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原校长吴晓求:百姓资产70%在房子上,是个伪概念!

标签:
房产 |
前天(2025年8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吴晓求先生,接受了凤凰《封面》栏目的视频采访。吴院长在节目中称,房子虽然有资产与投资品的功能,但更多的还是消费品,如果人们只有一套房子,谁也不可能把房子卖掉,拿钱去消费。所以说,那套房子,多少钱也不会卖。居民的这套住房以及中产以上人群的两套住房,均应归属为消费的范畴,扣除这类住房后,居民资产中,房产的实际占比会显著下降,并非此前所说的近70%。
吴院长说,众所周知,官方曾公开表示,我国居民的财富,有60%是房产,所以说房地产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房子是财产的60%还是70%,都足以说明,房产在我们的资产配置中很高,还有不少人认为,房子在家庭的财产上,可能会高于70%,还有的甚至认为,房子占家庭资产的90%以上,除了房子,其他财产寥寥无几。试问一下,有多少人倾尽家庭几代人心血,再背负30年巨额贷款,才购买一套房,所以很多家庭资产,表现在房子上的远远不止70%。
中国老百姓老百姓喜欢房子,一个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房子在大家心中意义非凡。只有房子,才能让家里人安定的想法根深蒂固。所以,买房太重要了。另一个,就是二十多年来,只见房子涨价,只要买到房子,就能赚钱。在这种思维定式下,房子就是家庭的最重要的资产,多少人为此成了房奴。
实际上,房子作为资产,究竟让哪些人得到了实惠?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赚钱的,只是那些低价买了房子,又在高价的时候卖掉房子的炒房客。很多老百姓即使买了房,虽然那时候房价低,现在房价高了,资产增加了,但也并没有转化成现金流,你还是住在那个房子里。或许有人觉得房子就是资产,抵押贷款也能多贷,可是普通老百姓,又不做生意,你给他贷款也没用,大都过着普通的日子。
近两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萎靡不振,大家才认清现实,房子不可能只涨不跌,即使在国家高层和地方政府竭尽全力进行救市,依然无法阻挡房价下跌的历史潮流。不让房降价,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人为是无法控制得了的。
吴晓求认为,房子听起来是重要资产,但并没有真正惠及到很多老百姓。不要以为房价上涨后,一计算房地产市值有多少,其实那是虚假的财富,即所谓的纸面财富。房子作为资产,它的流动性应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收益,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变成“坏资产”的概率就变大了。房产虽收益很好,但流动性差,很难变成现金流。
吴晓求此前就曾经表示过,老百姓有钱才能消费,在基本生活无法保障时,他们是不会有消费欲望的,要把房价降下来,关键是要让老百姓有别处花钱的机会,如果不是60%-70%地财富都被捆在了房子上,不用你劝,老百姓也会主动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