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标准
(2014-03-04 16:26:2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标准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根据某一主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其中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宽广,教师在组织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能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去不断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我们认为在评价活动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确保评价有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实施。
1:激励性原则
2: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3: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的评价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评价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需注意下列方面:
(1)注重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2)尊重多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富有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注意反思
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确立学生发展评价的内容
1、明确关于评价的两个定义。一个是:评价是一种正式的方法,用以判定学生在一些教师关注的教育变量上的状况。这个定义表明教育评价就是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查,是考察学生状况的一种正式方法。这正式方法就是有意识的评判学生在某些变量(如知识、技能、态度)上的状况。另一个定义是:评价指的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合作解释资料、制定标准、描述进展、收集结果、记录反思和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的过程。我想第一个定义偏重的是正式方法,是测验,而第二种定义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但是两个定义都给我们提示——评价要关注学生状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从整体上说应包括评价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方面。
2、我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具体内容应该依据以上思想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分年级分层拟定,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自我评价层面:包括小组里我所担当的角色表现情况,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活动表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遇到困难的表现和处理,研究成果呈现方式和自我感受等。
(2)小组评价层面:包括每个小组成员在活动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在活动中能和睦相处,团结一致,按照预定的方案,协同研究问题,同学与同学之间又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精神:能服从小组分工,按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在活动中能用同伴的优点来不断修正自己;交往能力: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请教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与同情,使问题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探索精神,能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查找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并能把这些资料加以整理,阐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家长评价层面: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环节都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所以我们让学生每一次活动结束后由家长记下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寻求家长帮助情况、课外实践情况、学生素质发展变化等。
(4)教师评价层面:教师作为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引导者,应善于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使师生能成为一种学习伙伴,教师评价学生,不是看他的成果怎样,学到了多少知识,关键是评价他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内容包括:对学生自主精神的评价:能主动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根据研究的主题,小组内能自行设计方案,确定预定目标,查找相关资料。活动结束时,认真总结活动的全过程,撰写活动小结,并提出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对学生合作精神的评价:在小组活动中最能反映出每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活动的参与度,互相配合的程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作为导师要有所洞察,使小组成员能团结成一个整体,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对学生交流能力的评价:对所研究的问题,要看学生能否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或所感,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使大家都能受到启发。
三、学生发展评价方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决定了其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本课程的常态实施,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1、自我反思性评价方式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的评价方式,要求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并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范围之内。
2、活动记录袋评价方式
这种方法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曾化敏首先试行的,方法很好。它是让每位学生或者活动小组把活动过程中的计划、任务、日程、日记、资料、图片、感受、建议、表现、体会等随时放入活动记录袋,这样不仅记录了学生自己活动的过程,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而且便于教师和学校的评价。现在我们已在全校推广实施。
3、成果展示评价方式
这种方式先是我校教导处作为考核评价教师而采用的,现在我们把它应用到教师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中,效果很好。它是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学生不同特长,引导学生分小组或个人把活动成果以作品、展览等方式在班级或学校展示出来,并组织评委按照不同学生情况给予纵横向评价,重点是纵向评价,让学生或活动小组通过评价发现自己的发展状况,为以后的活动和做法提供参考意见。
4、形成性评价方式
这种方式是现在学科课已使用的,我们认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同样实用,它应重点对学生活动进展与素质发展的评价,注重对过程的指导和改进,通过经常性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是一种过程评价,是主题活动教学的一个构成部分,应贯穿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持续开展。本方式评价时要针对不同的主题活动和学生情况制定不同内容和指标,及时进行评价,评价适时进行,评价。
(二)具体评价方式
1.依据学生日常表现和活动成果展现两方面作为评价标准。
2.教师根据“评价标准”确定出学生水平等次,按A、B、C、D四个等次划分。
四、评价标准
(一)日常表现考查等级:
A.
B.
C.
D.
(二)活动成果考查等级: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