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立体几何》复习教学反思
谢瑞萍
在立体几何中,画出空间图形的直观图,对空间图形中位置关系的识别,恰当地变换处理图形,运用空间图形解决问题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是空间想象能力的核心成分。在高三立体几何复习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画图、识图、用图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究个中原因,反思我们的教学。
一、存在问题
1、基本作图能力薄弱。在高三复习中,发现不少学生随手画图,不用直尺;有的学生画出的图形线条不简洁,虚实线不分,缺乏立体感。此外,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没有储存足够的基本立体几何模型,从而想不到借助基本图形来判断复杂的位置关系。基本作图能力的薄弱影响了学生对图形的观察与分析,制约了识图能力的提高。
2、数学语言转换能力不强。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学生能借助图形来反映用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所表达的空间图形或位置关系。即从语言或式子中提取关键信息,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图形的“表象”,再画出其直观图,就是说先想图,后画图。这里进行了两次转化,一是文字语言或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二是空间向平面的转化,而大部分学生就是在转化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3、识图、用图的能力欠缺。学好立体几何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识图、用图能力,即从复杂的图形中区别出基本图形,并通过对基本图形的分析,识别出基本元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学生往往对图形仔细观察不够,推理分析不深,不能克服由空间到平面所产生的错觉,从而不能正确认识各元素的空间位置和图形的空间结构。
二、反思与建议
对上述存在问题,我自认为与老师对作图教学重视不够、示范不够、指导不够,学生的作图、识图、用图训练不够有密切关系。由于高考对作图基本不考,所以有的老师干脆把“斜二测画法”晾在一边,砍掉不教了。在实际教学中,图形教学“草草收场”,习题教学“匆忙登场”;重视解题训练,忽视读图、识图能力培养;重视严密推理,忽视耐心观察而获取感性认识的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提出下列建议:
1、重视基本作图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立体几何离不开图形,学好立体几何应从图形入手,学会画图、识图、用图。教师首先要高度重视作图教学,把图形教学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要认识到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必须过好作图这一基础关,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全面提高和终身的发展,老师们应从这个高度出发,重视图形教学。其次,要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几何体的直观图入手,作好示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作出一个个漂亮而富有立体感的直观图,丰富学生的美感和想象力。
2、强化概念教学、夯实空间想象的基础。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是通过概念来描述的,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是解题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概念,才能在头脑中想象并勾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分解出解题需要的元素。概念既是思维的基本元素,又是空间想象的出发点。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关键要素进行教学弄清概念中包含哪些基本元素,以何种位置关系出现.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面透视概念,形成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3、突出图形变换和转化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图形处理的能力。熟练地对空间图形进行变形处理,是学好立体几何的硬功夫,也是空间想象能力深化的标志。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运动变化中认识图形,理解图形,使空间图形在学生面前不再僵化、呆板,而变得灵活、有生气。一方面要加强对图形的割、补、截、折、展、移等变形的训练,通过对图形的直观处理为解题提供帮助,使解题过程简洁明快。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图形的平移变形处理的训练。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理性的、本质的、高度抽象的和概括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和研究数学问题,并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途径或程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精髓之所在,是教学的重点。立体几何教学中,我们主要要突出降维思想和类比思维方法的教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