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绞丝纹黄玉环
——艺术精品鉴赏之125
http://s1/mw690/004kS8THgy7172CJWxy00&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http://s10/mw690/004kS8THgy716pDGBHX39&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http://s5/mw690/004kS8THgy716pSTQeEe4&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绞丝纹黄玉环》5.7x0.96cm,
29.2g。
http://s7/mw690/004kS8THgy716q6UDyK66&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春秋战国时是绳纹古玉的鼎盛时期,绳纹镯、环时有出土。王侯贵族使用玉质细腻温润、光泽晶莹的青玉较多,白玉极少。此时的绳纹较细密,并360度斜向绞圈。
http://s14/mw690/004kS8THgy715HTa0tDad&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玉料为新疆和阗玉,色白而泛黄,局部有褐色沁斑。断面呈椭圆形,通体浮雕绞丝纹。绞丝纹亦称为扭绳纹或绳纹,一般除作为玉环、玉镯类的纹饰外,也用于刻画动物的眉目和尾巴。
http://s16/mw690/004kS8THgy715ICzUt16f&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战国和汉代的玉器,90%都有“玻璃光”,这是现在作假的人用抛光的方式也无法模仿的一种特殊光泽。而唐宋元明清的玉器没有这种光泽,商代和西周的玉器玻璃光也少一点——或许和当时的玉质及玉器加工方法的不同有关系,碰到这种情况,就只能从工艺上进行判断了。但汉代的古玉,用玻璃光来鉴伪是很简便且准确率很高的方法。
http://s8/mw690/004kS8THgy716qck2DZ97&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什么气势、精气神、皮色等,要么主观、要么容易作假,都不如‘玻璃光’这么容易鉴别。
现在,国内很多人,包括一些文博界的人写的书,关于如何鉴定古玉,基本都从理论上来判断。但中国人自古就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一说。我不否认清朝的时候还是有一些鉴定古玉很厉害的人,但他们的那些理论,传来传去早就变样了。所以跟着这些书本去鉴定古玉,见到假的会觉得是真的——因为造假者也是照着书造假,见到真的反而觉得不对。
http://s13/mw690/004kS8THgy715IAzksIac&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http://s11/mw690/004kS8THgy7172Grojoda&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http://s12/mw690/004kS8THgy716nsr6rxcb&690 绞丝玉环" TITLE="第1154篇 绞丝玉环"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