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碧桂园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完成的营业收入是1623.6亿元,和去年同期的5230.6亿元相比,暴减3607.6亿元,下降幅度高达68.97%!实现净利润,只有可怜巴巴的19.1亿元,和去年同期的224亿元相比,狂跌204.9亿元,下降幅度更是高达91.47%!
与此同时,国际上各大评级机构,同样不看好碧桂园的前景,纷纷下调了碧桂园的评级。今年6月,穆迪机构授予碧桂园“Ba1”的企业家族评级(CFR),同时撤销了碧桂园“Baa3”的发行人评级。并将碧桂园的“高级无抵押评级”从“Baa3”下调到“Ba1”。对于碧桂园的评级展望,也从“审查中”调为“负面”。上个月,也就是2022年8月,惠誉机构也把碧桂园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高级无抵押评级”和“未偿付债券评级”由原来的“BBB-”下调到“BB+”。并将碧桂园的所有评级,都调整为“负面”。
销售暴跌,利润暴降,评级被下调,说明碧桂园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也可以这样形容,碧桂园正在逐渐地、缓慢地、一步步地走向深渊。所以,坊间那个“碧桂园要成为恒大第N”的说法,似乎就要成为现实。当然,碧桂园是不甘心就这样步入灭亡的,他们肯定要想办法挣扎,要想办法自救。
碧桂园还要千方百计去弄钱。有了钱,就不至于很快死掉。这不,据REDD(在新加坡注册的美国商业资讯)的消息,碧桂园控股已经从广东省佛山市的两家地方城投公司(碧桂园的总部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顺德区),获得了大力支持,这两家地方城投公司将协助发行,由“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担保的中期票据
。接下来,就有消息从市场上传出,碧桂园控股的在岸子公司——碧桂园地产集团,准备在本月(2022年9月)发行金额不超过16亿元、期限为3年的中期票据(境内人民币债券)。马上,这则传闻,就得到了证实。碧桂园很快就发布公告:该公司拟发行2022年度的第一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为15亿元人民币,期限3年。计息方式是,固定票面利率。
计划发行的时间是2022年9月中旬。这笔债券的担保方,是“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为碧桂园发行的这笔15亿元债券,提供“全额无条件”、而且是“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也就是说,假如将来碧桂园破产、倒闭,就是没有破产倒闭,但没有资金偿还债券持有人,将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兑付。
碧桂园在公告里表示,碧桂园募集的这笔15亿元的资金,将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购回或偿还碧桂园控股的境外美元债券。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是怎么回事,很有可能,前半句是假,后半句是真。说白了,就是借新债,还旧债。也叫做“挖东墙,补西墙”。如果这笔债券发行失败(但按照碧桂园的能量,这种可能性不大),碧桂园美元债暴雷的可能性,应该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到那个时候,碧桂园就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恒大第N。
不管碧桂园对外是如何宣传,他们的实力多么强劲(看看网上的文章,就能知道,碧桂园一直在强调,他们销售下跌的幅度,在全行业最低),但是,他们自己的情况,自己是清清楚楚的。不然,也不会大幅度降价销售(碧桂园在河南郑州的好几个楼盘,销售价格都在大幅下降),去想方设法借债。但是,区区15亿元的资金,对于负债高达1.6万多亿的碧桂园来说,说是杯水车薪恐怕都有点夸张。要知道,体量比碧桂园小多少倍的河南建业集团,当地政府给予的包括授信额度、纾困基金、加上直接出资,共计200多个亿,也没有把建业从泥潭里拉出来。
值得欣慰的是,碧桂园现在还能够发下来员工的工资。他们品牌部的人员,还能继续对作者这样批评他们的媒体和自媒体进行围攻、谩骂,并给平台寄发删稿函。要是哪一天,这些活,都没有人做,那就说明,碧桂园是彻底完蛋了。
注:1、图片如侵权,告删。2、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