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现状、成因及指导对策研究方案

(2019-06-29 10:41:19)
标签:

教育

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现状、成因及指导对策研究方案

河北省魏县第二中学    陈月霞

一、课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重要的时期,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实现社会化不可缺少的一项“任务”恰当的异性交往能够促进青少年性别角色的成长和成熟。学会同异性的交往是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性别身心素质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二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发展变化,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对异性开始产生好奇心、神秘感和探究欲望,彼此间有相互吸引和接近的需要,并且与异性交往能够满足他们的愉悦度,从而引发与异性交往的好奇与冲动。由于缺乏如何进行正确的异性交往知识和与异性同学适度交往的经验和技巧,初二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难免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二)实践分析

作为一名县城初中的心理健康老师,我一直格外关注初中生的异性交往问题。根据我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和了解,我认为初二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存在着交往失调的问题,表现为在异性交往中的观念、态度不合理,与异性交往的方式不当、规范失调,与异性同学交往过密,过分随便和轻浮,所言所行毫无顾忌,诸如嬉笑打闹、你推我拉之类的举止很常见,甚至出现早恋现象,等等。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会交往”,是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青少年整体素质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理论和实证系统研究初二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成因及指导对策,对于引导初二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阶段的异性交往,解决异性交往的心理困惑,学会同异性同学交往的方式,掌握与异性同学适度交往的技巧,培养异性交往的能力,积累正确的异性交往的经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十分必要。同时为学校、教师、家长处理初二学生异性交往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异性交往

异性交往也称性别交往,是指不同性别之间、并不带有性动机或者性要求的、一般的人际来往和社会接触。异性交往属于同伴交往的一种,是人际适应与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为能够处理与异性交往对象的关系,掌握交往的规范和交往媒体,发展交往技能,消除交往的矛盾和障碍,缓解交往压力等。

异性交往包括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异性老师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异性社会青年之间的交往、学生与异性网友之间的交往。本研究中异性交往专指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包括“多人对多人”、“一人对多人”、“一人对一人”等几种形式。

2.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

由于初中一年级学生面临新环境、新学科、新要求的习惯和适应问题,初中三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和中考的问题,初中二年级是相对平稳的阶段,学生在异性交往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本研究把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在初中二年级学生。

3.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

区别于农村初中二年级学生,本研究对象的具体范围界定在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由于我本人在县城初中一所中学任教,自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初一初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对我来说开展此项研究比较便利。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

初中生年龄一般是11、12岁至14、15岁,处于青春发育期,这是一个人身心都发生极为显著变化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对异性的朦胧的好感和倾慕总是想和异性接近,愿意和异性交往。这种情感是非常真实的,也是正常的。

  1. 异性交往阶段与初中生对“异性交往”态度及表现

  (1)异性交往的阶段

  初中生由于性生理的变化产生性意识,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这个变化大概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疏远阶段。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将心思从客观世界转到主观世界中,强烈关心自己的成长,男女生之间产生了界限,彼此疏远,但由于对性机能的好奇与新感,这种“疏远”其实是疏而不远的第二阶段,接近或吸引阶段。中学生们逐步摆脱心理上的闭锁状态,开始与异性交往,由疏远转向接近第三阶段,好感或眷恋阶段。主要表现为男女学生将注意力转向异性,以欣赏、友好、爱慕的态度对待异性的一言一行,相互之间产生好感。

  潘雯认为初中生处于异性吸引期,由“疏远”到“吸引”形成原因可能是女生比男生较早进入青春期,男孩从身体发育到心理成熟度都不如女生,造成了男、女生心理“落差” 。但随着身体的发育,男生身心迅速发展,使其身心成熟度达到与女生相当的水平。 男女生之间出现“性心理同步效应”,他们开始渴望与异性同伴相互来往,从而进入异性吸引期。

  另外,从性别同一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两性之间会有一个阶段把对方视为敌对,但随着自我的发展会逐渐将对方视为伙伴并纳入自己的交往圈子之中。初中阶段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陈月霞指出:初一学生处于与异性疏远期,初二、初三学生处于与异性相互吸引期。

  (2) 初中生对“异性交往”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对异性交往的态度

  感到害羞:陈中文杜哲群对某中学男女生调查结果为:有59.4%的中学生对异性交往感到害羞。

  内心渴望,但不主动:初中生与异性交朋友的愿望,随年龄的增长呈直线上升的趋向。秦素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男生62.42%,女生44.70%)有与异性交往的愿望;李鹰指出多数学生认为异性交往是必要的并且渴望与异性交往;卢秀琼认为,当代中学生广泛存在异性同伴交往行为,较少避讳,但他们不太主动与异性同学交往。

  性别差异:相对男生而言,女生更容易与异性进行自然的交往。这是由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造成的。

  异性交往的方式与行为表现

  随着性意识的普遍萌生,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发生了较大变化,交往方式带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孙红刚指出,初中生异性间的打斗(以身体明显接触为标志)是异性交往的方式之一,这说明打斗既是儿童身体能量释放的行为,又是异性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马川指出,受欢迎的女生将野蛮、淘气等作为异性交往的一种特殊方式及交往策略,同时,对异性的不理睬也是异性交往的特殊表现形式。

  初中生的异性交往行为具体表现为:(1)单纯性:仅被对方某方面优秀品质所吸引;(2)炫耀性:有异性朋友是值得炫耀的事;(3)差异性:在异性交往程度上有较大差异;(4)排他性:双方一旦建立亲密关系,则拒绝与其他异性的交往。

  2. 初中生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与基本情况

  (1)初中生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

  刘小林郭继祥指出,异性交往有利于相互间的学习;增进青少年间的友谊,提高社会交往技巧。

  莫晓宇邢利荣林玲罗华从发展青少年同一感的角度指出,异性交往有助于青少年的同一感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  

  (2)初中生异性交往中存在各方面问题

   初中生异性交往极端行为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出现生理机能发展快与心理发展慢的倾斜状态,部分初中生难以适应这一变化,导致异性交往极端行为。第一,过早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与异性的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容易出现男女同学外貌相互吸引,内心相通,情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等表现,更有甚者还确立了恋爱关系,即出现“早恋”现象。第二,不与异性交往,把自己封闭于异性之外某些初中生的异性交往行为一不小心就被家长指责为“早恋”,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围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使其抵触异性交往。

  初中生异性交往存在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概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友观不正确,以异性朋友为荣,相互攀比;超越友谊界线;交往方式不当;择友标准不当;拒绝异性交往或异性交往困难;缺乏异性交往的良性环境等。

   家长、老师等对初中生异性交往存在偏见

初中生的异性交往行为最容易出问题同时又是最容易被误解的问题。研究者发现,当前教师和家长等对初中生异性交往主要存在八种误解:(1)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2)初中生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3)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4)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5)青少年与异性交往没有什么好处;(6)与异性交往是少数“坏学生”的行为;(7)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需要别人指导,到时自然就能学会;(8)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属于教育范围等等。

心理学界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已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发现了青少年在异性交往方面的发展性特点,包括心理与行为两方面,找出了影响交往的各种因素,也发现了其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但学界对青少年异性交往的重视程度不够,一线教师应该在此方面多做科学研究和实验,发现新的理论与问题解决方法。黄辆拾辑持舅

(三)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异性交往在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学生心理萌发的正常异性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异性朋友的中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乐于帮助同学,自制力也比较强;而那些只在同性同学中交朋友的人,往往缺少健全的情感体验,不具备与异性沟通的社交能力,社交范围和生活圈子也比较狭小,人格发展不完善。正常的异性交往对双方的心理健康发展都会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长补短。据有关差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男女在智力上虽然没有高低之分,即整体上不存在多少差异,但类型却有所不同。从认知方式上看:女性的阅读能力强,注意力易集中,稳定,靠书本与课堂听讲获得知识的能力略比男生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比男生稍逊一筹。从记忆方式上看:女性擅长机械记忆,男生较注重理解记忆。从思维方式上看:女生往往擅长形象思维,因而较喜欢语文、外语、地理、历史等学科;男生擅长抽象逻辑思维,因而更喜欢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观察方式上看:女生观察力强,情感细腻,易发现一些细枝末节;而男生思路广阔,擅长客观而科学地观察。从知识的运用上看:女生善于将知识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巩固、消化模仿能力强;男生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由此可见,经过异性间的交往,男女同学均可以从对方那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其智力水平。

2. 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人际间情感是极其丰富的, 除了爱情之外, 还有亲情、友情、同情、敬爱之情、感激之情等等。这说明, 男女之间可以有不带爱情色彩的情感, 它可以使人感到温暖, 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一般来说, 女性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 富有同情心, 使人沉静; 男性的情感粗犷热烈, 且容易外露, 使人振奋。有的男性好向女友吐露自己的不幸和难堪, 在同情声中平静下来; 有的女性好向男友诉说自己的忧郁和愁苦, 在鼓励声中振奋起来。这种异性间的情感交流是微妙的, 是同性之间的交往不能替代的。

3. 有利于性格上互为弥补。一般来讲,男生大多性格开朗、豪放、大度、宽容、勇敢、果断、不拘小节;女生大多文静内向、优柔寡断、容易自卑、猜疑、嫉妒,心胸比较狭窄,情感过于脆弱,心理承受力较差等。因此,单一的同性交往,就容易局限于片面的小圈子里,不益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保加利亚心理学家基·瓦西列夫说:“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带一点温柔色彩的刚毅”。如果我们假设一位男子集中体现全部男性特征的话,就会因过于单调而令人生厌;反之女生也当如此。只有存在不同性别特征的调合状态下,才会使性格更加丰富多彩。由此可见,交往范围越广,男女朋友越多,个性之间的差异也就越明显。针对个人而言,其精神世界也越发充实,个性发展也日益完善。

4. 有利于活动中互相激励。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这种效应尤以青少年为甚。所谓异性效应, 其表现是, 有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 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 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 干得也更起劲, 更出色。这是因为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 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因而会使人获得不同程度的愉悦感, 并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个人在异性面前更想表现自己美好的一面, 从而激起自己行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男女交往, 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 使之达到心理平衡反之, 缺乏异性交往, 容易发生性心理扭曲, 导致性变态或性功能障碍。许多资料表明, 不少性偏离患者(如窥阴癖、恋物癖等)的病因, 就是由于患者长期不敢与异性接触, 对异性怀有自卑、 胆怯、不满等心理所引起的。而通过加强与异性的交往, 也往往有助于使他们消除变态心理。

三、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标

1.引导学生、家长、老师和学校正确看待初中二年级男女生之间正常的交往,从心理角度去解决或缓解所会面临和出现的问题。

2.帮助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培养良好的异性交往习惯及能力,掌握与异性同学适度交往的技巧。

3.帮助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摆脱异性交往失调的问题和困惑,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二)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分析归纳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现状及问题的成因。

3.为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方面提供指导对策。具体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学生层面提出指导对策。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有关初中生异性交往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获取资料,对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和成因进行调查研究。

3. 抽样调查法

对我校初二年级现有22个教学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保证调查结果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4. 经验总结法

通过调查研究,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个层面归纳与分析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对策,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研究特点以及创新点

  1.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开展的各种异性交往班级辅导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能。

  2.班级是学生每天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以班级为单位借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间开展异性交往技能指导活动切实可行。并将这种模式固化到学校常规的心理教育内容中,既有时间保障,又能满足学生需求,属于课题的一大特点和创新之处。

四、研究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

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在思想上和研究资料上做好充分准备。2019年4月—5月

(二)中期实施阶段

阶段:规范设计《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初二年级22个教学班开展抽样调查研究,同时结合访谈、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2019年6月

阶段:结合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分析调查问卷结果,总结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19年7月—8月

阶段:结合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归纳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现状及问题的成因。2019年9—10月

阶段:针对县城初中二年级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及成因,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个层面总结提出具体指导对策。2019年11月—12月

(三)后期总结阶段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在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结题报告。2020年1月—3月

五、研究条件与可行性分析

(一)课题主持人学术背景

陈月霞,中学一级教师,201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2011年6月被分配到魏县二中从事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至今,对工作充满热情,有较新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教科研精神。

(二)研究经费和设备

课题立项后,我将自愿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保障。保证开题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费用及购买、检索、打印文献资料的费用和印刷问卷、调查材料、成果材料的费用以及论文出版等各项费用的及时到位。

作为县城的一所重点初中,我校的硬件建设完善,初二年级有22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有微机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直播室、图书馆、打印室、美术室、音乐室等,设备齐全,资料充足,具备研究所需的条件。

(三)研究的工作基础和外部条件

我校建校时间长,师资雄厚,教学质量逐年攀升,目前已成为邯郸市的热点学校。在校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村庄,比较有代表性。我校历来注重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注重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相信一定能顺利完成该课题的研究。

六、预期研究成果与形式

完成具有一定理论高度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论文,争取能在期刊上发表。

完成关于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的一系列教学设计、课件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