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集体备课:《结合律》整合教学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单元整合教学 |
项目负责人 |
颜茂旭 |
活动时间 |
2020.05.28-06.04 |
活动地点 |
教研活动室 |
活动主题 |
四下《结合律》整合教学 |
主 讲 人 |
颜茂旭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教师 |
申请学时 |
4学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 全体教师签到 二、 颜老师讲述《结合律》的“单元教学” (一)准备阶段整合什么?为什么整合?怎么整合? (二)修改阶段教学环节语言组织 (三)完善阶段板书设计课件修改理清思路 三、 试课展示 四、 杨老师总结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一次全新的单元整合尝试,打开了数学组教研的新篇章,接下来在整合教学的这股风下,教研组要思考接下来的研学方向,不断前行。 |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
【活动照片】
《结合律》教案(初稿)
1.出示四则运算:计算38+46+54
预设:从左往右依次计算38+46+54=84+54=138
提问:有没有别的方法,更快的计算出来?
先算46+54=100
2.对比这两种计算方式
方法一:从左往右以此计算
(1)他们都正确吗?判断的依据
预设:都正确,因为两道题的答案一样,即计算的结果都一样。
(2)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快捷?
预设:方法二更快捷,因为46+54凑整了,计算更方便。
(3)这两个计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方法一按照我们所学的四则运算的规则计算,方法二改变了运算的顺序,先算后两个再算前面。
(4)探究:为什么可以改变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我是把这个算式跟生活联系,我想想这里有三堆苹果,第一堆38个,第二堆46个,第三堆54个,既然是求他们的一共是多少?我先计算第二堆和第三堆,再加上第一堆,肯定是可以的。
预设2:我是从加法运算的意义来想的,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并没有位置和顺序之分,那3个数加在一起,也没有位置和顺序之分,那先加后面再加前面,并没有违背他的意义。
预设3:我是从上节课学的加法交换律来思考的,38+46+54=46+38+54=46+54+38=38+(46+54),经过2次加法交换律,就可以实现先加后面2个再加前面。
(5)再出示,判断这样的计算又对又快吗?
72+(28+56)=72+28+56=100+56=156
预设:这两题都对,第一题还很方便,第二题如果再利用加法交换律,会更快捷。
追问:为什么都对?
预设:三个数相加,任意先加哪两个数,它们的和不变。
说的很好,其实刚才我们这一系列研究过程就是在感悟和描述加法结合律,你可以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试试看吧。
预设:图形的,字母的,即(a+b)+c=a+(b+c)
3.探究减、乘、除是否有这样的规律
学到这里,你心中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预设:加法有结合律,那减法、乘法、除法有吗?
既然你有这样的疑问和想法,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探究,把你的想法和过程分享给大家,开始吧。
预设:减法和除法没有结合律,乘法有结合律即(a×b)×c=a×(b×c)
从具体的算式,生活实际中得到。从减、乘、除的意义中得到。从乘法的交换律中得到。
4.练习
5.课堂小结
总结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沟通联系,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过程。
《结合律》二稿
活动一:研究加法结合律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交换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的运算定律。我们首先来看一道算式:38+46+54。如果让你去计算这道题,你会怎么算呢?
你说。对,先算38+46=84,再加54等于138。
这样算有根据吗?你说,是的,我们学过四则运算顺序,这里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停顿2秒)
你说。诶,他说可以先算46+54,可以吗?结果会一样吗?
我们一起来算一算,46+54=100,然后再算38+100等于138。结果怎么样?相等吗?看来,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
同学们,从刚才的这道题,你能提出一个怎么的问题或猜想呢?
生1: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左往右算,也可以从右往左算,和不变。
生2: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是的,刚才两位同学的说法意思是一样的。
那么这个规律是偶然的,还是三个数相加的算式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举例验证,并想一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2.研究问题:
问题: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学习任务:自己探究这个规律是否成立?可以举例验证,还可以探究其中的原因。
学生1:举例验证
学生2:画图,从意义上说明
学生3:交换律
学生4: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活动二:研究其它运算是否有结合律。
问题二:
诶,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猜想吗?
生1:加法有结合律,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结合侓呢?
师:好问题。还有吗?
生2:我觉得乘法也应该有结合律,因为乘法和加法很像。减法和除法应该没有;
师:有道理。
生3:我觉得在加法和乘法都有换律,所以也都应该都有结合律,减法和除法也应该没有;
师:那到底有没有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去研究一下。开始吧!
师:有结论了吗?你说。
生:我的结论与我的猜想是一样的,乘法也有结合律,而减法和除法没有。
师:我们来看一下他举的例子
出示学生的例子。(简单的说一下)
师:你们呢,结论都和他一样吗?
师:好了吗?谁能解释一下乘法结合律呢?
生: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长乘宽乘高,也就是4乘3乘2。我们可以先算4乘3再乘2,也就是先算底面一层有多少立方厘米,再乘2就算出了体积。我们也可以先算3乘2,就是先算出右面一层有多少立方厘米,再乘4,算出了4层一共多少,也就是它的体积了。因为体积是不变的,所以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5乘8乘6也可以这样解释吗?是的,任何一个三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解释。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知道了加法和乘法都有结合律,这个规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a+b)+c=a+(b+c)
(a×b)×c=a×(b×c)
活动三:沟通联系。
1.观察比较这两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2.观察比较交换律和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四:提出新的问题
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加法和乘法有这么多的定律,减法和除法都没有吗?
师:是呀,加法的加数、乘法的因数可以随意交换位置,还可以先算后两个数,而减法和除法不行。那么它们有怎么样的定律呢?我们下节课去研究。
《结合律》教学设计(定稿)
一、回顾知识,明确方向
二、以问引学,探究规律
(一)研究加法结合律
1.提出问题
出示算式:38+46+54。
(1)如果让你去计算这道题,你会怎么算呢?
预设:先算38+46=84,再算84+54=138。
师:在四则运算里,只有加减法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预设:先算46+54=100,再算38+100=138。
(2)从刚才的这道题计算,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猜想: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2.研究问题
(1)探究任务:自己探究这个规律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
(2)反馈交流:
方法一:举例验证;
方法二:从加法的意义上解释说明;
方法三:在加法交换律上去推导;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二)研究其它运算是否有结合律。
1.提出问题: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或猜想吗?
预设1:加法有结合律,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结合侓呢?
预设2:我觉得乘法也应该有结合律,减法和除法应该没有。
2.研究问题:
(1)探究任务: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结合侓呢?请同学们去研究一下。
(2)反馈交流,得出结论:乘法也有结合律,而减法和除法没有。
(3)思考问题:为什么乘法也有结合律呢?你能借助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来解释一下吗?想好的和同桌说一说吧。
(4)活动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知道了加法和乘法都有结合律,这个规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a+b)+c=a+(b+c)
(a×b)×c=a×(b×c)
三、观察比较,沟通联系
1.观察比较加法与乘法这两个定律,你有什么发现?
2.观察比较交换律和结合律,你又有什么发现?
四、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2+88+77+23=(12+88)+(77+23)
五:课题总结,课后延伸
1.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加法和乘法有这么多的定律,减法和除法都没有吗?
2.课后研究:156-38-56,156-38-62,
《结合律》试课稿
活动一:研究加法结合律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交换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关的运算定律。我们首先来看一道算式:38+46+54。如果让你去计算这道题,你会怎么算呢?
对,先算38+46=84,再加54等于138。
这样算有根据吗?你说,是的,我们学过四则运算顺序,这里只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停顿2秒)
你说。诶,他说可以先算46+54,可以吗?结果会一样吗?
我们一起来算一算,46+54=100,然后再算38+100=138。结果怎么样?看来,这道题确实可以这样算。
同学们,从刚才的这道题,你能提出一个怎么的问题或猜想呢?
生1: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左往右算,也可以从右往左算,和不变。
生2: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是的,刚才两位同学的说法意思是一样的。
那么这个规律是偶然的,还是三个数相加的算式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去研究一下,这个规律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
2.研究问题:
问题: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学习任务:自己探究这个规律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
学生1:举例验证
学生2:画图,从意义上说明
学生3:交换律
学生4: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三个数相加,可以从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活动二:研究其它运算是否有结合律。
问题二:
诶,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猜想吗?
生1:加法有结合律,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结合侓呢?
师:好问题。还有吗?
生2:我觉得乘法也应该有结合律,因为乘法和加法很像。减法和除法应该没有;
师:有道理。
生3:我觉得在加法和乘法都有交换律,所以也都应该都有结合律,减法和除法也应该没有;
师:那到底有没有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去研究一下。开始吧!
师:有结论了吗?你说。
生:我的结论与我的猜想是一样的,乘法也有结合律,而减法和除法没有。
师:我们来看一下他举的例子
出示学生的例子。(简单的说一下)
师:你们呢,结论都和他一样吗?
师:好了吗?谁能解释一下乘法结合律呢?
生: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长乘宽乘高,也就是4乘3乘2。我们可以先算4乘3再乘2,也就是先算底面一层有多少立方厘米,再乘2就算出了体积。我们也可以先算3乘2,就是先算出右面一层有多少立方厘米,再乘4,算出了4层一共多少,也就是它的体积了。因为体积是不变的,所以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5乘8乘6也可以这样解释吗?是的,任何一个三个数相乘的算式,都可以这样解释。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知道了加法和乘法都有结合律,这个规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a+b)+c=a+(b+c)
(a×b)×c=a×(b×c)
活动三:沟通联系。
1.观察比较这两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2.观察比较交换律和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四:提出新的问题
1.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加法和乘法有这么多的定律,减法和除法都没有吗?
2.师:是呀,减法和除法又有怎么样的定律呢?老师这里提供了两个算式,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研究:156-38-56,156-3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