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青少年时期
(2025-01-15 17:22:14)
标签:
馆陶县二野第三兵团10军28师冀鲁豫军分区205师614团 |
父亲於1921年严冬出生在山东馆陶县的一个小村庄,馆陶县内有一条卫河从中穿过,故将馆陶分为北馆陶和南馆陶。1965年以卫河为界,河东(北馆陶)划给山东省冠县、临清二县,河西(南馆陶)仍称馆陶县,但改属河北省邯郸地区。爸爸的村庄属于南馆陶,紧靠卫河边,故1965年后爸爸的籍贯就从山东变成了河北省。所以老馆陶县历史即可以部分属于山东鲁西南,也可以部分属于河北冀南。父亲出生后刚满月,他母亲就被婆家休了,逐出了家门。没多久爷爷就再娶了,父亲一直是由他奶奶抚养,靠吃小米粥长大的。不过,爷爷会做木匠活,经常在附近的教堂做工,有时也从教堂里买些外国的羊奶罐头给父亲喝。也许正因为此,给父亲的身体打下不错的基础。父亲有个大伯,因为爱喝酒闹事,一辈子没有结婚,把父亲当作自己的儿子,经常带父亲出去玩。所以,父亲也可以算是长子长孙了,他的童年是在他奶奶和大伯的痛爱下长大的。父亲还有个亲舅舅,也经常来看望他。有一天,舅舅把父亲带到集市上,他指着在人群中的一位长的瘦高个、模样清秀的妇女给他看,那妇人也远远的看着父亲。事后,父亲才知道那就是他从未谋面的生母。解放后,父亲曾拖人捎信给她,希望她能到城里来,可是她觉得自己已经嫁人了,还有了一个女儿,没有答应。直到去世也没有和父亲再见过面。
在父亲9岁那年,父亲的这个亲舅舅出资,带父亲到附近私塾去上学。父亲回忆说他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就喜欢到处跑,一到学堂上听到教书先生摇头晃脑,“之乎者也”的读书声就忍不住的要睡觉。有一次,上课时又在睡觉被他舅舅发现了,照着正在酣睡中的父亲后脑勺就是一巴掌,训斥到“谁叫你到这儿睡觉来啦!”。所以,父亲只勉强读了三年就辍学了。但是,父亲在农活方面可是把好手,父亲说到种田总是非常得意的说,他13岁时,犁地的隆线就笔直笔直的,全村的人无人能比,要说力气,敢和大人们较劲,200斤的粮食背起来就走。就是这种不服输的性格,一次不小心受了伤,直到老了都有喘不上气的老毛病。不仅如此,父亲算是长子长孙了,当时没有分家,父亲15岁就开始当家,管理老老少少几十口子大小事务。农闲时父亲还会做点小生意,推着一小车农产品,到县城里去卖,攒下的钱就买农具,所以,家里的大小农具都是父亲亲自买下的。父亲能干是出了名的,别看他年龄小,村里老少都很尊敬他。父亲常和我说起,全村有一位最年长的老者,他性格孤傲很少和别人搭话,可就喜欢父亲,只要他有了酒,一定会找父亲一起分享,你一杯我一盏的一老一少有说不完的话,这在全村都是件稀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