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病理学基础(第1次)
(2016-06-30 23:36:13)分类: 集体备课 |
原因
机制
病理变化(结、功、代)
转归原因
机制
病理变化(结、功、代)
转归
集体备课—病理学基础(第1次)
形式:集体备课
地点:校医室
章节:授课计划,第一章:导论
活动过程及反思:
1、学期授课安排
教师姓名 |
秦慧 黄千惠 |
职称 |
讲师 |
选用教材 |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 |
|||
总课时数 |
165 |
周课时数 |
16 |
任教班级 |
15级护理(1、2、3、5、6)班 |
|||
日期 |
周次 |
课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
2.15-2.21 |
1 |
0 |
|
|
||||
2.22-2.28 |
2 |
1 |
第一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 |
||||
2.29-3.6 |
3 |
2 |
第一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 |
||||
第二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3.7-3.13 |
4 |
2 |
第二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3.14-3.20 |
5 |
2 |
第二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第三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3.21-3.27 |
6 |
2 |
第三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3.28-4.3 |
7 |
2 |
第三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第四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4.4-4.10 |
8 |
2 |
第四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第五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4.11-4.17 |
9 |
2 |
第五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单元测(一) |
理论考(闭卷) |
|||||||
4.18-4.24 |
10 |
|
期中考试 |
|
||||
4.25-5.1 |
11 |
|
学生见习周 |
|
||||
5.2-5.8 |
12 |
2 |
第六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5.9-5.15 |
13 |
2 |
第六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5.16-5.22 |
14 |
2 |
第六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5.23-5.29 |
15 |
2 |
第七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5.30-6.5 |
16 |
2 |
第八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6.6-6.12 |
17 |
2 |
第九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6.13-6.19 |
18 |
2 |
第十章 |
导学案、PPT、视频、图片、案例教学学生共同参与 |
||||
6.20-6.26 |
19 |
2 |
复习 |
导学案、PPT、复习 |
||||
6.27-7.3 |
20 |
2 |
期末考试(笔试) |
|
||||
|
一、本章节主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病理学的概念、任务、范围和地位 2.说出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3.简述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4.说出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5.简述疾病的几种转归,脑死亡及判断依据 方法与过程 1. 通过视频及图片(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示意图等)营造知识点直观感,更好描述课程内容。 2. 通过对知识点归纳表格方式,让学生填空,把所学内容对号入座,加深印象。 3. 通过简单临床案例来描述知识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
1. |
2.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三、教学方法
1. 课前准备:使用导学案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预习新课知识 2. 课内师生互动活动情况:引用视频、案例引入、来引导新课的课程学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多多参与问题的解决,并在课后对课堂效果进行评估。 3. 课后延伸:通过作业,及拓展练习题,加固知识的巩固性。 |
四、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方面。)
1. 课前导学案,复习及预习知识点。
2. 教学教案:
病理学的任务、在医学中的地位。 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的诊断及研究方法。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疾病的转归、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
|
|||||||||||
|
|
|||||||||||
|
第一单元 第一节 一、 ※
二、
※
三、 ※ 1、 2、 3、 4、 5、
一、 疾病:病因→自稳调节紊乱→异常生命活动 二、
[原因]: 1、
包括{ 2、
3、营养性因素{
5、先天性因素:
7、精神性因素: 8、社会性因素: 三、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暴力→
2、因果转化 病因→某种变化→新的变化→······
暴力→血管破裂→大出血→心输出量↓→Bp↓
3、局部与整体:局部 四、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经过]:1、潜伏期:无症状
[结局]: 1、康复:① 2、死亡:
[新的认识] ※ |
|||||||||||
作 业: |
1.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2.病理学的任务? 3.名词解释:脑死亡 |
|||||||||||
教学反思 |
1.本章节是《病理学基础》的开篇语,在教学内容方面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 学过程设计合理,改变课程内容步骤,步步引导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衔接良好,、 时间安排合理。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 主要目的,并能为今后建立学生的医学逻辑思维做铺垫。课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基础医学知识较薄弱,怎样在课中把知识点简单化,容易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慢慢探索。学生的记忆方法有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