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5-03-15 18:13:56)
标签:
学案学生小组小组合作教师 |
分类: 合作计划性资料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4HXXKT_XXSX108 |
课题名称 |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
||
负责人 |
张勇 |
所在单位 |
西安市户县大王镇康王小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合作学习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因素:科学构建合作小组;培养良好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习惯;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导学案;不断完善多元评价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2、课程改革的需要。3、学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迫在眉睫。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建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活动化、开放化的课堂。探寻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促进不同的学生健康成长。 三、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2、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以人为本”教育理论、面向全体的教育理论、师生平等的教育理论等是进行实验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1、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调查法(4)研讨法(5)对比法(6)个案分析法(7)经验总结法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4月上旬) 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记录,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4年4月——2015年3月) (1)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出改进建议,收集相关资料,完成阶段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5年4月) (1)对进行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论文,教学设计等。 (2)形成详细、具体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五、研究的过程 1、科学构建合作小组
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组内异质”就是将不同性别、成绩优劣、能力强弱、爱好喜乐、性格差异、家庭环境等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组间同质”就是保持组际之间人员搭配的均衡性,这有利于组际间平等的交流与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公正评价,有利于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发展。
②学会讨论---讨论时,当自己有见解时,要勇于发表个人观点;对他人的见解有疑惑时还要学会质疑;当他人对自己的答案提出修改意见时,还要虚心悦纳;要注意组内讨论时音量用“蜂音”,不能影响其他小组。
①自主预习——以导学案为引领,先学后教,质疑探究。 教师课前还要发给学生优质导学案,并指导学生通过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需要自主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合作展示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进行有序自主预习,并不断丰富内容,使学生会学、乐学。 ②分组探究——相互答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针对预习和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然后再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和相互答疑主动解决问题,并积极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工作。 在该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前提,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对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合作探究是方法,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质疑、善于探究;相互答疑是目的,需要调动每个学生都要乐于助人、学会讲解。 ③成果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改完善。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分组自学的基础上针对预习和导学案上梳理的重点问题,分别安排学生在黑报前进行展示、讲解,随机由学生和教师点评和修改。 在该环节中,自主学习是关键,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展示、讲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点评是促进,需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点评的主动性和准确性;修改完善是效果,需要科学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效率。 ④总结拓展——总结规律,生成方法,拓展应用 该环节的主要流程是: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导学案上需要总结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专题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应用题进行操练。 在该环节中,总结规律是前提,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准确地发现学习学科知识的规律;生成方法是关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规律生成科学、灵活的学习方法;拓展应用是升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成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5、不断完善多元评价 三 、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1、科学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的4~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保证了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竞争公平进行。每个小组都展现了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产生的成效: 1、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 过去灌输式“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现在“生问生答,生讲生听”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所逐渐代替。课堂上教师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会学。
2、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改变了。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个别项目上的合作热情不高。 2、教师往往不能够亲身参与每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不够,使得一些小组的活动草草开场,匆匆收尾。 改进的方法: 1、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此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2、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对各组组长的平时培养,交给组长一些开展学习活动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应多关注和指导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使其尽快提高。 |
||||
参考文献 |
1、《课程标准》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