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2016-12-27 10:05:34)分类: 教学反思 |
李老师《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 给人以指路明灯的感觉, 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 语文是学习运用语文本领的, 学生的语文能力能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能不能保持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评价指标。 吴教授尖锐的指出,现在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存在于课程层面: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 内容不成体系,重点取向失当,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 现在的语文课过多地追求“剧场效应”, 有的年段过早、过多、 盲目地进行品读。品读的目标不清, 层次不明, 效率不高。 难道不是吗? 我们在听公开课或者优质课评选时,往往把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看成是这堂课是否精彩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 事实上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看似展现了教师的水平, 可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多大的作用呢? 每个人的阅读感悟不同, 而不同年龄阶段对文本的感悟又有很大的差异。文本分析是语文老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感悟本身又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我们的小学生很难和老师同样的感悟体会。因为语文的学习规律,遵循的是实践性和运用性,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这不是仅仅依靠老师讲就能讲懂的。 这样就让语文课的方向出了问题。 那么, 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在课堂上究竟该教学生什么, 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能不能提高, 语文学习的兴趣持续保持呢? 听了吴中豪教授的讲座, 我想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运用语言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习语言
学习语言,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字词句以及段篇,这是构成语言的物质材料; 其次是学习听、说、 读、 写等运用语言的技能, 这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 第三是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规律。其实第一方面所说的“字词句” 也属于语言知识的范畴, 之所以将它们从语言知识中提取出来单独列项, 目的是为了强调其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并且也有厘清当前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模糊认识的意思。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 既应包括文字学知识、词汇学知识、 语法学知识、 文章学知识的学习, 也应该包括字词句以及段篇等语言物质材料的学习。 语言的物质材料是具体的, 而词汇学、语法学等知识是抽象性的, 是从语言现象中概括、抽象出来的, 因此抽象的语言知识教学必须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大量的语言材料为基础, 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积累语言
学习语言首先必须积累, 这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记忆一定量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书面语言中的一些词语句子, 因为平时生活中接触相对较少, 而一般人, 口头语言表达时有很少运用, 因此, 就更加依赖于记忆。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学习书面语言时背诵必不可少。 阅读文本中诸多书面语言材料, 读过了, 理解了, 并不等于积累, 而不能积累相当数量的最基本的语言材料, 就不可能掌握好一门语言。 没有基石, 任何表达交流的高楼大厦 都不能建立起来。 当前我们的一些学生表达能力不能令人满意, 其原因之一就是积累的书面语言太少, 能运用的更少。因此不少学生在作文时或正规场合说话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 词汇贫乏等“语言痛苦”的现象。 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这就是说,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才会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大量的各种语言素材, 这些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蓝本, 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 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 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 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 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必须在有足够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完成。
三、运用语言
语言输入和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 但还不是学习语言的完整过程, 学习语言的重点和难点在表达,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视表达的训练, 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积累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运用表达既是学语言的目标, 又是学习语言过程中比不可少的环节。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输出并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和表现, 而且也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 在儿童言语发展过程中, 有很多积极词语, 即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 也有一些消极词语, 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 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使用的词。 吴教授说: 我们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在使消极词语不断转化为 积极词语”。 语言学习的起点是大量的语言输入; 然后是语言输出,也就是在情境中的模仿运用。
叶圣陶先生说: 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 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 张志公先生说: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 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 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 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 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 我觉得两位先生的话是对语言学习涵义的最好诠释。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要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学习、 积累和熟练运用,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好我们的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