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小助手
(2015-03-06 16:24:07)
标签:
教育 |
分类: 13小教1班 |
原文摘自:http://www.njjyj.cn/newsInfo.aspx?pkId=13576
上传者:hly
原文:
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小助手
关坝小学
班级是学校的最小细胞,从学校层级管理来看,应该处在最底端。然而,它也是学校最重要的单元,这一个个“细胞”的变化能直接影响学校这个生命体的健康与否。因此各学校都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配备,选用德才兼备的教师当班主任。有经验的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往往依靠学生当家作主,培养小助手,自主管理,把自己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一、选好“小助手”。班委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小助手,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把热心班级事务、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选出来,让他们充当自己管理理念的执行者。在选班委干部时一要摒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定能当好班委干部的错误想法,二要体现学生的意志,实行民主选举,增强班委干部的公信力,三要适当渗透班主任的意愿。由于小学生辨别事非的能力较弱,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好恶来选举往往所选非人,不能胜任工作,班主任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事先找个别人谈话,或者大肆表扬某个学生在管理上的独特能力,让学生思想上先入为主,进而实现班主任的意图。
二、给“小助手”分好工。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张班级人人是干部,个个有事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要让班干部清楚自己的职责,比如在清洁卫生打扫中,劳动委员只负责划分各组清洁区域和督查,各小组长具体负责本组内谁倒垃圾、谁整理卫生角、谁擦灰、谁整理桌凳等分工,劳动委员在督查中发现问题只找小组长,由小组长再去找各项负责的同学,这样有利于班委干部树立责任意识,感受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班主任要让这些分工“白纸黑字”,最好张贴于班级醒目地方,让班委干部烂熟于心,其他学生也一目了然。切禁分工不明,谁都在管,谁都不负责,慢慢的班委干部认为自己可有可无,失去工作的热情。
三、带好“小助手”。之所以不说培训而说带,是因为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班主任的身体力行是小助手最好的学习榜样,这比组织班委干部简单的说教式培训实效性强得多。比如在“带”学习委员开展工作时,让他与班主任一起,从收作业开始,让各小组长收好本组作业,并告诉他们检查组员是否按要求完成了作业,然后交到学习委员处,学习委员再用专门的笔记本记录各组应交多少,实交多少,没交作业或没做完作业原因,再整理后交到教师办公室。预备钟时,带领学习委员逐一检查每个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课本及工具书摆放位置、讲台上物品的摆放、黑板是否擦干净等。让小助手跟着班主任做上几次,心中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才会避免班委干部实际操作时不知所措。一般这个过程在开学持续一个月,班干部基本上就能各就各位了。
四、给“小助手”树威。班主任要充分相信班委干部,让他们放手管理,实际操作中要做到不越俎代庖,手不能伸得太“长”,该班委干部做的事,自己绝不代做,这样一是防止自己工作随意与班干部形成的规矩相冲突,二是防止自己的介入降低班干部威信。实际工作中,该劳动委员做的事,绝不找班长做,该学习委员做的事,绝不找小组长做,要防止随意使用自己觉得“顺手”的人,让每个班干部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班干部在管理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有原则地维护班干部的权威,让其他学生知道,班干部的管理是经过老师的首肯的,他们是代表班主任在管理大家。
五、给“小助手”“降温”。班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形成一种优越感,常常出现方法简单,爱打小报告现象。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委会,一要通过班委会传达自己管理意图,二要在小范围内及时指出班干部管理中的不足,教给正确的工作方法。要建立激励机制,比如全班评选优秀班干部等方法,营造自己的工作与其他学生紧密相连的氛围。同时要让班委干部明白,自己是老师的小助手,更是大家的好伙伴,帮助别人进步是自己的职责,也是自己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