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14-11-25 16:04:56)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户县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14.11.5

立项号

2014HXXKT-XXSX005

课题名称

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

负责人

温海毅

负责人

所在单位

户县北街小学

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而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因此,自本课题批准立项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我积极参加一线教学实践研究,从多个方面着手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努力,现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准备与起步阶段(20143月至4月):

1.确立课题研究方案,构想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

成果:确立了以《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为课题的的研究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在与同事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制定了该研究的详细实施计划,对研究过程中的各个步骤进行细致的规划,撰写了《开题报告》。

2.加强了理论学习,提高了专业认识。

首先,学习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对《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深入研读以及对计算教学案例、教学体系、模式、方法等专著的学习。其次,通过阅读相关数学教学杂志,学习借鉴名师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学习。再次,通过校内交流课、研讨课、公开课,以及外出观摩课(户县东关小学、宝鸡实验小学)等形式学习、思考。

收获:对培养低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具体策略有了初步自己的思考。

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老师对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明确以下部课题研究的具体方向和措施。

收获: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发现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算理不明,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2)教师平时轻视口算,不能正确看待估算。(3)课堂教学中处理算法多样化方法不当。(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同时,在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老师的一些优秀的做法总结出进行课题研究的好方法。

()实验研究实施阶段(20145月至201410月): 

1.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计算正确率的培养,把数学课堂作为此研究的主阵地,开展以计算教学为主题的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教学公开课活动。

成果:教学中,探索激发学生计算兴趣的方法,比如小组竞赛法、展示法;个人备课时加强算理教学,重视估算,处理算法多样化时有侧重点;加强学生计算良好习惯的培养。

2. 定期向小课题研究的指导专家请教,在理论与方法上获得指导。

成果:通过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对计算教学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为自己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3.开展多样化的计算活动(生生互评、计算小能手、计算比赛、计算能力展示等),调动学生兴趣。

成果:在展示学生计算能力的过程中,孩子的计算兴趣被调动,形成了以优带差,共同进步的氛围,学生对计算的意义有了高度的认识。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问题:

1.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地渗透培养计算的兴趣和能力,将计算教学和学生良好习惯紧密结合,使数学课堂上的计算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还要再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

2.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尽可能多的计算能力培养的相关兴趣活动,并使范围扩大,逐步形成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和爱好。

解决思路:

1.继续参加以计算教学为主题的数学课的公开教学,多听同课头老师的课,通过与同事的共同学习与探讨,集思广益,总结出适合的计算课的模式。

2.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计算能力培养,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方面多下功夫,使计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重视,从而对师生都起到促进作用。

能否按期结题

能够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你好,小课题开题报告陈述全面,课题解读与定位准确,研究过程操作可行。但未见相关资料,请尽快上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