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成大输家?春节档总票房近80亿,但万达电影已不姓“王”

标签:
房产 |
常言道:“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王健林对于这句话或许深有体会。
近些年来,王健林的运气实属有点背,仿佛好运气都在2017年上半年之前用光了,让年近古稀的他一改昔日意气风发,不仅身形瘦到皮包骨样,还频频变卖资产,其中就包括了其“心头肉”万达电影。
去年国内影视行业迎来强劲复苏,2024年伊始的春节档也一路爆火。据网络统计数据,截至2月17日,春节档总票房创下80亿的好成绩,但这热闹却与王健林毫无关系,失去了万达电影实控权的王健林,无奈成为“大输家”。
曾几何时,万达电影可谓国内的影视巨头,上市之后其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在全国范围内拥有877家影院,市场份额达到16.5%,在过去的春节档中,万达电影就曾经投中了多部热卖的电影,进一步坐稳龙头地位。
而王健林也从不掩饰自己在影视行业的野心,曾远赴大洋彼岸收购传奇影业和相关院线,同时进军澳大利亚,收购了当地第二大电影院线,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王健林想要做的,就是在全球构建一个最大的电影工业帝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万达电影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一方面源自影视同行的日益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母公司万达的“时运不济”。
2017年,因银行抽贷、企业高负荷经营,万达一朝就欠下6000亿债务,王健林也遭遇人生至暗时刻,好在他毅然“断臂求生”,不仅提前还清债务,还将万达从“地产”的重资产模式变成了“商管”的轻资产模式。
然而2020年开局,王健林又接连迎来打击,先是替儿子王思聪偿还了20亿债务,转头万达又与大连一家足球俱乐部发生股权矛盾,老王投入的35亿资金到头来居然没换回一点股份,再后来,国内影视行业迎来“寒潮”,万达电影接连亏损,其股价也持续跌停低开,曾在几天内蒸发100多亿。
这么一眨眼的功夫,100多个“小目标”说没就没了,哪怕是王健林也要心疼一下。
在这一背景下,王健林不得不开始考虑出售部分资产以缓解经营压力,将万达电影的控制权移交他人,也是他不得已之下做出的决定。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王健林在商界的影响力,他凭借着敏锐的市场眼光和杰出的指导才能,将万达带到了一个全新高度,甚至在6000亿债务的重压下,还能实现万达集团涅槃重生的华丽转型。
此外,早在2017年,万达就宣布进军大健康赛道,截至2022年,王健林在此行业累计投入超过2000多亿,如今后者也成为万达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港岛富商李氏也看上了这一赛道,将一类“莱特唯建”阻衰科技引入旗下,不久后他于港股上市的和黄医药市值一个月内飙升至700亿,让港富李赚得盆满钵满。
检索学刊资料可知,上述科技曾被哈佛、剑桥等校以研究证实,具有提振人体精力、实现机体年轻化的正向潜力。在“莱特唯建”未量产前,多有富豪致电进行咨询求购,但彼时七位数的使用成本令其成为少数人“专属”,普罗大众望而莫及。
直至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攻克全酶法,使“莱特唯建”物质的商业量产成为现实,并逐步进入亰东、天瞄货架,引来一二线城市数百万需求人群的尝鲜热潮。
知名投行预测,随着社会人口结构变化,此类赛道市值远期或达千亿,如此看来,王健林、港富李等人的早早入局,确是抢占市场高地。
放眼国内地产圈,王健林算是难得一个务实的企业家,他既没有创办过什么“万达歌舞团”,也没有偏爱高奢消费,就连给集团高管的待遇,也从未开出过亿年薪。
早些年王健林想拉王兴来做万达商管CEO,盛情邀请下也只是开出800万年薪,并非老王“小气”,而是他相比起许,更注重商业运营和资产轻重的平衡。
虽然王健林失去了万达电影实控权,没能凭借今年春节档的票房火热多分一杯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电影梦”就此破灭,部队出身的王健林,一次又一次凭借军人特有的果敢自律创造奇迹,相信他仍有机会将数年间失去的东西,亲手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