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环球自然日 文字资料撰写33
(2014-05-08 17:06:32)文字材料
标题页
|
注册代码 |
|
|
|
|
— |
|
|
|
|
|
作品名称 |
打不死的“小强” ——蟑螂的应变与不变 |
|
活动组别 |
小学( * ) |
|
评审类别 |
展览( * ) |
|
评审阶段 |
预赛(
) |
请在对应的括弧内,填写*号
提示
1)
2)
3)
4)
进程记录
(该页总填报字数限制1200个汉字)
|
1、如何确定选题 |
蟑螂学名蜚蠊,俗称“偷油婆”,雅号“小强”,是最常见的害虫。它厨房、餐厅、垃圾、厕所哪儿都去,食物、餐具、橱柜、墙脚哪儿都爬,昼伏夜出,偷吃食物,传播疾病,人们对他深恶痛绝。我常常看见奶奶用各种方法想去消灭蟑螂,但它总是飞檐走壁、钻缝入洞,把奶奶气得直跺脚。我也经常加入家庭灭蟑行动,有一次我拍死了一只蟑螂,奶奶用杀虫剂喷死了几只蟑螂,由于没有及时清理战场,过了一会儿,它们居然都活过来翻身逃走了。难怪人们常用“打不死的小强”来比喻人的坚强意志和旺盛活力。 蟑螂“打不死”顽强生命力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好奇。通过仔细观察、查阅资料、看专题片、请教昆虫专家等,我们了解到蟑螂形态结构独特,藏匿功夫极强;食性复杂,生存力极强;反应十分灵敏,自我保护能力极强;全身带菌,边吃边爬边拉,传播细菌能力极强,是传播多种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蟑螂在地球上已生存了3.5亿年,比恐龙还早1亿多年。地壳变迁,环境演化,历经两次物种大灭绝而幸存下来的蟑螂,其外貌形态基本保持不变,但却不断进化出超强的生存和适应力。曾有科学家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预言:一旦发生核爆,在影响区域的所有生物都会消失殆尽,只有蟑螂不会灭绝!蟑螂真不愧为“打不死的小强”! 本项目以“打不死的小强”为题,探讨蟑螂的“适者生存”之道,研究蟑螂进化历程中的“应变”与“不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蟑螂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并提出我们“变害为宝”、开发利用蟑螂的设想。 |
|
2、 |
|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文献法 (4)参观考察法 (5)专家访谈法 通过亲自拜访、电话和网上访谈请教,听取昆虫学家的意见和建议; (6)资料信息整理 (7)交流展示 |
|
3、如何选择参赛类别和创建计划 |
|
根据活动规程,在分析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参赛类别为展板,具体计划如下: (1)在家长及老师指导下观察、实验、参访考察、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了解蟑螂的形态、结构、习性及其进化史,了解蟑螂的危害等情况; (2)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分享有关知识及研究心得; (3)综合分析整理资料,设计、制作展板。 |
|
4、项目如何关联GNHD年度主题 |
环球自然日-第三届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2014的主题是“适者生存:应变,不变和可持续发展”。 蟑螂在地球上已生存繁衍3.5亿年,自诞生以来,其形态外貌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地球环境演化中不断“应变”,进化出越来越强悍的生存适应力。根据蟑螂的生态习性,曾有科学家预言:如果发生核爆,在影响区域的所有生物都会消失,只有蟑螂可能幸存!蟑螂在地球历史上两次物种大灭绝中都逃过一劫,在现代人类多管齐下的灭蟑行动中仍然“蟑丁兴旺”,堪称“适者生存”的典型物种,不愧为“打不死的小强”。 从对人类的危害程度看,蟑螂无疑是四害之首,人们总是欲灭之而后快。但是,蟑螂并非有害无益,除了具有生物多样性及对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价值以外,我们还可以“变害为宝”,让蟑螂服务于人类。 |
参考资料
(只须列举出那些对于参赛项目开发有贡献,以及提供有效信息或是新视角的资料。)
|
引自期刊: ① 作者 :《题名》,《刊名》,××××年第×期,第×页 |
|||||||||
|
作者 |
题名 |
刊名 |
期次 |
页码 |
|||||
|
尚玉昌 |
昆虫的起源和进化 |
化石 |
1979年第4期 1980年第1期 1980年第2期 |
|
|||||
|
郭银霞、高太平 |
蟑螂,化石中的另类霸主 |
化石 |
2011年 第1期 |
2-6 |
|||||
|
胡修元 |
蜚蠊可能引起传播的疾病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1999年第10卷第3期 |
168 |
|||||
|
梁铁麟、何上虹 |
蜚蠊的危害、习性及防治 |
昆虫知识 |
1984年02期 |
71-73 |
|||||
|
周玉峰 |
美洲大蠊诱捕器及诱饵的研究 |
福建农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4年 |
4-36 |
|||||
|
于长明、 刘泉 |
昆虫生长调节剂在蟑螂防制中的应用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1998年第9卷第2期 |
152-155 |
|||||
|
任冠佼等 |
基于双四杆机构的蟑螂机器人设计与分析 |
机械工程学报 |
2011年第11期 |
14-22 |
|||||
|
引自专著: ② 作者 :《书名》,出版者及×××× 年版,第×页 |
|||||||||
|
作者 |
书名 |
出版者及出版时间 |
页码 |
||||||
|
冯平章、郭予元、吴福祯 |
中国蟑螂种类及防治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
4-15 |
||||||
|
梁铁麟 |
蜚蠊 |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年 |
270-272 |
||||||
|
|
|
|
|
||||||
|
|
|
|
|
||||||
|
引自报纸: ③ 作者 :《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用的资料 |
|||||||||
|
作者 |
题名 |
报纸名 |
版次 |
||||||
|
蔡文清 |
3.2亿年前的蟑螂化石展出 |
北京晚报 |
2011年9月8日第15版 |
||||||
|
蟑螂药,让蟑螂进化! |
果壳网 |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705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注:参考资料须分成原始资料和间接资料。
原始资料指:文献资料(指原创的)和实物资料。如标本、照片和其它实物等。
间接资料指:他人的研究及诠释,或已编辑起来的资料。如课本、杂志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