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分析】2020年九年级全县第一次联考语文质量分析
(2020-05-18 16:11:20)分类: 试题研究 |
2020年九年级全县第一次联考语文
质
一、全校成绩状况
表1:平均分、及格率、人均分、优秀率统计
参试人数 |
优秀率 |
及格率 |
人均分 |
736 |
0.09 |
0.67 |
75.62 |
表2:分段统计表
参试 人数 |
120分 |
100-119 |
90-99 |
80-89 |
70-79 |
60-69 |
50-59 |
49分以下 |
736 |
0 |
28 |
114 |
193 |
182 |
101 |
75 |
43 |
2、依据新课标,遵循命题要求,考查教学中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
《2020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笔试科目命题说明(以下简称“命题说明”)要求,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唯一依据,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侧重考查思维能力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对化用词语的解释,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思维过程的考查。
(2) 创设实际场景,联系生活实际
3、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突出综合素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发挥考试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引导作用。本试卷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突出对学生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积累和运用第3题(1)问,是国家认同。第5题,选取省域素材,引导目标意识和探索精神。综合性学习选取疫情为主题,培养关注社会,培养家国情怀。阅读(二)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培养学生反思精神,自省意识。文言文,选取郑板桥的轶事,引导学生读书可以完善自己的人格。作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反思,做有责任担当的新一代。
5题,(1)对“追赶思维”的判断,学生容易用词性构成来分析,误解为动宾短语。(2)不注意具体的语境,很容易选择A。(3)很多学生能够找准语病,正确修改,但审题不准,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6题,情节大部分学生熟悉,对“好”在哪里,在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也能找到答案。
(二)综合性学习
10题,学生对“关键词”不知道是不理解还是没注意,绝大部分是把句子写在横线上。得分率极低。
11题,对题干审题不明,“益处或不良后果”,绝大部分都是把益处和不良后果分别作答,造成失分。此题大部分学生只能得2分。
阅读二:记叙文阅读
12题,学生审题不到位,“我和父亲已经和解的三件事”对“已经”视而不见,把“我”骗他看电影也作为答案,造成失分。
13题,通过词语和内容两个角度,理解人物心理活动。结合语境,理解不难,此题得分率较高。
14题,考查对比手法,文章中有多处对比,正是在对比中,从父子之间从“矛盾”到“和解”,直达文章的中心。答案给了一些,其实称呼的变化(“爸爸”到“老头儿”)也是一个很好的对比点。建议答案尽量周全一些。
15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了内容,容易完成,此题得分率较高。
四、作文
1、离题万里。作文要求“在这样疫情中,又铭记住了什么”,对写作素材有限制,不少学生与疫情无关,折射出学生审题水平的欠缺。
2、书写潦草,文面不整洁。虽然不乏书写工整、优美试卷,至少一半书写不敢恭维。
3、口水话太多,影响文章语言表达的效果。虽然已经是九年级学生,但语言表达确实不敢恭维,有些口水话直接影响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如:妈妈把我打了一顿。
4、某些同学做题速度慢导致时间有限,使得作文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可看出是仓促完成的写作,因此分数不高。
5、个别学生态度非常不端正,作文字数明显不足。
6、立意不够高远,导致文章档次不高。
五、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加强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改掉书写潦草的缺点。
2、加强监督学生对基础知识中字词的记忆,做到人人过关,争取考试不存在字词书写的失分。
3、教学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收集各种资料、利用不同的题型训练学生不同类型的答题能力。
4、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水平,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阅读中涉及的问题,交给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