻叶氏五代同堂,子孙循守孝道,远近闻名。可惜匾已被偷,现在看不见了。

羊公庙、张仙祠:才子祠

芝堰村口有一张仙祠,祠中壁画《张仙送子》“谓宋苏老泉常祷之,而得轼辙二子.”(见《苏洵集》).晋人张远霄成仙后,不但令苏老泉得子,而且得了北宋二大才子和一才女苏小妹.因此,民间一直流传张仙送子故事,张仙祠也叫才子祠.

羊公庙中有一篇《题张仙画像》的赞文,《画像赞》的作者是苏洵,号老泉,就是苏东坡的父亲。他在这篇赞文中说:我曾经于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的九月初九日到玉局观去,在道士无碍子卜卦的铺肆中看见一幅画像,笔法清秀奇特。无碍子说:“这是张仙画像,能求感于他必能得到报应。”我听了,解下环形的玉石,调换这幅画像带回家。这时我婚后无子女,每天早上都焚香叩拜求子。几年之后,既生了轼,又生了辙,当时苏小妹还没有出世,生性都非常喜爱读书,于是我知道了张仙这位真人是能够给人达到急切要求的,无碍子的话是正确的,因此,我要写这篇像赞,记载这件事的缘由和结果,告诉祈求得子的人要对张仙虔诚崇敬叩求。这就是苏洵自己记述的求拜张仙而得两位天才儿子和才女苏小妹的故事。

陆游是一位南宋的时期的爱国诗人。有一次,他收到一位姓宇文的使君(相当于地区一级的长官)的信,信中问他:“曾经见到过张仙翁吗?”于是,陆游作了一首诗,大意是:张仙夹着弹弓不知往何处去,射出铁丸穿过树林发出的呼啸之声可以清楚地听到。我曾经拾得铁丸没有什么地方用,而他是能够用铁丸为人打散阴云邪气,灾疫疾病的。诗中附记中的“张四郎”,就是张仙,名远宵,是四川人。兄弟四个,他排行第四,修道成仙后仍有人称他“张四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当年还是当元帅的时候来到芝堰村,朝拜张仙。他的儿子朱棣就是朝拜张仙后怀孕的,也就是后来的永乐皇帝。

这庙中有张仙送子画像,能查到文字记载的,是从宋代就有了,《建德县志》上有明确记载。以前,这里属建德县,因建造大型水库的需要,50多年前划入兰溪。

《县志》上有记载的“神印”,就是一块独特的石子。民间称为“山盟海誓”石。结交朋友,缔结爱情,双双手扶神印,山盟海誓,神印会为之作证。如果其中某人有变心,神印就会警诫,敦促其回心转意。

芝堰水库才子湖.兰溪市主要水源地,湖光山色,景色旖旎,饮水思源,由此引发都市人对源头的向往。

芝堰水库动工于1973年末,1979年竣工的芝堰水库,坎高46.5米,坎顶长293米,库容3640万方,农田收益达10万亩,建有电站三处,装机2920千瓦。芝堰水库的集雨面积58.4平方公里,黄土心墙砂壳坎,坎顶高程151.65米,相应坎高46.5米,坎顶宽6米,坎低宽219米,坎脚长186米。高压泄洪洞长207米,直径5.4米。发电支洞98米,直径1.8米。总库容364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8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840万立方米。配套一条总干渠,三条支渠,计长99公里。受益范围为兰溪市西部的224个行政村,灌溉农田7万余亩。工程与1970年设计筹备,197312月开始动工兴建,1979年竣工。总投资557.9万元,完成土方工程140万立方米。国家补助资金2085.34万元。2002年开始向兰城提供饮用水,并为兰城提供生活用水。

渠槽飞渡:村内有一渡桥贯通东西,是灌溉黄店镇、女埠街道的总干渠。为古村落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七、风景要点

    (一)芝堰村景点

以上我们介绍的是人文景观——古建筑,但芝堰村的自然景观——风景,亦甚具特色,足资开发为旅游风景点。芝堰村三面环水,山清水秀,饶有胜景古迹。较重要的有二十多处,陈建亮同志咏有《芝堰村杂诗二十八首》(见附录2)。其在村落周围平地上可观赏到的有十多处。现在可见的有挑峰、羊岩、狮峰、虎埠、凤桥、亭山、乌牛石、石壁等。前人咏有《芝溪八景诗》、《芝溪十咏》等(见附录2)。这些,在诗前有简短的介绍,可参看,这里不重复(有的已不可得见)。这里要作重点介绍的是在山上的风景点,从羊亭坞的“龙门跳鲤”,到康坞“泉冲石缸”,以及芝堰水库为止,可以连成一条游览线,所以叫“风景一条龙”。下面分开叙述。

   一)、龙门跳鲤

由芝堰村向西进入羊亭坞约一里许的枫桥山下,在特定位置上,就可以看见在岩头上,活蹦活跳着一条大鲤鱼,尾巴高高翘起,头努力横转,形态栩栩如生,令人叫绝,这就是“龙门跳鲤。”

相传古时有一条大鲤鱼,在海中游厌了,想到山间来观赏一下。于是乘大雷雨,山洪爆发之际,逆流而上,直到芝堰村砚潭中,又向羊亭坞进发。这时有一条大水獭紧跟在后面,直到枫桥山脚,大鲤鱼偶一回头,大吃一惊,于是一跃而起,跃到岩头。这时横侧面佛山岩峙中菩萨看见了,为了挽救它,大发慈悲,用手一指,便变成一条石鲤鱼,永远留在岩头上,供人观赏。

    (二)羊坞石屋、石亭

由龙门跳鲤下向右边山欲进去约半里许,可看见一块如乌龟壳的大石,便是“羊屋石屋”。壳下有一孔,只够一个人弯腰驼背进去,到了里面,逐渐宽广高大,可容一二张方桌。夏天外面热火朝天,里面仍清净凉爽。在里面下棋品茗,便会感到飘飘然好象已做了烂柯山上的神仙。又由石屋稍上,还有一座石亭,四面凌空,坐于其中,山风习习,飘然欲仙。

    (三)巨石仙解

从石屋右边的一条山道直上约一里许,便可看见一块大方石,高约三四米,长约四五米,上面缠绕着古老的霹荔藤,比手臂还粗。仔细看时,中间一线分开。这便是“巨石仙解”。

相传古时吕洞宾仙人与弟子何仙姑云游到此,在大石旁休息。何仙姑说:“师父法力无边,能用茅草把此石锯开吗?”吕仙人道:“这有何难。”于是便折了一枝茅草叶锯起来。距到一半,浑身感到有点发热,便将 头上草帽取下,放在山顶上,继续锯,等到锯完了去取草帽时,却变成了一顶石帽。这时只见孙悟空在云头上哈哈大笑说:“纯阳仙人辛苦了!你的草帽在我这里,接着!”便把草帽丢了过来。吕仙人笑着说:“你这猴头,原来是你捣的鬼,你这顽皮的性格 永远不会改”。

南海普院也有这么一块大石,但比 这块略小。那里的传说是孙悟空用如意金箍棒打裂开。

在这里,你也可以观赏一下笠帽形的羊岩绝顶。

(四)耳语奇峰

从巨石仙解上去,向左上去约一里许,便到横片,即“耳语奇峰”。这里距芝堰村有三四里,但在上半村一定位置上村里人讲话,清晰可闻,就象在身旁,使人感到惊异。相传吕洞宾仙人到芝堰村,走进一老太婆家。此时天已傍晚,只见老太婆一个人在灶下烧饭。吕仙人问道:“老妈妈,你就一个人吗?”老太婆回答道:“不,我有一个儿子,在山上开山种地未回。”“怎么,这么晚还没回来?”“是啊。阴天在山上分不出早晚呢?”“你不去喊他一声?”“山高喊不应。”“哦,你去喊,他会听到的,我是吕洞宾。”说罢忽然不见。老太婆感到奇异,真的去山口喊了几声,儿子果然听到了,连忙下山回家。从此山口村人讲话,这里便能听到了。

当然,这是一个神话,其实是声波通过山脉反射到这里聚成一个焦点,正如凸透镜能将太阳光波聚成一个焦点一样。英国伦敦有一座大厅,最下一层轻轻耳语,在最上一曾清晰可闻,故取名耳语厅(WHISPFR HALL),这个山峰天然有这种功能,故我们取名为“耳语峰”。

(五)佛岩遗踪

有耳语峰循原路而下,回到巨石仙解,然后向左转(现在无路,以后应从此另开一条路),沿着山岩而下,这些山岩,大都有大裂缝,亦可观赏。然后循半山行一里许,便到佛山岩,即“佛岩遗踪”。

佛山岩是一个浅岩洞,在狮峰之上,是狮子口,故旧称狮口山。《宗谱》载先贤陈景书说:“古有庙,有僧人于此修仙”。估计当时香火颇盛,因为在村内村外有两条路通到这里,供村内外人进香登山。村内这条路,自下而上,用石块砌成,可见当时重视情况。岩洞旁有石龟,石木鱼;又在一定位置上可观看到对面山峰上有一石和尚,形态逼真,足资赏玩。

(六)姐妹三石

由佛山岩循山背而上,到桐蓬坞岗,再向右转沿山路而下,便可到达“姐妹山石”。山石中二石相依而立,一石距离较远。山石皆峭壁如削,难以攀登,上生杂木兰草。亦生灵芝,有人采到过黑芝,而芝堰村其他地方只有赤芝和紫芝。下面谷中,产七叶一枝花。

传说古时有姐妹三人,在山下采茶,一群强盗从外面经过,跑来欲行非礼,山人便往山上跳,到了山上将要赶上,忽化三块巨石,而强盗立时都倒地而死。

(七)盘谷飞空

从姐妹三石循左边山岩而下(现在没有路,以后应加开辟),便可通往飞桥顶。

飞桥顶在村西北约四五里,山口两边悬崖峭壁,俗称金刚。古时只有沿着一条小路而上,经过峭壁上用人工开凿岩石砌成的石级叫扶梯弄及小石径(现已开辟了一条大路),才能上去。到了上面岩石上有两个膝印,大人戏弄小孩说,必须跪一下才能上去,否则上不去。因为石径如飞桥,故称飞桥顶。飞桥顶是一个大盘谷,在山崖峭壁之上,转过飞桥,豁然开朗,如飞于天空之际,故称“盘谷飞空”。其间有清泉,有平地,可以耕种,可以筑室。有古庙,庙中一和尚得道圆寂,火化时,空中忽然响起金铃声,众皆以为升天。这里又为抗清英雄象山公的隐居处。上有岩洞名天雷洞,亦颇深远,可以藏人。

飞桥顶形势险要,又有田地可资耕种,相传太平军时村人大都避居其间,只要毁去石级石径,即无由而上。又堆置木石等物,太平军来时,即将木石推下,以相抵御。

飞桥顶右下一小路叫铜瓢,中有悬崖高百尺,天下雨则从崖上奔下,形成瀑布,状颇雄伟。

(八)泉冲石缸

由飞桥顶而下,转过右边山脚,便到另一个山坞口,叫康坞口。进口约里许,便到达“泉冲石缸”。

由康坞山间流下的涧水,到石缸处,遇到横亘其间的岩石拦阻,便怒而冲击摩擦,久而久之便向内侵蚀。经过亿万年便渐渐凹陷而深入成为曲曲圆圆,如横放着的一只大水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水虽然是至柔之物,但长年累月,竟能深入至如此程度,确实值得令人惊叹、深思。《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成语说:“水滴石穿”。都深刻地表达了锲而不舍,有志竟成的这个真理。

(九)水库泛舟

从泉冲石缸循原路而回,到康坞口,便可在此上船游览芝堰水库。

芝堰水库是兰溪市蓄水量最大的水库。坝高44.6米,坝顶长286米,宽6米。总库容量为364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量为2800万立方米。受益范围有原芝堰、黄店、女埠、永昌、游埠、溪西等二十二个乡镇,224个行政村,使之成为旱涝保收田,为兰溪人民造福。库下建造了两座发电站,年发电量约250万度。现在兰溪市里饮水,从这里接过去,人民称为放心水。水库四周,重峦叠嶂,层层回护,红霞翠影,扑面而来,水色山光,上下摇曳。泛舟其中,如在镜中划行。清歌一曲,逸兴遄飞,心旷神怡,恍若仙去。其中有小山名覆船,夏没秋见,形态逼真,悬空半影,动摇恍惚,光景迷人。

水库周围在芝堰村范围尚有景点可资观赏,大坝左边有犀牛望月,好象一条犀牛头向东看。东边有“明驼俯饮”,象一匹骆驼俯下头来喝水。再里面左边沿姐妹石而下,一条山岗蜿蜒飞舞而下到水库中,叫“青蛇穿水 ”。再里面有山似金字塔,叫“绿色金字塔”,对面有山像一个骡狮,取名“海螺下水,”海螺下水与明驼俯饮间有一个坞,坞中原有小庙叫石佛庙,供养一尊石佛,相传石佛是玉皇大帝外甥七岁时,天大旱他可怜农民,偷了雨子,降了大雨,救济农民,被玉帝贬下人间,他托梦村人,村人建庙以报恩德。以后每年天旱都要到村边求雨。

在青蛇穿水和金字宝塔之间有一个山谷,其上即飞桥顶,谷中有许多块大石层累而下。相传吕洞宾仙人从飞桥顶下来,那时山谷,荒芜难走,于是他就抛下许多巨石作为踏步,一直到芝溪中。因此后人叫它们为神仙踏步。

芝堰村外面有桐山后金村,是南宋末年理学家金厦祥的出生地。时有专家来寻访古迹。离村二三里前方村外有小山叫试剑岗,相传朱元璋到此抽出剑来试剑,故名,试剑岗外面与建德市交界。

(十)万罗山船形

除了上述风景点而外,离芝堰村七八里只遥,在建德市儒源万罗山下,芝堰村大经公父子卜葬地船形,亦甚可观赏。只见天生一只小船,两头尖尖翘起,中间连船舱也生得一点不差,令人惊叹不已,难怪大经公父子三人死后都卜葬于此。

八、旅游发展前景

白露山——芝堰旅游业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白露山现客流量每年达5万人次以上,芝堰、殿口每年达3万人次以上。根据黄店镇旅游资源和潜力及兰溪市旅游规划,依托周边已开发且形成一定规模的诸葛、长乐古村落旅游区,形成以诸葛——长乐——芝堰古村落为主的兰溪市“旅游三家村”的格局。加强白露山风景区——芝堰生态区的景区开发建设,走进历史,融入自然,多方位地开创旅游的发展局面。

1、         构筑旅游大框架,壮大兰溪西北部旅游经济。开通黄店至厚仁的公路,浇筑芝堰至建德市新叶的公路,与兰城、石门槛、地下长河、诸葛八卦村、大慈岩、龙游石窟、千岛湖,构成一个旅游大框架。

2、         开通旅游专线,开展一日游,便于游客游览。 

   殿口——芝堰一日游:徒步运动旅游,路线为,殿口——芝堰古村——芝堰水库森林公园。

   殿口——三峰农庄一日游:专项徒步运动旅游。此类旅游可在山中进行自然式野餐,自采自制,享受劳动的乐趣和聚会的欢快。

   白露山——芝堰驾车一日游:路线为,白露山——殿口——芝堰古村——芝堰水库森林公园。此线路为兰溪市市域二级旅游区,此线中,游人即可登高揽景,又可湖上泛舟;可参观白露寺庙,又可访问芝堰古村,是一条融奇山异峰与湖光山色、寺庙文化与民俗文化为一体的游览线路。

   诸葛八卦村、长乐村——(新叶村)——芝堰村驾车一日游:此线路为旅游文化专线。诸葛八卦村以九宫八卦的设计布局,恢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深厚广博的文化渊源而闻;建德市的新叶村称“露天明清历史博物馆”,它建筑类型丰富,地形错落有致且有文昌阁和转方塔高耸而出。而芝堰村在这类古村落中,以聚落完整及周围的山水风光而独特,其中芝堰九堂、芝堰古村、芝堰水道尤其别具一格。以诸葛村为龙头,叩古怀旧,形成文物旅游特色游览线,是发挥聚集效益,挖潜人文景观资源的有效方式。

3、 芝堰古村落的古建筑需加保护和修缮,村庄规划应适宜古建筑的保护和旅游的发展。芝堰古村凭借其天然的山水风光,和其突特的气候条件,在芝堰古村的山坳里营建一个集休闲、娱乐、度假、餐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度假村,是一个最佳去处。

4、 构筑旅游大框架,壮大兰溪西北部旅游经济。开通黄店至厚仁的公路,浇筑芝堰至建德市新叶的公路,与兰城、石门槛、地下长河、诸葛八卦村、大慈岩、龙游石窟、千岛湖,构成一个旅游大框架。

积极开发黄店镇以白露山——芝堰古村落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集人文景观、风景旅游、民俗风情、佛教信拜、历史文化、地方特产于一炉,借黄店首届白露风情节之东风,打响旅游品牌,充分发挥优势,积极造势,不久的将来,兰溪市的西北重镇——黄店镇将成为兰溪人的乐园,游玩的天堂,振兴地方经济的一大亮点。

 

 

            资料提供;由黄店镇人民政府综合办刘鑫提供

                  2004年11月2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