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华书局中华吟诵协会徐建顺中国式读书法蒙学经典杂谈 |
分类: 中华吟诵中国式读书法 |
在推广吟诵六年之后,中华经典吟诵的系列图书终于就要与大家见面了。本系列图书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吟诵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和录音,自2014年起由中华书局陆续出版。
其中原典吟诵系列是吟诵学习的基本“教材”,第一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
原典吟诵系列的一大特色,是在文本上标注了一套简单易行的吟诵符号。将大部分字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节奏韵律标识出来。近体诗词曲则每个字都标注,古体诗标注入声字和韵脚,骈文、古文、蒙学均标注或说明读法。方便教师教学,也方便学生自学练习。当然,符号的适用性还需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给出答案。
系列图书每本配有CD光盘和DVD数据盘各一张,其中录音录像方面有如下特点:
1录音注重了诵读,即遵守古诗文韵律规则的“诵”。诵读是吟咏的基础,诵读正确到位,吟咏才可能意味俱佳。诵读的声调以平水韵为准,读音以今音为主,入声读短,若有平仄两读,音变不谐之处,都依据字义、格律等进行判断。
2录制了普通话基本调。普通话基本调是每个说汉语的人可以迅速掌握的吟诵调,只要激发出来就可以。掌握基本吟诵规则,用普通话基本调练习,再模仿参考传统方言文读吟诵或借鉴他人普通话吟诵调,从而形成自己的吟诵调,是目前最实用的吟诵学习方法。
3大部分吟诵为清吟,小部分依据文本特点选用了合适的伴奏,既有琴筝箫笛,也有钢琴吉他,都符合吟诵规则。且蒙学录音提供领读形式录音以及纯伴奏录音,便于教学。
4收录了全国各地优秀的普通话吟诵。这些录音录像的征集筛选历时一年多,有专家学者的,也有教师的,也有中小学生的,提供给学习者作为参考。
5提供了部分优秀的方言文读吟诵,原味十足,以展现吟诵调的地方特色性和丰富性,反映汉诗文吟诵的原貌。提供了一些吟诵教学与展演录像,便于大家了解吟诵课堂的常态,参考他人宣传展示吟诵的经验。
本系列图书文本方面亦有特色:
1都以公认善本为底本,间或兼采他本。经典轻易不改文字,偶与通行本不同之处,皆依据经义判断而采用他本。
2蒙学依据时代变迁有所损益。因蒙学不是经典,本意在于教学。如《三字经》删改了对清朝的溢美之辞;《百家姓》将错韵的句子更改位置;《弟子规》将“号泣随,挞无怨”按孔子原话改为“纵有劳,终无怨”。
3文本简繁对照。简体注吟诵符号,配拼音,利于拼读识字。诗词歌谣不用现代标点,文赋出于句读考虑,仍用现代汉语标点。繁体文本竖排,仅用句读符号。这样简体用于学习,繁体用于复习和认读。
4文本做有简注,诗词作品配有声情分析,方便教学和学生理解。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原典吟诵系列提供全本较为典范的录音,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接触到吟诵,模仿到好的吟诵,让更多老师迈出吟诵教学的第一步,但是万不可一味模仿。因为吟诵不是唱歌,吟诵是基本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吟诵教学是通过声音,把理解、感悟在快乐中融为一体,以人生态度的修养为第一目标。同时,要始终带有个别教育性质,老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吟诵进行不同指导,才能达到理解和修身的目的。因此,使用中华经典吟诵系列图书,可从模仿熏陶开始,但不能止于模仿,最终要让学生自己掌握吟诵方法,自己吟诵,教师通过声音指导学生理解,并最终落实到创作与生活中,当做修身的方法之一。
原典系列今后还将出版《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龙文鞭影》《增广贤文
关注中华吟诵网(www.yinsong.org),获取最新吟诵学习讯息。
中华吟诵志愿者
玮栋推荐
微信:845063355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