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物态变化》复习教学设计
(2018-02-28 16:41:14)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学资源 |
五、教学流程
1.通过三幅水的三种状态的图片(冰山图、流水图、热气腾腾的咖啡图),引出物质存在的状态并由此引出物态变化。
|
蒸发 |
沸腾 |
|
只在液面发生缓慢汽化现象; |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
相同点 |
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
|
A.烧开水时冒“白气” 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出现先湿后干的现象 C.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D.夏天的早上草叶上的露太阳一出不见了 E.夏天冰箱中取出的冰肉上的一层“白粉”过一会消失了 |
物态变化 单元复习
课题 |
物态变化 |
课时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能用熔点或沸点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
|||||||||||||||||||||||||
知识 框架 |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 物质的三态
练习使用温度计 摄氏度的规定
汽化(吸热)
汽化和液化 液化(放热)→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 凝固(放热)→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凝固曲线 升华(吸热) 升华和凝华 凝华(放热) 自然界的水循环实例 水循环 水资源保护 |
|||||||||||||||||||||||||
学法 指导 |
1.关注热现象与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 2.注意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的有效整合 3.要重视物态变化的条件 4.正确认识“白气”、“白雾”的形成 5.理解图表信息,并科学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
|||||||||||||||||||||||||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
学生活动 |
|||||||||||||||||||||||||
例题 分析 |
①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②不同状态的物体其形状和体积有何特点?
①摄氏度的规定? 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是什么? ③温度计使用时要注意什么? 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 “放”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读”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示数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中考指导书P16例1 (复习练习)中考指导书P181、10、19
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
固
①汽化的两种方式? ②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相同:都是汽化(吸热)现象 不同点: (1)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3)蒸发是缓慢而平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举例说明.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④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汽化现象? ⑤液体沸腾的条件?观察沸腾图像.
⑥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液化现象? 注意:看得见的“白气”、“雾”都是液态的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 ①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特点? 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②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③区分以下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
①你知道那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②观察课本P44图2—39,分析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情况. ③阅课本P44生活 物理 社会、课本P49信息库,了解人工降雨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和自然界中一些天气现象的形成. [例] 中考指导书P16例2、例3 (复习练习)中考指导书P18~P22复习练习一、二 |
固、液、气 学生回答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注意: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 蒸发和沸腾 学生举例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达到熔点(凝固点)、继续吸热(放热) 学生举例 |
||||||||||||||||||||||||
复习 练习 |
|
|
||||||||||||||||||||||||
教学 后记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