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自评报告---郭庭容、牟汝元
(2014-10-15 22:53:03)
标签:
教育 |
语文学科是我校的重点建设学科,语文教研组的建设也是我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多年来,在县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指导关心下,我们组不断快速成长、壮大,铸就了一支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教研氛围浓厚的教研团体。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
语文教研组现有教师74人,其中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46人,大专学历26人,已获得中学高级职称2人,小学高级职称的18人,特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
二、教研组工作
近几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研组的工作,由副校长牟汝元牵头联系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我组在学校教导处的统一指导下,以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重点,立足校本,开展了各种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从而促进了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
我校作为县城重点小学,是一座集团化发展学校,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变动也较频繁,自城区教师实行公开招聘以来,每年都有通过公开招聘的教师,也为我组增添了生力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我组教师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理论提高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有效提高了教研组教师的专业水平。
1、集中培训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如何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教研组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解读》、《作文与生活》等相关理论,由学校“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如牟汝元《识字与写字》专题,陈亚梅《阅读教学》专题,王敏《口语交际》专题,邵子秀《作文教学》专题等,促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吸取新理念、新观念。观摩优质课教学光碟,进行研讨,写出观后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强调老师的个人反思。通过自我反思,能有效解决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我们组要求教师每堂课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增长教师的思考力。组内教师还大量阅读教学书籍,积极参加自考,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文化水平。
3、外出研修
每学期我们教研组都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学习先进的经验。我组教师先后多次到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宜宾等地观摩培训学习。对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教师,教研组要求他们要认真听课,认真做好笔记,学习归来在组内上汇报课和作专题讲座,并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通过培训、学习、体验、反思、交流、总结等,促进了全体语文教师大胆投身课改实验,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二)强化校本教研,落实课改精神。
近年来,我们教研组十分注重开展校本研究,经过实践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我校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1、做好常规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1)推门听课: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不定时,事先也不打招呼推门听课,有针对性地听新教师、年轻教师,以及毕业班教师的课。听后与上课教师相互交流意见,促使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集体备课: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月最后一周星期四下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要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主要作业训练,统一评价测试)。校本部同年级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备课和教学质量。
(3)公开课:积极组织老师们进行公开课教学,省市级骨干教师每年至少上一次示范课,三十五岁以下教师每年至少一次公开课,新进教师第一期上展示课。每次公开课,全组老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并认真填写“2+2”评课表。普通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课时,教研组长每期听课不少于20课时。每位老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经验文章。
(4)教研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有:送教下乡(校本部送优质课到分校);城乡互动(分校教师到校本部移位教学);与县内外兄弟学校联谊(包括三元、梅硐、万岭、梅白、铜锣、老翁、高县、宜宾市、兴文县、翠屏区等),互相切磋教学技能,共同提高);“请进来,走出去”(请宜宾天立、宜宾县育才、南溪县钟灵街等学校的名师来我校指导工作,或派教师外出观摩优质课),为本组教师提供了更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近几年来,语文教研组为教师们的成长搭建了平台,为外派上公开课的教师反复磨课,在集体智慧的帮助下,多名教师参加县、市的各类赛课活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牟汝元、陈亚梅两位老师多次在省、市级语文教研活动中交流先进经验。
(5)“六认真”检查: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我们组配合教导处,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六认真”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及时对教师工作给予指导,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2、搭建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由于近年来新招聘入我校的青年教师较多,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城区学校的教学模式,我们组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1)师徒结对:由省市级教学名师、骨干担任师傅,安排教学年轻教师和新教师担任徒弟,师傅对徒弟进行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方面的指导。师傅倾其所有,慷慨解囊,手把手带徒弟,徒弟谦虚好学,紧紧跟随。通过这种形式,使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2)创建希望工作室:由省级名师牟汝元负责,创建了希望工作室,一批年轻教师参加到工作室来,大家聚在一起切磋教学方法、研究课题、提炼教学经验,工作室成员每周完成至少一篇原创文章,发到“希望工作室”博客。每两周集中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每期至少阅读两本教育专著,每期设计一堂优质课教案,每年开展一次公开课教学。在她们的带动下,全组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以他们为榜样,竞相学习,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形象。
(3)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组:由特级教师陈亚梅负责,成立了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组,组内十多个成员定期在学校、在陈亚梅老师家开展不拘形式的研讨活动,各位老师理论联系实际,把班级工作和班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陈老师还多次受市县邀请到各个学校做专题培训讲座。她的班队建设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崇。
三、科研促教研
语文组大力倡导科研兴教,鼓励老师们勤于钻研,大胆创新,积极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在组内掀起了教育科研的热潮。学校省级课题《集团化发展研究》已结题,并获得宜宾市普教成果一等奖。由牟汝元老师主研的省级名师课题《小学高段留守儿童语文课前预习研究》和由陈亚梅老师主研的县级课题《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能动性作文》已结题,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在,语文组的老师们一共承担了三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张征老师负责的市级课题《整合教学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陈亚梅老师负责的《生命视野下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正在研究中,另外,我们还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中小学作文校本课程与教材案例研究》子课题的参研工作。通过教育科研,提高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树立大语文观
生活处处皆语文,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定期举行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综合性学习等活动,鼓励组织学生积极向各刊物投稿,成绩斐然。
五、诵读经典及晨诵
让学生“以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为了传承经典,为了弘扬国学精髓,为了让传统文化扎根孩子们的心田,我们语文组在全校各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年级诵读《三字经》,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唐诗宋词,五年级诵读《论语》,六年级诵读《四书》《五经》上的经典名句。部分班级开展晨诵和读写绘活动,充分锻炼了孩子们的想象和创作能力。通过诵读,增强了孩子们的国学底蕴,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这对孩子们来说必将是终身受益的。老师也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积极参加县、市级相关部门组织的经典诵读、演讲、论文评选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六、教研组活动的成效
几年来,我们语文教研组立足校本培训,改革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近三年在各级开展的教研活动、教学比武、论文评选、作品刊发、学生竞赛辅导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具体获奖情况见附表)
教育没有止境,追求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争取诞生更多的教学骨干,并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为学校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发挥自身优势,以教研组建设工作为突破口,树立学校品牌,共同打造希望小学美好的明天。
长宁县希望小学语文教研组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