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大雾尖

标签:
大雾尖日出照片 |
日出大雾尖
凌晨四点半抵达大雾尖。
此时,天际依然暮色沉沉,远处沉睡的城市在似有若无的月朗星稀里吟唱着一首希望的歌谣。
大雾尖位于福全街道,高348米,与城区第一高峰香炉峰几可比肩,因此在绍兴民间素有“吓煞人的香炉峰,走死人的大雾尖”的戏谑之说。
之所以叫它大雾尖,一方面是因为此峰坐落于悬崖峭壁之巅,越地先民到此,认定已经高处不胜寒、伸手可摘星,于是用一个“尖”字道尽了它的高险奇崛。其次,这里常年云雾缭绕——云,逍遥洒脱,不固一隅;雾,虚幻迷离,朦胧飘逸,使得此峰温柔而不失灵性,就像一位纯洁清丽的天使来到人间。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北观杭州湾,南望会稽山,绍兴城郊一众景色可尽收眼底,大雾尖因此成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心头之好。
背上相机和无人机,我往山上走去。
夜的帷幕依旧重重,有点凉意。阳光下跳跃、荡漾、质感、动态的美,此刻正在破晓时刻的黑色里蠢蠢欲动。风儿轻轻地吹过,蝉开始浅唱,鸟儿的歌声远远近近,竹的舞蹈也已翩跹妖娆,昏黄的路灯把山的翠绿映衬得苍莽而辽远。
上得山来,几位对大雾尖青睐有加的摄影前辈都已经在了,长枪大炮早就架好。考虑到马上就日出,也来不及过多寒暄了,简单地点一下头算是打个招呼,就开始抢占机位。
取出相机,装上镜头,调匀呼吸,站好姿势。我站在山顶,静待日出。
等待是焦灼的,也是幸福的。
好在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只一会儿,那远远的青黑色的天边,出现了一轮小小的金边,弯弯的,就像一道金色的眉毛,还有点红中带黄,故意吊我胃口似的慢慢地升着。
突然,像打散了颜料盘似的,红的、黄的、白的、金的、青的、蓝的……一道道霞光张开翅膀飞遍了天宇,整个天空耀眼得无可收拾。
此时的日出不再沉稳,它充满了突围的激情,也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推杆,拉升,无人机在我的操控下轰然升空。大山的轮廓在越来越广阔的视野里越来越清晰,山顶的香山寺在一抹微红中显得尤为圣洁。
香山寺始建于明代,清代达到顶盛,寺庙巍峨,风景幽雅。此刻,斜斜的晨光慵懒地铺洒着佛殿,殿上琉璃瓦流溢着佛光五彩,佛前的鲜花传来几缕幽香,僧人们早课的声声梵呗也隐约可闻,让人顿生辽阔无限的慈悲和禅意。
终于,太阳的光芒将天空映红。从温顺的霞光一缕到令人怦然心跳的金眉一道,从鸡蛋般的椭圆到半圆,从半圆再到铜钱一样的圆,太阳缓慢而坚定地升腾着。
大山似乎还没有睡醒,用力地拉扯着太阳,但太阳的力量早已不是初升时的软弱乏力,它像一个刚刚放了暑假的淘气孩子,扔了书包拿起游戏,岂是几句责备就能约束得了的?
突然想起巴金的散文名篇《海上日出》,“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如此唯美的描述既有动感更有美感,给了此刻身临其境的我妙不可言的感受。
太阳冲破云障,温暖之光终于主宰了每个角落。
“看,那是青甸湖,金光闪闪波光粼粼,我似乎都能感受到一股清凉灌充着鼻腔”,有影友诗兴大发:“改借白居易《暮江吟》里的诗句:一道朝阳铺水中,半湖瑟瑟半湖红。”
“看看迪荡的现代气派,与朝霞的暖色相得益彰,那不就是绍兴人的希望与期盼、理想和信念?”
宛委山头的大禹,扶耒向天;鲁迅故里的风骨,文脉流长;墨香四溢的兰亭,那桌1700年前的春宴依然人声鼎沸满口留香;云影荡漾的八字桥负载着多少风雨沧桑……大雾尖上张眼望,晨曦里的古城绍兴,是一幅铺开的七彩织锦,更是一双灵气的聪慧眼光!
天亮了!
古城绍兴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