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课堂上学生不发言的原因及对策》

(2015-03-19 18:19:59)
标签:

教育


论文关键词

课堂   不发言     原因      对策



论文摘要

《课堂上学生不发言的原因及对策》这篇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课堂上学生不发言的原因,二是课堂上学生不发言的对策。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即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对策从七个方面加以阐述,全面论述了课堂上学生不发言的对策,以便老师因材施教,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不断出现,原来我们班学生看似非常听课的样子,实为名怀心事,一种只想抠出别人的错误,趁机取笑别人;一种是小心提防,十拿九稳才回答;另一种是事不关己,知道也不回答,任课老师常感到启而不发,甚至怀疑学生智力有问题。不尽然,也有两三个积极发言的同学,尽管说的不够清楚,或出现许多语法上的错误,他们不害羞,因为他们知道错了报之一笑,对同学的讥笑不予理睬。许多同学,包括班干部连读自己喜欢的词句这样简单的事也不乐意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对课堂上学生不发言的原因和对策做了系统的研究。

  一、课堂上学生不发言的原因

 

1、主观原因

学生上课不发言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在心理原因上

(1)    羞涩心理

小学生心智发展属于低级阶段,他们很喜欢说,尽管说的不怎么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初中阶段,有些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会出现羞涩心理,羞于开口,怕出错。他们不敢开口,不肯开口,有些学生还会因为发音不准而面红耳赤。

2)自卑心理

自卑的学生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弱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心理状态是消极的。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内向,不善于表达,做事谨慎,瞻前顾后,对自己缺乏信心,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当某种能力与缺陷受到周围人轻视、嘲笑或侮辱,自卑易使人离群、孤独、苦闷,失去自信心,甚至导致嫉妒、沮丧、自欺欺人的不良情绪,产生自卑心理。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自己信心不足,没有表现欲望,甘愿做忠实的听众。

3)从众心理。

中学生“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人云亦云随大流”的从众心理现象也比较普遍,表现在课堂中,看别人怎么做,他也怎么做。看到别人不举手,我也不举手。习惯顺着别人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别人都这么做”成了他们解释判断的最好理由。这样一味从众,个人就不愿开动脑筋,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依赖心理

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总认为个人难以独立,时常祈求他人的帮助,处事优柔寡断,遇事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做决定。学习上,喜欢老师点名请他回答,给予细心指导,时时提出要求,否则,他们就像断线的风筝,没有着落,茫然不知所措。

2、客观原因

1)老师不善于启发学生。

有的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往往包办代替,该启发学生回答的问题,自己却直接讲出了答案了,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依赖,光靠老师说答案,自己不动脑筋,所以就不想回答问题了。

2)老师的评价方式不当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缺乏耐心,对学生的回答评价简单,有的甚至粗暴,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怕回答错了受批评,所以干脆不回答问题了。

   二、课堂上学生不发言的对策

   1、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时刻把微笑挂在脸上,用鼓励、宽容、仁爱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处于弱势的孩子,他们会从老师的眼光中得到宽慰,得到力量,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中,教师要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来组织教学,如“你还想说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等等。当老师倾听完学生的正确意见后说:“我的想法和你一样”,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你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状态既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降低各种心理机能,活动效率对心理状态依赖程度的变动幅度高达百分之七十。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

 2、尊重学生,改革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杜绝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讽刺挖苦,同时避免“廉价的表扬”,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

 3、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

生本课堂要求教师应努力让自己退居“二线”,把课堂尽量还给学生,深入学生内心,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展示的空间、想象的空间、评价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课堂参与度。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富开发性,能调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全方位接受外部的信息,使人的精神高度兴奋,因此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盎然,求知欲特别强。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下,学生最能获得灵感,最容易迸发智慧的火花,课堂气氛将十分活跃。

  4、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存在的小部分群体,而他们在发言不积极的的同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分量。因此,教育要充分关注,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足够的肯定,让他们感到,只要经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5、、培养学生发言的各种品质

这种品质指的是发言者语言礼貌,态度大方,听者虚心地学习和友好的帮助。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学习由效果。当发言者的错误回答得到同学的指正,教师要引导他向同学道声谢谢,当发言者的人格受到同学侮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某种事物或看法达成共识,并促成该同学对发言者主动道歉。当学生发言忸怩或小声的时候,不仅教师要多加鼓励,好要让学生的“哎、呀、也”的埋怨声变成“我们相信你”“我们认真听”的信任语,试想,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回答问题,学生还拘束什么呢?

6、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每位发言者。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谁都希望自己的发言得到肯定。当他的发言得到肯定和赞扬的时候,就会调动他发言的积极性;当他的发言被师生无情否定的时候,就可能产生消极的作用。教师必须从发言的内容和语句,态度和礼貌、思想和诚意、思维和方法、勇气和胆识等不同角度,发现他们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一面,委婉而亲切地指导学生纠偏,这样每次都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表现欲就会愈加强烈,何愁学生不回答问题呢?

   7、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勿忘学生,疏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取信于师,就乐于听凭教导。在课堂上,教师教态亲切感人,语言丰富生动,富有吸引力,这样,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创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就能尽最大的能力释放出自己的知识。如果学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就会望而生畏,从而小心地抑制自己的能力。

当然,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为激发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情境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坚持每堂课课前2分钟说见闻、讲趣事,开展评选小组“名嘴”活动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沉闷的现象,最终促使学生由“要我说”的被动心理转变为“我要说”的主动交流欲望。

除此之外,教学中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还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提问的方法和艺术等。总之,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不断地反思、总结、提高,相信我们的教学之花四季开放!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学》、

《中学心理学》

《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