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面绣与工匠精神

(2016-08-08 21:24:02)
标签:

杂谈

双面绣与工匠精神

陆彩凤

苏州,是一个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古典园林和双面绣是苏州城市永远铭刻的符号。苏州的造园家们用独特的造园手法,打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就是一个精巧的作品,实足体现了造园者的工匠精神。同样双面绣是在同一块底料上,在同一绣制过程中,用精湛的技法,打造出正反两面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的绣品,其本身就体现了刺绣艺人的工匠精神。

一、双面绣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工匠精神,就是劳动者把自己的身心全部注入自己的劳动产品之中,使产品成为作品,成为艺术品,使自己的才能与智慧形象化、物质化。双面绣就是用心和智慧合成的精品。无论是图案的选择和设计,还是颜色的选择和搭配都需要用心去思考,用智慧去判断;再到针法的运用,正反两面如一的整齐匀密;无不体现出用心和用智慧的表现,来不得一丁点粗心,更来不得一丁点应付。粗心就会随便,就不会讲究针法,绣不出珍品;同样,应付就会不加思考,就不会想着把绣品做好。一幅至美的双面绣,就是在不知多少次反复思考中逐渐成形的,就是在不知多少次运针中走向成型的。在不断的成形和成型中表现的就是“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就绣不出精美的苏绣,也就没有双面绣。

苏绣讲究花线的粗细,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6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还根据不同的材质、色彩及题材,不但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绣鱼身线条就要略粗,排针密,才能表现浑厚感。又如绣石头、老树梗等,线粗,排针不必过于均匀。再比如绣猫,要根据猫的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毛茸茸的质感。苏绣艺人善于总结经验,独辟蹊径,继发绣、双面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苏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楼分明、毛片轻盈松快四句话。

苏绣工艺以绣针引彩线,按事先设计的花纹和色彩,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心灵手巧的苏州绣娘们,以针代笔,积丝累线,通过一针一线,花上数天或数年的时间,绣出形神兼备,配色秀雅,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的作品。这些苏绣用品不仅绣工精细,而且图案花纹中含有喜庆、吉祥之意,深受人们喜爱。

总之,不管花线的粗细,关键在排针,妙在运针,以绣针引彩线。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专注于“追求品质”的工匠精神,是不会把工艺品变成艺术品的。是“工匠精神”支撑起双面绣的发展和传承。

二、双面绣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

双面绣是我国刺绣中的优秀传统工艺,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自宋代以来,苏州刺绣之技就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的兴盛繁荣。当时不仅有以刺绣为生的,而且富家闺秀也往往以此消遣时日,陶冶情操,所谓“民间绣”、“闺阁绣”、“宫廷绣”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到了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扬名四海。当时苏绣的针法之多,应用之广,都远远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后来,苏绣还吸收了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解放后,在大量刺绣艺人的钻研改进下,苏州刺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苏绣已经成为苏州的代名词,双面绣已经成为苏州的“风景”。

其实,双面绣发展到今天,正是无数刺绣艺人发扬“工匠精神”的结果。从“双面异色绣”,到“双面三色绣”,更是把双面绣技艺提升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坚持双面绣原有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兼顾到双面针脚、丝缕,做到两面色彩互不影响,针迹点滴不露,使两面异色异样分明,天衣无缝。可以说苏绣技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的。

三、发扬工匠精神,推进双面绣创新发展

双面绣之所以至今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追究其背后的力量,就是“工匠精神”。正是无数刺绣艺人在这样的文化和匠心熏陶中,完成了一代代的传承和发展。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发展的今天,双面绣要进一步发展,仍然需要发扬“工匠精神”。

一是教育要先行。刺绣艺术起源于民间。大多刺绣艺人都是接受家庭传承,没有受过比较系统的专业教育。因此,要推进双面绣技术的创新,就要重视对刺绣艺人的教育,要对其开展相关的刺绣艺术教育和相关的专业教育,甚至可以给其开展学历教育,提高刺绣艺人的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刺绣艺术不应该只存在于民间,通过提高刺绣艺人的教育水平,可以让刺绣艺术从民间走向城市。

二是政府要重视。刺绣艺术也是传统艺术,必须加以传承。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府要重视刺绣艺术,要重视双面绣。首先要从制度上加以明确,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其次,要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投入,对发扬传承传统艺术要舍得花钱,也值得花钱。最后,政府要搭台,从各方面创造条件扩大刺绣艺术的影响,扩大双面绣的影响。要鼓励刺绣艺人技术创新,可以设立单项奖励,给哪些在刺绣艺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的刺绣艺人给予重奖。

三是刺绣艺人自身要努力。做艺术,有时候付出的要比别人多,想出名也要经历时间的磨练打造,辛苦是自然的。因此,做一名刺绣艺人要知道其中的苦和累,以工匠精神用心去做,去追求。要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重视学历层次的提高,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工匠精神就是要求刺绣艺人要全身心投入到刺绣艺术工作中,就是要向品质要作品,不能采用以量取胜的粗陋的生产理念。双面绣做了很多却没有几个精品,这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也不是人心所向的,更不符合工匠精神。刺绣艺术的传承需要一代代工匠精神的弘扬,今天是这样,以后也是这样。

————————

参考文献:

[1]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

[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3]郭清.继承传统工艺精华,培育现代工匠精神[J].理论与当代,2015(7);

[4]刘纯泉.传承工匠精神,留住工匠技艺[J].现代班组,2015(12);

[5]百度百科.工匠精神、双面绣。

陆彩凤     工艺美术师

                                 2016年6月发布于姑苏工艺美术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