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备课组活动记录十一
(2015-12-04 09:13:21)分类: 集体备课 |
时间:2015年11月24日第八节课
成员:褚耘、居明亚、邵建春
活动内容:
1、完成第三单元测试卷的试卷分析。分析如下:考试总体状况不理想。失分原因主要为大部分同学未认真复习,基础知识、概念模糊混淆,材料解读、分析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等等。针对策略:强化基础考查,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堂习题训练,注重家校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监督。
2、研讨第四单元教学策略,完成第四单元导学案及默写纸质材料。
3、理论学习:
如何编制学案
课堂教学不应是封闭的系统,教学设计也不应当是固定不变的框框。模式是相对的模式。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应具有开放博容的教学思想、科学新颖的教学设计、灵活创新的教学内容和务实高效的教学效果。为防止把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形式化,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不断更新、完善,以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导学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
①编写的主体,不只是教师个人,也有集体的智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精心设计,也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是一种合力。
②“导学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
③“导学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地成长。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
④教师在课堂上的诱思、提问、解决疑难反馈、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要注意超出狭隘的范围,应涵盖思维和认知加工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现代课堂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层面上,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是什么”,同时,放开思路,以原有知识作铺垫,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唯一,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唯一,思维的途径不唯一,答案上不求唯一,贵在言之有理有据,不唯答题结果的对错,重在思维过程。
要坚持实践第一,教、学、做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生产、贴近高科技。结合现实、结合实际教学做。既要学到真实创新本领,又必须服务于社会;坚持实践性原则,就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体味创造的滋味,如开展调查活动、观察活动,开展角色创造活动、编讲故事活动、科技小制作活动等等。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像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创造的能力。
(一)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学案设计和编写的一般要求: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习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学案的类型与编制原则
常见学案类型包括新授课导学方案、复习课导学方案和讲评课导学方案。具体编制原则如下:
●新授课导学方案的编写原则
1.学海导航
⑴主要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知识的重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学等。
⑵主要项目:①研究课题;②学习目标;③学习重点;④学习方法。
⑶注意:①不提倡在学案中过于苛求什么是难点,因为不同学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难点,过分强调某些难点,只能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畏惧感。②就某一研究课题来说,重点是确定的,对每个学生来说也是比较一致的,目的是让学生科学分配学习时间,把精力集中到重点上来,所以重点一定要明确。③学习方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提出的,所以学法一定要具体、实用、具有可操作性。
2.诱思探究(学习探究)
主要是为学生搭建思维桥梁,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深层内涵,完成初步认识。总的原则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设置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⑴完成新课题的学习必须具备的预备知识。⑵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条件。⑶新概念、新规律的本质内涵和全部外延。⑷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关键点。⑸新的学科思想、新的研究方法、新的学科模型、新的思维模式。⑹学生可能产生的认知障碍。⑺典型例题精析。
注意:⑴杜绝对课本内容断章取义的填空式学案。⑵杜绝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单纯练习题式的学案。⑶问题设置一定要有明确的导向,难度和思维梯度必须符合学生实际。⑷注意问题的开放性,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开辟空间。
3.自我检测
主要是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知识的负积累,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新课题的学习奠定基础。主要以题目的形式呈现。
注意:⑴题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⑶当堂完成。
4.拓展提高
主要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认知视野,适度提高认知层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⑴对规律、概念、方法的深层次概括、梳理和总结,形成符合自己思维特点的结构网络。⑵选编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综合实践与创新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注意:⑴提高并不意味着加深,难度一定要符合学情。⑵联系实际不要牵强附会。⑶所谓拓展,主要是思维扩展,不是新课延伸或内容累加。
●复习课导学方案的编写原则
1.复习导引。主要让学生明确复习范围,应强化哪些能力、深化哪些认识,复习的轻重环节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复习等。主要项目有:⑴复习范围;⑵复习目标;⑶复习重点;⑷复习方法。
2.知识梳理。主要是理清知识主干,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网络结构,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⑴知识回顾与网络构建。⑵对主干知识中的要点进行深度剖析,深化、完善学生的认知。
3.典型题析。主要是通过典型例题,从应用的角度深化对主干知识内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外延,说明有关注意事项。
几种主要的题型:⑴辨析型例题。主要是针对容易引起误解的重要概念、规律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⑵应用型例题。主要是针对知识内涵的深化理解,进行思路、方法和规范习惯的培养。⑶拓展型例题。主要是针对拓宽思维和联系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变通思维的意识,实现知识、方法和实际问题的互融。
注意:在编制学案时,每一个例题都必须有具体的知识背景和能力指向,即例题的排列紧跟知识梳理之后,以体现该题要达到的教学意图。
4.跟踪强化。每一个例题后面至少要对应一道跟踪练习题,以巩固教和学的效果,跟踪练习题要与例题相近但不能完全相同,其难度要保证多数学生能做出来,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评课导学方案的编写原则
1.考情透析。主要是让学生透过考情明确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存在的问题,调整学习方法,树立新的目标。包括:⑴成绩分布和走势;⑵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⑶考试所暴露的班级存在的共性问题。
2.归类例析。⑴将出错比较集中的题目按错误性质或出错原因进行分类。如:知识缺陷造成的错误,能力不足造成的错误,不良习惯造成的错误,心理素质不过硬造成的错误等。⑵在每类错题中选一道有代表性的进行评析,从错误原因、审题技巧、相关知识的应用思路和原则、解题过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规范要求等方面进行。例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准薄弱点,澄清认识,指导纠错。
3.针对补偿。在每一类错题例析后面,至少要有一道针对补偿题。学生通过完成针对补偿题,使讲评课的补弱纠错得到落实。
4.完善自我。在个体纠错和教师点拨下的集体纠错后,要求学生在原卷的错误处进行修改,不要在旁边重做,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析自己的错误,避免了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学生的试卷是学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