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写字教学案例分析
(2015-03-20 19:49:31)
标签:
育儿 |
低年级写字教学案例分析
初学写字的孩子们虽然能把笔画写得平直,但那些“横”和“竖”总是像一根根小木棍,头尾一样粗,显得很生硬,缺少“提”和“按”的粗细变化。开始,我给学生讲写字时要注意提和按,同时不断地示范。可是几节课下来,我发现虽然我讲得很卖力,收效却不大。学生对我的讲解似懂非懂,听的兴趣也不大。这让我很是苦恼了一段时间。
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一节音乐课。在课上,我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念拍子时,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念大-大-大。而是用跑和走来代替。如“走-走-跑跑跑”,仿佛是在做游戏,形象生动,同时突出了节拍的长短快慢的变化。学生边念边记,学得兴趣盎然,记忆效果也很好。我从中得到启发,我也可以让学生一边念,一边写生字啊。又一节写字课上,我指导孩子们写字时,就把提按改成了停和走。写横时,就教小朋友念:停停走停停回。因为学生刚写“按笔”时,总是谨小慎微,按得比较轻。因此,我在口诀中用了两个“停”进行强调。而“回”就是回锋收笔。然后,我叫小朋友一边念,一边写。这一招,效果很明显,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写字的兴趣高涨。教室里一片停停走走声。很多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笔画的提按也开始鲜明。而后,我又让学生观察撇的写法,自编撇的口诀。学生编的是停停走。我对走的念法进行了变化,由强变弱,以此来体现“撇”先重后轻的行笔变化。其他笔画的口诀,我让学生依次类推加以变化。学生“自编自念自写”,书写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案例分析:
二、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的持久性就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写字是一种枯燥的学习,要使学生乐于写字,我们就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在上面的案例中把笔画造型编成停停走走的儿歌,学生乐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将“要我学”变成了
“我要学”,学生的进步就明显。
三、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会观察每个字中每个笔画的粗细长短的变化,并对照例子进行比较改进,字才能写得更好。而观察是一种能力,只有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字型的能力,学生的鉴赏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认识自己所处的水平。在以上案例中,教师教学了横的笔画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其他的笔画,自编口诀练习,举一反三。既培养学生的眼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四、加强学科的整合,博采众长,能更好地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正如本案例,因为偶然一次听音乐课的经历,让我有了灵感,想到了用自编的简单歌谣教学基本笔画,边读边写,将脑的思考和手的书写统一起来,避免了学生说归说,写归写的弊端。很多学科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不应该只关注本学科的教学。多借鉴其他学科的优秀经验,会让我们的思维有更广阔的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