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后反思】弟子不必不如师

(2022-04-11 11:18:56)
分类: 在课例反思中成长

弟子不必不如师

——《关雎》和《蒹葭》对比阅读教后反思

韩愈《师说》中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以前只是知道,今天通过《关雎》和《蒹葭》对比阅读教学后,对此认识更加深入,更加深刻。

在《蒹葭》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关雎》和《蒹葭》都写了对爱情的追求,比较两首诗说说对爱情追求的表达有何异同?

经过班级学生思考后,进行了一番交流,结果归纳如下:

相同点——

1、两首诗均写了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关雎》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君子用弹琴鼓瑟,敲钟打鼓赢得淑女的芳心。《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等句子,道路艰险漫长,对伊人的追寻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反复寻找。而且其重章复沓结构,通过不断反复强化对爱情的执著。

        2、两首诗皆用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表达对爱情的追求。

       不同点——

 1、两首诗均写了对对方的思念。但表达的方式不同。《关雎》中“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直接表达君子对淑女的思念;《蒹葭》中虽然只写了对伊人不懈的追寻,但源于对对方的思念,表达是间接的。

2、两首诗表达的结构不同。《关雎》第二章重点写君子对淑女的思念,第三章写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其结构是层递关系,是递进式的重章复沓;《蒹葭》三章之间是并列关系,用并列式的重章复沓。

3、两首诗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关雎》侧重具体事件,《蒹葭》侧重具体场景。

       我的预设是:

     《关雎》中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没有《蒹葭》那么强烈、执著。

       《关雎》中追求者和追求对象均很明晰;《蒹葭》中不是很明晰,男追女还是女追男皆有可能。

         同:均能表现出追求者的执著(行动)

         对比学生的观点,学生的思维结果更加有深度,我的预设停留在语言表层。

         由此,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一定超越老师。

        我也要有危机感,提高思维素养,尽量减少此种情况的发生,即使对学生的鼓励,也是对自己的加勉。

  【教后反思】弟子不必不如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