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品评余映潮老师教例《背影》

(2017-07-03 21:10:54)
分类: 与阅读共成长

                      品评余映潮老师教例《背影》

 

[课文品读]

主要针对本文语言的抒情性,具体到某些段落,具体到两个“唉”、三个“爬”、四个“终于”、三次“嘱咐”、两次“踌躇”、两次“惦记”……余老师品读课文精、细,新。

[教学创意]

将本课教学定位于“选点精读、趣味读写”。第一课时侧重于精段阅读训练,第二课时侧重片段写作训练。

                          第一课时

导入课文,教学铺垫

【评说】

余老师的课文导入、铺垫厚重。细思自己的导入故弄玄虚,耍手腕,铺垫也停留在作者介绍、背景链接等粗放型的知识,而余老师则是精细型的知识,对后面教学是有深度的铺垫。

第一步:

概说课文,把握文意

建议大家这样概说课文:概说全文的主要内容,概说文章的行文脉络,概说父亲的形象特点,概说你认为的课文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

活动方式:请每个学生从上面四个角度中自选一个,对课文进行概说。

学生思考、交流。

老师课中小结,用五六个句子对课文进行概说。要注意突出对课文第6段的概说。

【评说】“建议大家这样概说课文”,带有商量的口气,余老师经常借班上课,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加上他有亲和力的语言,为课堂学生双边交流做好铺垫。

“概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说自己读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许学生会说写父爱的文章,写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文章,写嘱咐茶房照顾我的文章……也许有些片面,但训练了学生整体感受文章的能力。同时,教师最后将之整合,就更完整了。

“概说文章的行文脉络”,主要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长期训练,学生自己的作文也就有了“章法”,这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概说父亲形象特点”,主要是感受主要人物形象。

“概说你认为的课文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自己领悟第6段,也许学生会认为是父亲嘱咐茶房好好照顾我那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感受第6段的精妙。同时,也为第二步“精段品读”做好铺垫。

总之,本环节从“内容”、“思路”、“人物”等方面让学生阅读后感知。

第二步:顺势切入课文第6段,进行精段品读

 

(1)建议大家这样朗读:

 轻声地朗读课文第6段,感受关于父亲“背影”的故事

 轻声地朗读课文第6段,感受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轻声地朗读课文第6段,感受这一段中感情的抒发。

【评说】

 三次朗读活动,从内容到结构,到情感,逐层深入。

(2)请学生从下面的话题中自选内容研读课文第6段

话题:

①这一段的“事”与“情”。

②欣赏段中是“定格描写”。

③欣赏段中的“连续动作”描写。

④“泪”的表“情”作用。⑤黑色与红色。

⑥父亲的话语欣赏。

⑦动词的表现力欣赏。

⑧父亲的外貌描写欣赏。

⑨说说这一段的两写“背影”。

⑩说说这一段与全文的关系。

 【评说】

主要从段落的叙述所表达的情感角度,侧重整体感知。

 主要从段落描写的画面的角度进行欣赏。

 主要从段落的描写方法入手欣赏。

 选取本段的细节,进行对比,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

 把段落放在

文章中考察作用。

或者从以下角度进行品析、欣赏。

1、诗意地概括此段内容,分析此段层次。

2、从记叙要素的角度再理解此段的脉络层次。

3、品味动词运用、动作描写对“父亲”形象表达的作用。

4、感受外貌描写对“父亲”形象表达的作用。

5、品味作者的情感抒发对“父亲”形象表达的作用。

学生思考5分钟,写下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研读见解。

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并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交流。

【评说】

1和2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本段内容。

3和4是从人物描写作用的角度体会情感。

5从另一个侧面烘托父亲。

(3)教师进行课中小结。

 (略)

【评说】

采用语句评说的方式,小结本段。

第三步:回扣与顺联

建议大家这样探究:

主问题:如果就单纯地描写父亲去买橘子,故事会有这样感人吗?

 

回扣:从对背影的描写回扣课文首段,体会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特定环境。

顺联:从对背影的描写引出课文末段,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

于是,在这节课中,全文的教学形成一种选点突破、辐射全篇的格局。

【评说】在深入研究第6段的同时,没有忘记前面(家境的描写),后面(对父亲的思念),由一个主问题带动前后的关联。

 

 

                       第二课时

第一步

:趣味学习活动

请学生就“

       

         ”这个话题对课文进行发现。

如:开头与结尾——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学生进入课文,进行横向联系,进行探寻。学生会有很多的发现,然后进行课堂交流。

比如:父亲与儿子;黑色与紫色;内疚与怀念;年少与年老;实写与虚写

……

【评说】

此活动属于教师“趣教”,学生“趣学”,引导学生进行趣味阅读。仅仅找出来,是发现,这个活动是否可以再深入一步,可以“体会它的作用”等方式进行赏析,训练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如:“内疚与思念”,把情感的多重性表现出来了。

教师顺势引出下面的内容。

简叙与详叙——

课文第二段,简叙,用几句话写出了几件事。

课文第六段,详叙,用很多话只写了一件事。

教师讲析:

简叙的作用:介绍家境,突现背景,表现心情,进行铺垫;

详叙的作用:突现场景,描绘细节,表现人物,抒发情感。

简叙和详叙是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的。

【评说】“顺势”不知表现在何处?与前面“趣味学习”有何联系?我想这是本设计唯一的瑕疵吧。

对文章的写点进行提炼,这是“靓点”,值得学习。

第二步:课堂构思训练

教师出示一个作文题:平淡生活中的幸福

请学生就刚才所学进行构思。

构思要求:如果用这个作文题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轻构思出自己所准备写的文章中“略写”与“详写”的内容提纲。每位学生的写作时间是8分钟。

 

学生构思、交流,教师评说。

进行课堂学习小结。

【评说】0

根据上面的瑕疵,建议把“顺势”的内容放到第二步,并加几句导语,就自然了。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可能全文写作,聪明的教者就要求学生只写提纲,而且给了充足的时间,学生活动充分得到了些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