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物态变化》复习教学设计

(2018-02-28 16:41:14)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资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复习设想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及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2)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资源

   蜡烛  火柴  试管 铁架台  玻璃  酒精灯  烧瓶

   四、教学设计思路

 

  五、教学流程

  1.通过三幅水的三种状态的图片(冰山图、流水图、热气腾腾的咖啡图),引出物质存在的状态并由此引出物态变化。

   以问答的形式引出各种物质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指出这三种状态可以发生变化,通过讨论得出物质状态要发生变化肯定是温度出现变化。

   2.通过3个演示实验得出三态变化关系图。

   (1)通过观察点燃的蜡烛得出

 

   (2)通过观察加热试管中的水,水沸腾后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板又变成小水滴下落得出:

 

   (3)通过观察对烧瓶中的碘粒加热看到紫色气体,等冷却后看到烧瓶壁变乌黑得出:

 

   (4)由上述情况得出物态变化关系图如下: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重温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及熔点等重点知识。

   这一环节,我设计通过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多媒体课件,通过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训练。

   4.展示沸腾实验的多媒体视频片段,同时演示用棉签蘸酒精观察蒸发现象,归纳总结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名称

蒸发

沸腾


区别

只在液面发生缓慢汽化现象;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要从周围物体和自身内部吸热;
具有制冷作用;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
必须不断从外界吸热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5.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教会学生如何物态变化。

   通过具体例子:


 说出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

A.烧开水时冒“白气”

 

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出现先湿后干的现象

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D.夏天的早上草叶上的露太阳一出不见了

E.夏天冰箱中取出的冰肉上的一层“白粉”过一会消失了


   注:指出要判断准确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准物质的初态和末态,根据物态变化关系图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6.课堂测练。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a.天冷时人们从嘴里呼出“白气”是                    现象;

   b.清晨,小草的叶子上有“露水”                         

   c.严冬里,冰冻的衣服晾干了                             

   d.用久的灯泡的壁变黑,是       现象。

   e.霜的形成是         现象。

   (2)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图像。据图回答:

 

   a.从图中可看出,这种物质应该是     (“晶体”、“非晶体”)。原因是               

   b.在线段的AB段,物质是          态;在BC段,物质是         态;在C点,表示物质                 

   c.线段CD表示                                        

   d.这种物质的熔点应该是                                 

   e.在EF段,表示该物质                                  

   f.A至C段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D至F段的过程叫做            ,需要        热量。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

 

 


课题

物态变化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能用熔点或沸点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知识

 

框架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构造和原理

练习使用温度计    使用方法

摄氏度的规定

                   蒸发(制冷)

汽化(吸热)

汽化和液化                   沸腾(条件和特点)

液化(放热)→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                  熔化(吸热)→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曲线

熔化和凝固

凝固(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凝固曲线

升华(吸热)

升华和凝华

凝华(放热)

自然界的水循环实例

水循环   水循环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水资源保护

学法

 

指导

1.关注热现象与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

2.注意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的有效整合

3.要重视物态变化的条件

4.正确认识“白气”、“白雾”的形成

5.理解图表信息,并科学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学生活动

例题

 

分析

①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不同状态的物体其形状和体积有何特点?

状态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

固定

固定

不固定

固定

不固定

不固定

 

    很多自然现象的形成都伴随着物质状态的变化,并且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摄氏度的规定?

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什么?

③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

“放”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读”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示数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中考指导书P16例1

(复习练习)中考指导书P181、10、19

 

    当温度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会发生改变,自然界中有很多的

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

                      升华(吸热)

      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

固                       液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凝华(放热)

 

①汽化的两种方式?

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相同:都是汽化(吸热)现象

不同点:

(1)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3)蒸发是缓慢而平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举例说明.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汽化现象?

⑤液体沸腾的条件?观察沸腾图像.

t(min)

 

T(℃)

 

 

 

 

 

 

 

 

⑥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液化现象?

注意:看得见的“白气”、“雾”都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①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特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③区分以下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

t(min)

 

T(℃)

 

t(min)

 

T(℃)

 

t(min)

 

T(℃)

 

t(min)

 

T(℃)

 

 

 

 

 

 

 

 

 

 

 

 

 

 

①你知道那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②观察课本P44图2—39,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情况.

③阅课本P44生活 物理 社会、课本P49信息库,了解人工降雨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和自然界中一些天气现象的形成.

[例] 中考指导书P16例2、例3

(复习练习)中考指导书P18~P22复习练习一、二

 

固、液、气

 

学生回答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注意: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蒸发和沸腾

 

 

 

 

 

 

 

 

 

学生举例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热(放热)

 

 

 

 

 

 

 

 

 

 

 

 

 

 

学生举例

 

 

 

复习

 

练习

 

 

教学

 

后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