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观摩学习笔记

(2021-08-27 21:37:22)
分类: 语文教学

“朝拜的路总是漫长的,没有一个朝拜者肯定自己一定能踏进圣殿,他们只是在一个个长头中表达自己对信仰是追求和坚贞,享受这种虔诚的向往和灵魂升华的幸福。”

                                                                                  ——黄厚江

这段话是今天早晨在一位语文人的公众号文章中读到的。之所以引用,是因为,三天以来,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朝拜者的心情,我守着电脑,抱着手机,全程参与了“第十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享受了一次语文的视听盛宴。

专家报告与讲座

三天里聆听了四场专家报告与名师讲座,大名鼎鼎的苏立康、顾之川两位教授是当前中国语文教育唯马首是瞻的领袖,从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与途径方面高屋建瓴,“神仙姐姐”董一菲以诗意的语言诠释语文的“质”与“度”,学养丰厚的“安子”校长陈国安则细读文本、微观解析,告诉我们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确立与选择。

一、苏立康:《基础扎实,阅读丰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

1. 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即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学习一切语言,“词”都是第一位的,中国“以字为本”的传统,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字法的学习。

2. 错别字多的原因在于“一字不求其义”。

    1)从字义演变看“顾”:《说文》顾:环视也。从页(指脖子)雇声

    本义:回头看,转头看,向四周看。如“瞻前顾后”“王顾左右而言他”“顾谓三老”(《西门豹治邺》)本义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回顾”“顾盼”等复合词中。

词义扩大:泛指看、望。如“顾野有麦场”(《聊斋志异.狼三则》)“顾影自怜”。

引申义:

由泛指转为特指,拜访:“三顾茅庐”“将军宜枉驾顾之”。

回头看表示关切,引申为关心、照顾: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回头看引申为思念: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

由关心、关切转化为商业有关的敬辞:顾客、光顾、惠顾。

“顾”虚化为转折连词和副词(文言文)。

——记得我曾经为学生记不住“顾”的本义是“回头看”而不仅仅是“看”而大发雷霆,如果当时能够从造字法的角度把这个“从页”讲清楚就好了!

(2)——从人从车,本以为挽车而行。人与车一前一后,故有前后相接,纵向排列的特点。

     ——从耳从丝,被联的事物重在组合,常有横向联合的特点。

      ——我每年在教学中强调了千百次的“浮想联翩”,解决办法就在这里(想象的事物很多,重在横向组合)!

(3)从词义之间的引申义出发,有序积累——发

《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本义:射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  (启用、任用)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  (开放)

《促织》: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打开)

《三峡》: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出发)

《陈涉世家》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

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需要把无序的语料进行有序地处理,需要字法和语义的支撑。

3. 积累的方法:

(1)深圳彭莉琼:

每天练字10分钟;

学习生字词先抄写注音,再选5-8个写段,理解意思,学以致用。

总复习分类辑录:借月抒怀、爱国、奉献、颂春……

抓好批注。笔记本每页右侧留三分之一空白,用于批注或补充:给生字注音;赏析优美词句;对摘抄内容作评价、写心得。

规范文言文学习笔记:第一行抄原文;第二行学完课文后,自测主要词语解释;右侧空白处做知识点整理,如某个词语出现两次以上,或在学过的文中已出现,把所有义项逐一列出,标注原文。如有带有该字的成语,列出比较相关义项,认识规律。

——以前颇不以为然的“三行笔记”法似乎可以像这样改进。第一行在课前不加标点抄原文;第二行课后自测注释、添加标点;空白处学完整篇后整理;复习时口译。

(2)北京四中顾德希:

   听(抄)写文言文;看一句,抄一句,不加标点,抄完再加。  

4. 要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精读的实践、经历、体验非常重要,记几条要领、规则没有用。

5. 母语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母语的学习方式是“习得”和“学得”。

     习得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实现,不必经过意志努力,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学得是书面语的学习,使个体语言发生质的飞跃。

二、顾之川:《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与考试》

1. 育人宗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2. 我以为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只须这样说明:(1)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和能力;(2)发展思想,涵育情感。其中,前者是这些国文科目特有的目的,后者则是各科共有的目的。(朱自清1925)——前者体现工具性,后者体现人文性。

3.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带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

三、董一菲:《把语文课上得丰富而饱满》

1. 语文课丰厚而饱满的内涵就是丰富、有力。每个字都有形象,每个字都有对照,每个字都有白昼与黑夜。

2. 语文课的三种叩问: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3. 语文课十度:深度、宽度、广度、密度、强度、亮度、力度、韧度、风度、温度。

4. 语文课要生动、要广博、要大气、要深邃,要有强烈的语言意识,要有历史感,要有文化底蕴,要有思想。要拒绝矮化、窄化、俗化,还语文课以正大、端然。

5. 亮度:语文老师每一节课都要把自己调适到高光与激情的状态。

6. 语文的风度是美和诗意。

7. 力度:节制与理性。语文的表达永远不是直接的,语文课堂的抒情是要有节制的,行所行处,止当止处。

8. 有韧度的语文课堂是开放的,有弹性的。

9. 直线是到达目标最短的距离,而曲线是最优雅的姿态。

10. 课堂的整合:桥本武15个问题讲“干”字(网络查询是讲《银汤匙》中的丑红的“丑”字?)

         课堂的切入:黄厚江《春江花月夜》;董一菲《子衿》;李商隐《无题》——时间、地点、人物的不确定性       

11. 语文老师要有特殊的读书方法,独特的读书体验,有温度的读书经历,稳固的读书习惯。    

四、陈国安:《文本细读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

《关雎》:1.章句:

三分法

四分法

五分法

度曲变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眼: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6个“想”的表达)

悠:思之深长者也;悠哉:犹悠悠也。

3. 意象:雎鸠——爱情鸟(鱼象征爱情)

        荇菜——祭祀用菜,神圣、圣洁感

        琴瑟、钟鼓——乐器、礼器

4. 重复中的变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动感美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姿态美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高贵美

《咏雪》:关注文体特征——笔记小说

1. 情节分析: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末句注解)

2. 环境分析:寒雪日(起因)雪骤(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

3. 问答句品析:答案的比较要有标准,问题即为标准。

             比喻、 颜色、性质、纷纷——大而密,动感

4. 人物分析:各自的性格体现

5. 拓展:联句诗——

大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说课展示

此次大赛共展示14节说课,选手个个都很优秀,堪称顶尖级赛事。遗憾的是笔记没有记全,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方面:

1. 两节《卖油翁》各辟蹊径,各有千秋。

西安铁一中的老师立足于单元系统化教学,将文本解读的关注点由“技”拓展到“人”,从文字层面的“三读三评”读懂大意到文学层面对人物的刻画,再到文化层面品读欧阳修不同时期作品探究其为人品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另一位江苏老师的《卖油翁》则抓住前人对此文的一句评价:“是文也,一人之语皆作傲然口吻,一人之语皆作冷隽口吻。二者间出,遂生奇趣。”围绕一个“趣”字做足了文章。比较阅读欧阳修《笔说》中的初稿,一字一句的对比中体会精彩的细节,感受写作之妙;对对子犹如通关,步步提升难度,内容传统,形式却新颖有趣:

康肃公善射,发矢十中八九,无双,以此自矜,卖油翁久睨之,遂但微颔之;

卖油翁酌油,入孔而钱不湿,无他,唯手熟尔,康肃公初愤然,后笑而遣之。

2. 草叶上的《诗经》——草叶《诗经》读写课.《诗经》中的植物,诗意唯美,雅趣盎然。《诗经》就是人类“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宗白华语)结出的果实。

3. 《与朱元思书》视频语速过快,听不太清楚,但能看出是一节有独到设计的好课。如用“断句验读”的方法检查预习,变式比读感受吴均体与一般骈体文的不同,与《三峡》《沁园春.雪》《紫藤萝瀑布》《记承天寺夜游》的多重对比等等,特别是通过草书与楷书的比较揣摩作者心境、寻找品析文中一反常态之处,都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巧。用执教者的话说就是“以单元整体为依托,以整合比较为主法,以自读感悟为核心”,实现“文言自读课文于一个单元整体的最大精心价值”。

4. 《周亚夫军细柳》以“周亚夫是不是大丈夫”为主问题,从认识作者笔下周亚夫的形象特点开始,形成对人物的评价过程——司马迁的评价、其他人(苏辙、曾国藩)的评价、我的评价(赞兮!叹乎!伤哉!),最后撰写周亚夫“大丈夫”颁奖词,教学指向明确,线索明晰,“逆向设计,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值得借鉴。

周亚夫颁奖词:

细柳劳军,他军容严整,恪尽职守;平定叛乱,他知己知彼,多谋善断;及为丞相,他坚守节操,刚正不阿。他是真将军,亦是大丈夫!

5. 专家指出,《秋天的怀念》文本特质在于事悲、情真、文字含蓄。教学的第一步在于“找到文本特质,并将其转化为教学价值”。

现场教学

这部分是一线老师最期待的,也是听课期间最忙碌、最纠结的部分。因为大赛设置了两个会场分别展示,28节课最多只能听一半,选了这个又放不下那个,总疑心没听的那些是不是更精彩,两个会场进进出出,来回穿梭,好不辛苦!

1. 《故乡》

这节课切入就不凡,让学生从闰土或杨二嫂(也可是文中其他人物如母亲、宏儿、水生)的角度讲述目睹迅哥回乡的见闻。即是对情节的梳理回顾,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心理个性,理解形象特点,对其遭受生活压榨的不幸命运感同身受。

由此自然而然地进入深层讨论:谁是最辛苦的人?是什么让故乡的生活道路如此难走?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辛苦?进而理解小说主题。

最后环节的补充填空是课堂的升华:我想: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条路上,有……,这条路的尽头是……

本节课立足于本文最有价值的地方——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确立目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设计问题,既有读写的训练,又有思维情感的提升,将如此丰厚、深邃的经典课文讲得明晰通透,讲出了新意。

2. 《湖心亭看雪》

两节《看雪》,关注点各有不同,也见出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下与文本解读的深浅之别。

重庆的敬军老师以梁衡的《秋月冬雪两轴画》导入,美则美矣,但因有余映潮先生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前,终究给人因袭重复之感,未见高明。但接下来的文言基础教学就颇见匠心了。他的检查预习、提出疑问、解决问题,都是在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抓重点、抓难点、抓疑点,轻松完成文意疏通。

敬军老师这堂课的重点在于运用“矛盾还原法”,聚焦文本矛盾,还原情境心理,触摸作者心灵。“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数字矛盾,见其“梦忆”的朦胧之美与处天地间的渺小孤寂之感;“问其姓氏”与“是金陵人”的问答矛盾,见其故国之思。特别是“独在异乡为异客”与“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助读,由“思乡人”之愁到“失乡人”之悲,主旨情感呼之欲出。而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进一步知人论世,以“两个张岱”引导学生理解文眼“痴”——两个痴痴的张岱,一个是……的张岱,他痴迷于……;一个是……的张岱,他痴迷于……。

虽然个人觉得最后的补充资料过多,学生对文本本身尚未达到真正理解的地步,但瑕不掩瑜,这终究是一节入情入境、有广度、有宽度、有风度、有温度的好课。

相比之下,另一节《看雪》则失之于太过热闹。那静静地悬于中堂的画卷之美没有了,那孤绝纯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没有了,那孤高遗世的清坚决绝没有了,只剩下满堂的“一呼百应”、“一问就答、一答就对”。互动区有位老师这样点评:“师生皆是旁观者,笑看他人伤心事。”可谓恰中肯綮。这节课给我们的教训是,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对课堂气氛的营造,要与文本特点相契合。为文要造境,教学,亦如是。创设情境,不光是假设情境,还要营造氛围。

3. 《学写故事——把情节写得波澜起伏》——四川省南充市罗杰

(1)一课一得,教学目标巧聚焦:误会法写波澜

(2)尊重教材,运用“粮仓”启智慧:借用他山之石以攻玉,以教材课文《驿路梨花》为例,师生对话,总结出写作知识——设置悬念(明确误会对象-多个)、创设误会(巧设误会原因-猜测、听说、巧合)、真相大白(推动误会解除-前后勾连),而这些方法,是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揣摩体会出来的,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完成的。

(3)巧设情境,激活兴趣有话说:“刘老师,你要小心点”这张字条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这个话题也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设计情节,使人人都有话说,所以课堂上讨论极其热烈,每个人的思维都被点燃了。

(4)适时评价,思维碰撞见火花:两次讨论、两次写作,均以“写---改”的步骤展开,诞生了越来越精巧的构思,越来越精彩的故事。

4. 《学写传记——学写人物小传》——海南省海口市 云虹

执教者以老舍《著者略历》为例,辅以《鲁迅小传》,引导学生分析小传特点,得出相关写作知识:以时间为线索,条理清晰;选取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品格;语言或幽默,或平实,均须简洁。然后请学生为自己写小传,小组间用《小传品鉴表》互评修改,也体现了写作教学“写---改”的基本步骤。

正如专家点评,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的下水文,展示了执教者过硬的基本功与良好的语文素养,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5. 专家点评启示:

(1)写作指导课必须有方法指导、有写作过程、有点评交流。

(2)教师的写作指导包括独立的、片段的指导、也包括在学生写作中的过程性指导和写作训练后的评价性指导。

(3)写作课须保证学生至少有15-20分钟的写作过程。

(4)写作课的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忌太大或太小;需要明确写作概念。

(5)范文要为写作服务,除经典文本外,还可以选择与学生写作实践、生活体验更加贴近的时文、学生习作等。

(6)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综合性实践活动。前者是语文学习的一种类型,后者是所有学科都可以进行的活动。语文是其本质,学习是其方式,综合性是其特点。

(7)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科学地取舍和整合进行资源,既要突出语文性(听说读写),也要体现综合性;既要深入挖掘语文要素,也要突出地方特色,利用校本资源。

(8)语文综合性学习尤其要注意师生角色的恰当定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教给学生。把准备活动放在课外,把展示交流放在课堂,会更加高效。

                                                                                            2021-7-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