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市级课题总结性资料 |
《认识底和高》教学设计
莲湖区西电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认识底和高》,P51~5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会用三角尺画出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2.经历认识高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不同图形中高的特征,沟通三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会辨认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会画梯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几何画板、《作垂线》微课
学生准备:直角三角尺及提前剪好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我们今天要学底和高,那么关于高,你能说说你都知道些什么?
预设:高度、身高、高大…
生表述后,课件展示,教师小结。
小结:目前大部分测量身高的工具,都是测量每个人头顶到脚底两条平行线之间垂直线段的长度(距离),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身高。
3.请看大屏幕,这个交通标志认识吗?是什么意思呢?
二、沟通联系,探索新知
生画出自己认为的“高”
师生共同总结:梯形上、下底间的垂直的线段其实就是梯形的高,也就是梯形两条平行边间的距离。PPT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并问:你觉得我们可以画几条梯形的高?为什么?
(无数条,两平行线间有无数条垂线段或者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2.变式再识梯形的高。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并作出了梯形的高,下面我们让梯形来个大变形,看看同学们还能作出梯形的高吗?(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变形过程)
引导学生指出变形后的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尝试画出它的高。
3.变形转化初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刚才我们又认识并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及位置的梯形的高,下面我们再让梯形来个变身,看看同学们还能作出它的的高吗?(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变形过程)
在变身过程中引导学生指出相应梯形的高。
在最后一幅图时,预设学生能发现图形已经由梯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学生没由发现,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所画出的这条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1:从身高到梯形的高都指的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应该是指平行四边形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预设2:如果把梯形桥洞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桥洞,那么它的限高也和梯形的限高一样。
小结:目前看来,图形的高均指图形中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同学们请看下面这幅图,请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高有几类?有几条?为什么?(两类,无数条,有两组平行线,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
小结:平行四边形底不同,对应的高也不同。
3.迁移转化认识三角形的高。
刚才我们借助梯形的高,学习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那现在请同学们再看看下面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请你说一说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变)为三角形。
预设2:三角形的高也是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预设3:三角形只有1条高。
追问:那你现在能画出三角形的高吗?你打算怎么画?说一说?
预设1:过顶点作垂线段。
预设2:过顶点作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再作两平行线间的距离。
预设3:由变化过程可以看出,与三角形底平行的那条边缩为一个点,那么只要直接顶点作所对底的垂线段就行。
追问:那你们认为三角形有几条高?(1条、3条)请同学们先试着作下面几个三角形对应底上的高,做完后再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4.联系沟通,深化理解。
今天我们学习了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预设1:它们的高都可以看作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预设2:底和高都是相对应的。
预设3:作高都是过一点作到对边的一条垂线段。
不同点:
预设1:梯形的高只有一类,无数条;而平行四边形高有两类,有无数条;三角形的高只有3条。
预设2:梯形、平行四边形的高都是作平行线对应间的垂线段,三角形的高是作点到对应边的垂线段。
小结:引导学生感受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再次理解它们的高及与对应底边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知识应用。
1.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下面各图形中哪条虚线是它的高?在图中标出来。
2.比较各三角形给定底边上的高,它们的长度相同吗?
板书设计:
认识底和高
(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