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学年第2学期温州护士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2024-07-04 13:37:52)
分类: 项目管理

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以赛促重建标尺,助推“四力”师资队伍建设

申报单位

温州护士学校

研修时间

2023学年

研修群体

全体教师

研修人数

156

项目负责人

  

蒋峰

技术职称

高级讲师

职务

教学副校长

专业特长

教科研

手机号码

13868880189

教师队伍基本情况(填写人数)

职称结构

待定级

 

初级

58

中级

72

高级

42

正高级

 

教龄结构

1年(见习期)

4

2-5年

62

6-10年

63

11年以上

47

梯队培养

省特

 

名师

3

省坛

1

市坛

6

市直三坛

9

市直骨干

6

近三年校本研修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名称

实施周期

负责人

是否有依托课题立项或获奖

(如有,注明级别)

精准教学:“化验单”式教学诊断的深化研究

三年

刘静

市职业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产教融合下双导师教学模式提升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年

刘静

市职教案例一等奖

 

二、研修方案

(一研修需求

从精准研修定位的要求出发,围绕项目名称中所包含的研修主题,分析本项目参训人员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论证为什么要设置这一项目。

温州护士学校致力于打造“四力”教师队伍,教师“四力”具体是指:师德践行能力教师要承担起教育教学中的责任和义务,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积极参与学校建设,承担社会责任;专业教学能力,涉及到教学设计、课堂讲授、课程建设学生技能指导等数字素养能力涉及技术操作、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科研能力要求教师在建设教材、撰写论文、课题和命题等方面都要具备良好能力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目前我校在“四力”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教学方面:(1)教材与教学缺少职教特色: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模式落后,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缺少职教特色。2医药专业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我校作为温州市医药类中职学校,有近60%的专业教师是非师范院校出身,教学基本功薄弱,课堂驾驭能力欠缺,缺乏教学实践经验。3科技发展,专业教师技能迭代慢其中近30%专业老师直接从医药类专业高校毕业,没有经过医药临床岗位历练,缺乏足够的技能操作和实践经验;还有30%是从医药专业岗位转岗的老师,因较长时间脱离医药临床岗位实践,技能退化,技能提升有难度。

2.数字素养方面:大部分教师信息应用能力不足,加上工作繁忙,数字化储备不足与学生学习诉求有所脱节,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

3.教研能力方面:专业教师往往注重实干,理论学习不足,教学反思提炼少,缺乏教科研训练和团队的指导引领,教科研能力薄弱。

教学能力是教师核心素养能力,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所以,本学期校本研修着重在于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综合以上问题,我校立足于教学赛事、教师技能赛事,以赛事要求为标准,设计校本研修内容与方案,增强校内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其中,全国教学能力大赛是中职学校教师现阶段教学能力的最高赛项,经由校、市、省三轮选拔方能进入国赛。该比赛旨在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的“四力”教师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数字素养水平和综合育人能力。

(二研修目标

具体明确、清晰可测逐条列出

1.增强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实施面向教师的“课堂实践创新”课程,安排“教学精准改进”、“数字化素养培养”、“教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讲座,理念先行,标准在前,为教学能力大赛参赛、备赛学习搭建理念框架

2.提升技能教学实践能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帮助专业教师走近临床实践教师教学技能获奖率提升。

3.开发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校院共同开发教学活页式教材、共建教学资源库等。

(三)研修设计

(建议围绕项目目标、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架结构图表达项目设计思路)

2023学年第2学期温州护士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学期初制定规范合理的校本研训计划,基于赛事,以教学能力大赛为桥梁,提升师资队伍的四力”素养,根据工作需要及教师成长的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成长方案,搭建师资成长阶梯。同时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加强教师在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从教育理论到教育实践、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到校本教材的编写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具有“四力”的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匹配不同层次的教学赛事、科研赛事和技能赛事。通过赛事标准进行磨炼,学校层面进行宏观调控,及时组织学习、反馈,让每一个老师有机会、有平台去实践、反思改进、归纳升华。

(四研修课程

1.研修模块:根据研修目标分解为若干个模块。 

2.研修内容:根据不同模块的主题进行设计配置,内容应该明确具体。

3.学分:1学时计1学分。

4.面向群体:根据研修内容的实施范围可填全体教师或某个特定群体教师。

5.研修师资:填入姓名即可,一个研修内容可以多名教师合作实施;项目负责人必须承担具体研修内容,鼓励师资多样化,骨干教师代表也可作为研修培训者。如暂时无法确定人选可填入“待定”,但比例不得超过40%。

6.研修形式:形式灵活,鼓励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具体可表述为“团队建设、专题讲座、课题研讨、观点报告、案例分析、读书分享、听课评课、说课上课、成果交流、技能学练、教学比赛、参观考察、网课学习、视频直播、在线研讨、自主学习”等。

7.实施时间:根据项目做整体规划,格式“XX年X月”。

研修模块

研修内容

学分

面向群体

研修师资

研修形式

研修时间

集体研学

教学能力大赛国赛经验分享

1

全体教师

化学团队(2023年国赛一等奖)

专题讲座

2024年2月

教科课题开题报告论证会

1

全体教师

朱跃跃

专题讲座

2024年3月

科研论文写作指导

1

全体教师

张作仁

专题讲座

2024年4

赛前培训

教师各级赛事介绍、赛事标准、参赛要求、参赛建议

1

全体教师

陈琦

专题讲座

2024年3月

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全体教师

金良载

专题讲座

2024年4月

赛事实践

教学能力大赛参赛安排

1

参赛教师

吴健好

作品打磨

2024年3月

2024年课题立项、论文评选

1

参赛教师

刘静

课题论证

2024年4月

2024年多彩课堂评选

1

参赛教师

吴健好

作品展示

2024年4月

2024年护理、药学学生技能比赛

1

专业教师

刘静

技能学练

2024年5月

2024年护理、药学教师技能比赛

1

专业教师

杨晔琴

技能学练

2024年5月

赛后提升

教师课堂评定课分享交流获奖作品展示

1

全体教师

蒋峰

听课评课

2024年5月

课题案例研讨

1

全体教师

叶发青

课题研讨

2024年6月

基于中高职一体的学科专业命题研讨

1

全体教师

徐燕英

磨题研讨

2024年6月

(五师资说明

1.师资选择以“学有专长、符合需要”为首要原则,校外高端专家、校内“草根”专家、优秀青年教师、乃至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均可。

2.姓名与所负责课程必须与“(四)研修课程”中栏目一致,分内、外两种:内部师资包括本校、其他校区、或者研修共同体内的教师;外部师资包括其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个人等人员,也包括线上网络课程的授课专家;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可以只填写内部师资。

3.师资简介:填入该师资的职称、职务、所属单位、专业特长等信息。外部师资如果是线上网络课程,可填提供该课程的远程培训机构网站或当地教研网站名称。

4.同一人负责多个课程请合并姓名栏单元格集中表述。

内部师资

姓名

负责课程

师资简介

陈琦

教师教学能力赛事指导

高级讲师、温州市护理专业名师

李来国

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提升

高级讲师、温州市数学名师

刘静

产教融合校企实践学习

高级讲师、温州市护理专业名师

金良载

数字化教材及资源库建设的实施

高级讲师

外部师资

姓名

负责课程

师资简介

叶发青

教师课题案例研讨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

杨晔琴

医学护理专业技能培训

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

朱跃跃

教师课题立项论证会

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科室

徐燕英

基于中高职一体的命题研讨

海宁职业高级中学

(六)研修作业

作业应与研修目标对应,要求应具体、明确、合理;作业形式力求丰富多样,可以“小而微”,不必“大而全”;作业应在项目启动时布置,力求在研修过程中生成,线上线下均可。

1.制定一份“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体成长方案”;

2.参与公开课活动,并上交听课记录;

3.上交一份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4.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或参与一次课题申报。

5.提交2024年专业发展总结。

(七评价考核

3条为统一要求,第4条学校自行修订,并可增加条目。

1.参训教师集中研修时应关注考勤,缺勤超过集中研修学时30%的为不合格,不予录入学分。

2.如有在线研修课程的,应根据研修平台的学习情况记录及相关评价规则进行考核。

3.认真参与各个研修环节,高质量完成研修作业。未按要求及时提交研修作业的,或研修作业被负责人判定为不合格的,不予录入学分。

4项目负责人可参照学校相关制度,将校本研修的表现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不同程度的倾斜。具体由各校自行设定。

(八)预期成效

预期成效应与研修目标和课程实施形成呼应;具体可从:教师能具备什么能力,学生可得到什么发展,学校可以积累什么资源,可形成哪些物化成果(如系列课件、作品集、教研论文集、教学设计汇编等)进行预期;应实事求是,具体明确。

1.教师团队获得教学能力大赛省赛奖项;

2.校企完善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出版校内活页式教材二本;

3.共编校内教研论文案例集;

4.汇编校内评定课优秀教学设计;

5.师生在全国专业技能大赛奖项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