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 家校沟通的意义

(2017-09-17 14:44:41)
分类: 家教秘籍

课程概要

一、 家校沟通的意义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二、家长类型及沟通技巧

1

家长类型一:积极配合型

特点:

1.注重家庭教育,平时在家注重与孩子的沟通;

2.尊重老师,对老师称呼必定是“某某老师”;

3.理解老师的教育制度,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和班级活动;

4.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甚至有时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5.当老师平时没有常跟家长进行沟通,容易产生老师是否忽视自己孩子的想法。

沟通技巧:

1.平时注重与家长沟通,既有利于及时了解和解决孩子的情况又有利于向家长展示我们对孩子的关心;

2.让家长成为副班主任,提高家长积极性。开设班级管理智囊团,让他们为班级管理建言献策;开设家长大讲坛,丰富教育资源,拉近家校关系;开设活动策划小组,家长成为活动主持人。

2

家长类型二:冷漠不配合型

特点:

1.将教育寄望于老师,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责任,老师要对孩子负责;

2.对老师态度较为冷淡,甚至老师主动联系时都不称呼老师;

3.往往不重视家校沟通,认为家校沟通是无效沟通。

沟通技巧:

1.首先要让家长明确家校沟通的重要性,甚至可以将积极配合型家长的一些做法转发给家长;

2.在言语上,尽量以平和为主;

3.在行动上,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向他展示我们是如何关心、爱护和教育他孩子的,从而采用平和的心态和家长沟通,用多种方式跟家长进行沟通,让他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用孩子去融化家长这块冰;

4.开展家长会时,尽量亲自打电话邀请,体现出对其的重视。

3

家长类型三:放弃型家长

特点:

1.对孩子已经失望透顶,丧失了信心,平时谈到孩子后多以负面语言进行评价;

2.亲子关系较为恶劣;

3.常被叫到学校处理孩子违纪问题,从而在家校联系中处于被动沟通地位,不喜与老师沟通,甚至接到老师电话都会心跳加速。

沟通技巧:

1. 先让家长看到孩子的亮点,开始建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

2.提供一些舞台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家长对孩子树立希望;

3.协助家长找到属于孩子的独特成长之路。

4.平时与家长在沟通之中,尽量采用一些鼓励式赞赏式的语气,增强家长的信心。

4

家长类型四:溺爱型家长

特点:

1.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

2.自己习惯了用“爱”教育小孩,也习惯性要求老师只能用爱教育孩子;

3.容易一叶障目,只看到孩子的优点,看不到孩子的缺点,甚至在孩子违纪时护短;

4.孩子违纪时,只听孩子一面之词,而不顾老师的解释;

5.当老师有时问题处理不当时,习惯告老师。

沟通技巧:

1.平时有意识的分享一些溺爱孩子的教训给家长,但一定要做到让他们没有感觉到是老师特意发的,让他们意识到溺爱的严重性;

2.在班级开展一些抗挫折教育,邀请家长参加,让他们看到孩子就算没有他们的过度保护依然可以成长;

3.沟通孩子违纪问题时,尽量以肯定其优点为切入口,再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的不足;

4.孩子违纪家长依然护短,可以适当采取严肃的语气,震慑家长,引发家长对问题的重视;

5.沟通孩子违纪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上的使用,避免被家长抓到把柄;

6.平时注意将这类孩子的违纪问题进行登记,在家长不配合时才能自证教师不是针对孩子。

5

家长类型五:打骂型家长

特点:

1.脾气暴躁,解决方式简单粗暴,教育理念崇尚“不打不成材”;

2.一般对孩子要求较高,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3.对孩子掌控较强

4.孩子违纪时请家长,极容易当老师面前打骂孩子。

5.亲子关系两极化,要么是孩子绝对顺从,没有自己独立思想,这类型孩子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要么就是亲子关系处于敌人关系,这类型孩子极容易与父母一样习惯性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沟通技巧:

1.与家长沟通时,多以赞赏孩子的口气,让家长看到孩子的亮点;

2.分享一些粗暴教育所带来的悲剧案例,引发家长的警醒

3. 对孩子心理进行科学性评估,让家长了解其方式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引发家长的反思

4.协助家长找到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替代家长的教育方式

5.当孩子违纪时,需要请家长到校配合教育,要遵循以下流程(见案例)

6

家长类型六:束手无策型家长

特点:

1.这类家长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低于孩子现在的学段;

2.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较为软弱,甚至反被孩子所制;

3.亲子沟通话题较为单一,主要是围绕学习问题;由于话题单一,所以显得较为唠叨;

4.尊重老师,将老师当成救命草;但当老师对孩子采取一些惩罚措施时,又瞻前顾后,无法坚定配合老师。

沟通技巧:

1.让家长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消除其单纯依赖老师的想法;

2.协助家长建立其在孩子面前的自信心,帮助家长找到自身的亮点。

3.分享一些符合孩子实际的教育方法,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

4.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话题,建立与孩子的共同兴趣,协助其转变沟通方式,从单向的唠叨变成是引导孩子讲。

7

家长类型七:本是教师型家长

特点(两种方向,一种就是前面讲过的配合型,这种可以参考之前提过的,在此不做赘述;我们重点讲第二种。):

1.容易用自己所处学段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而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2.用与学生沟通的语气与自己孩子进行沟通;

3.习惯越过班主任,委托自己在学校的熟人来跟班主任沟通

4.除非班主任的年龄与家长接近或年长,否则家长容易用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要求班主任;

沟通技巧:

1.面对这类型家长,我们要保持自信,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2.与家长沟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认真观察孩子的表现,寻找相应的理论支撑,思考合理的指导策略,做到胸有成竹;

3.对于家长提出的建议要有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的态度要有理有据,从而争取家长的支持;

4.最后,避免与家长进行争论,两个老师吵架,是吵不停的。但我们一定要明确一点:教育方法没有对错,只有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诉求。

8

家长类型八:冲动直率型家长

特点:

1.性格冲动,一点就炸,遇到问题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向老师兴师问罪;但冷静后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与老师道歉;

2.冲动往往都是因为认为孩子受委屈,被欺负。

沟通技巧:

1.保持同理心,理解家长都是为了孩子好;

2.不与家长争执,沉住气,耐心、诚恳、微笑的倾听;

3.待家长平静之后,及时进行解释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