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用“提问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2016-12-11 20:06:24)
分类: 教学论文

[摘 要]作文内容不具体,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指导不够具体。针对“如何对作文内容不具体的学生进行较为有效的指导”这一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笔者尝试使用 “提问法”(即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追问,让学生沿着问题逐层深入地把文章写具体的指导方式)指导学生写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经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提问法 ;看图写话

 

一直以来,作文,都被当作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一说起作文,自然而然地都会想到这句话:“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就心烦。”老师怕作文,因为作文最能体现语文教学历来最受诟病的“少慢费差”,任你劳神苦心去批阅讲评,学生的作文水平却依然原地踏步,不见起色;学生怕作文,因为这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作业,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写一篇,却经常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于是,有的老师说:“会不会写作文,那是天生的,根本不是教出来的!”学生则这么说:“平常写不写作文没多大用处,考试的时候作文题怎么写也就那么点分。”学生作文的常见问题不少,其中作文内容不具体,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从教师方面看,是因为指导不够具体;从学生方面看,主要在于学生不知道什么应该详写,什么应该略写,也不知道应该怎样详写。很多孩子的作文,短得就像兔子的尾巴,三五句话就完事了。学生们的作文,不少语言无味,干巴巴的,像一块挤去水分的老豆腐干。

我任教以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所以,对于这个语文教学的这个老大难问题——作文,多少也有些自己的体会,下面就谈谈我是如何用“提问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

一、“提问法”的发现。

说起“提问法”的发现,其实很偶然,源于有一次我读到苏教版教材里一篇名为《莫泊桑拜师》的文章。里面谈到福楼拜让莫泊桑站在自家门口观察路过的马车,并记录下来。连续看了三天,莫泊桑一无所获,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再次请教福楼拜。福楼拜说:“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莫泊桑恍然大悟。此后,他经过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材料,笔下自然写出了很有文采的文字。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就想,我们教学生写作,是不是也能像福楼拜那样,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一个接一个地追问,让他们沿着问题逐层深入地把文章写具体呢?

心动不如行动,我先找了一个学生来试验。这是一个中等生,她写了一篇名为《我的好朋友》的文章,摘录如下:

“我的好朋友是个可爱的女孩,叫小燕子。她长得很好看,眼睛大大的,嘴小小的,头发长长的。

她喜欢穿一件白色的衣服,红色的裤子。

她是三年级的学生,比我小一岁。不过她学习比我好,字也写得很好,还喜欢画画。我很喜欢她。

语句写得还算通顺,但按四年级的写作要求看,显然不够具体。于是我对她进行了这样的辅导:

师:你写得不错,语句比较流畅,但有些地方写得还不大清楚、具体,请你再修改一下好吗?

学生点点头。

师:她的名字就叫小燕子吗?

生:不,这是她的小名,是她姐姐给她起的。

师:她长得好看,能形容一下吗?

生:(思考片刻)她的眼睛很大,很精神,嘴巴小小的。

师:可以用“樱桃小嘴”一词来形容。

生:她的头发长长的。

师:长发是披在肩上还是扎起来呢?

生:她喜欢梳两根长辫子,再扎两个蝴蝶结。

师:你在作文里这么写,别人读了不就更能感受到她的美丽了吗?再想想她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裤子。你看过她画画吗?学习怎么好,可以多写几句,能行吗?

生:老师,我回家再好好想想,重新写一遍,可以吗?

我笑着点点头。

学生根据我提的问题进行修改后,写出了下文:

我的好朋友是个可爱的女孩,叫小燕子,听说这名字还是她姐姐帮她取的呢!小燕子长得很好看,有一双大大的、有神的眼睛,长着一张樱桃小嘴,头发长长的,喜欢梳两根长辫子,还扎两个蝴蝶结。

她喜欢穿一件白色的衣服,衣服前面印着一个米老鼠的图案,下身穿的是红色的裤子,裤腿是喇叭形的,穿在她身上显得特别漂亮。

她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比我小一岁。虽然比我低一级,但她的学习比我好,爱动脑筋爱思考,上课回答问题十分积极,常常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夸奖。她的字也写得很好,她写的字还经常被老师粘贴到她们班的学习园地让大家学习。

她有许多优点,最令我佩服的是她很会画画。我常看她画画,她的画色彩明亮,画出来的动物就像活的一样。记得她还曾经在学校的画画比赛中得过二等奖呢!

我真喜欢她。

作文交上来,我不禁眼前一亮:啊,成功了!“提问法”真的管用!

二、“提问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接着,我以《一节劳动课》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这次作文要求是:记一次劳动场面,以描述同学们的劳动热情为中心,把劳动时的情景具体地写出来。为了能让学生比较成功地完成这篇作文,我有目的地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劳动,并预先布置学生在劳动中注意观察,仔细体会。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先提出下列问题:“这次劳动有哪些人参加?他们分别干什么?哪些人在扫地?他们是怎样扫的?哪些人在擦窗户?他们是怎样擦的?”接着我继续指导学生回忆劳动情景,注意描绘同学们劳动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最后提出“你在这次劳动中干什么活儿?感觉如何?结果怎样?当你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心情如何?”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捕捉典型材料,深刻领会,展开丰富联想。

通过以上的指导,这次习作,学生们都兴趣盎然,完成得很快。不过,作文收上来后,问题来了: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内容具体,也有真情实感,但结构大多雷同,内容也不少相似,有的甚至连用词都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我苦苦思索了一番后终于找到了病根:原因还是出在“提问法”上。我这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对于平时咬半天笔尖才写两行字的同学来说是“指路明灯”,可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说却成了“牢笼”,把他们圈在里面,缚住了他们的手脚,所以文章写出来反倒显得没个性没特点了。最终,我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提问法”确实有效,但它只适合用来指导不会把文章写具体的同学!

此后,我在使用“提问法”时,一般都采用分组指导,即把写作内容不够具体的同学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而且从最初的我提问题他们回答逐渐过渡到学生互相提问题,到最后慢慢学会根据作文题目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因为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这些学生写起作文来内容具体了很多。

三、“提问法”在看图写话中的尝试。

今年,我任教的是一年级语文,教一年级,这还是从教以来第一次尝试。开学伊始,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听着他们奶声奶气的朗读,感觉真新鲜!可是,不久就遇上难题了:《语文百花园》里有了看图写话的题目,可是这些小人儿很怕做看图写话的练习,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凡是图画旁边有问题提示的,学生写起来语句就通顺,条理较清楚,内容也相对具体些。而没有问题提示的,写起来就没什么条理了,图片里的内容也写不清楚。我于是又想到了“提问法”。没想到,对刚学写话的孩子们来说,这一招还真灵!观察图画时给他们提几个问题,等他们回答出来后,再让他们把答案写下来,然后自己读一读改通顺就成了。

 

以上就是我对用“提问法” 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的一点体会。关于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对于作文教学这出语文教学中的“压轴戏”,是一个令人常思常新的话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不断地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任文田,刘万顺等.小学作文训练艺术[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戴宝云.新课程小学语文实用教学90法[C].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3]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80个妙招[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