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区域游戏《喂小猪》案例分析1312

(2014-07-18 20:21:13)
标签:

育儿

分类: 游戏案例

小班区域游戏《喂小猪》案例分析

                   枫亭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林丽臻   2013.秋季

目标:能用小勺舀花生,提高手腕的灵活性。

材料:小瓶子、小勺、花生

 http://s14/mw690/004kRvCigy6Ky3xeXUN6d&690

案例分析:

    为了提高幼儿的手腕灵活性,十月份,我班的操作区开展了《舀花生》游戏,玩法是:把花生用小勺子从大碟子里舀到小瓶子里,可以反复操作,材料投放进去后,孩子的兴趣度很高,每次参加操作区的孩子都是在舀花生,都不玩其它的材料。像郑佑哲、林佳怡、蔡睿鑫等这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他们乐在其中,乐此不彼,像黄晟博、郑嘉豪等这些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他们也沉浸在学习新技能的乐趣当中。简单的材料,带给孩子这么大的乐趣,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同时我也陷入了思考,怎样将孩子的这份兴致延续下去呢?于是,我在材料上稍作改动,增加了一点难度,一周后,再次投放进去。

第一次材料改进:小猪形象容器、小勺、花生。如图:

http://s7/mw690/004kRvCigy6Ky3FTH14e6&690

 

玩法说明:用小勺将花生从碟子里舀起来,喂进小猪的嘴里。

  http://s7/mw690/004kRvCigy6Ky3JdGv4b6&690    http://s5/mw690/004kRvCigy6Ky3Jiupef4&690

案例分析:

    经过上周的《舀花生》,我做了一些改动,将装花生的小瓶子改成了画有小猪形象的瓶子,而且将小猪的嘴巴开在了瓶子的旁边,为原来的活动增加了一点难度,有了一点的挑战性,可以让孩子保持兴趣。添加动物形象进去,增加了故事情节“小猪肚子饿了,请小朋友喂小猪”,也让孩子的兴趣度更高了。很多孩子在刚操作的时候,因为嘴巴开在瓶子的旁边,导致花生老是掉出来,于是我告诉他们,可以把瓶子放平了,再喂小猪,这样,就把孩子遇到的困难解决了,等孩子稍微熟练一些了,我就让孩子把瓶子竖放着喂,循序渐进,孩子也没有因为一下子遇到了比较大的困难而放弃。在孩子的游戏中,我再次陷入思考:怎样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升一些难度呢?经过分析与思考,我决定在舀花生的工具上做出改动。

第二次材料改进:小猪瓶子,塑料小勺、花生

http://s11/mw690/004kRvCigy6Ky3P1rrY7a&690

 

玩法说明:用塑料小勺将花生从碟子里舀起来,喂进小猪的嘴里。

 http://s10/mw690/004kRvCigy6Ky3U26BHc9&690    http://s15/mw690/004kRvCigy6Ky3U85Jk6e&690

案例分析:

    经过两次的游戏,孩子舀花生的动作已经挺熟练的了,所以我把原来的汤勺换成了塑料小勺(八宝粥的勺子),这种勺更小、更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一次一般只能舀两三粒,勺子软一些,舀花生更需要一点技巧了,也更需要一些耐心了,许多孩子在操作过程中,会一边喂小猪,一边说:“小猪吃饭了”、“小猪再吃一口”“小猪吃饱了”等等,能够自己给游戏增加一点情节,这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孩子在得到表扬后,更喜欢在操作中加上一些语言了。但在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换了这种小勺,难度虽然有所提升,但是提升的幅度不够,孩子经过一次或两次的活动后都能很熟练的舀花生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在材料上再进行改动,增加大一点的难度。

第三次材料改进:小猪瓶子、镊子、花生

http://s15/mw690/004kRvCigy6Ky3ZQ9vo0e&690

 

玩法说明:用镊子将花生夹起来,喂进小猪的嘴巴,可以左右手交替。

http://s3/mw690/004kRvCigy6Ky445IY252&690

http://s12/mw690/004kRvCigy6Ky44bV5V3b&690

 

 

案例分析:

    上次的游戏中,虽然难度增加不大,但孩子的兴趣仍然不减,所以我就再次进行工具的变动,这次变动的不止是工具,训练的动作也做了改动,这次进行夹的动作的练习,也将区域的目标改为了“练习夹的动作,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这次的改动提升了一定的难度,孩子也因为有了新材料、新技能的出现,更加感兴趣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是用镊子,一次只能夹一粒花生,所以也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对于我们班这些比较好动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是挺好的一个训练。比如,郑宇小朋友,在活动中喂饱小猪一次又一次,还乐此不彼,对于好动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用镊子夹的动作还是比较熟练的,只有个别的孩子,比如嘉豪,有点困难。

 

案例反思:

经过一个多月的游戏,《喂小猪》就此告一段落了,从第一次的材料投放到最后一次的材料改进,老师和孩子的区域游戏的经验都在探索中进步了、成长了,孩子的动作技能也得到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第一次的材料改进可以直接将铁汤勺换成塑料小勺,直接将难度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孩子的兴趣会更高,也更能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了。而第二次的材料改进可以直接投放镊子进行夹的动作的练习,还可以引导孩子结合科学的内容,边夹花生,一边进行数数,将游戏的难度再次提升一次层次,还可以继续更换夹的东西,如将花生换成难度大点的绿豆之类的。总之,在以后的区域游戏中,要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发展水平,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把握机会引导孩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推向更高层次。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让教师在研究、探索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