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弟子规001:中国真正的教育传承只有两种模式师承与家传 中国的学术叫“济世之学”问鼎和定鼎的区别

(2014-07-15 22:22:33)
标签:

济善书院

庞先生弟子规

庞子博

庞子博弟子规

分类: 庞子博三讲弟子规

庞老师: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第二次坐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天,还有我第一次来讲课的时候这么正规,而且是很宏大的开篇,连中央电视台都来了,来听我的课可能有一部分人听过,我现在想问一下,因为我现在坐在这儿,如果要开讲《弟子规》的话,应该是三讲,我在六年前讲过两次,两讲《弟子规》、一讲《千字文》

六年前在索克大厦,每一次基本上没讲完,为什么呢?因为时间太短、内容太丰富,讲不完,这一次张院长和我们聊了一下,起因是这样的,张院长希望培养幼儿园的师资,然后让我做一个帮助或指导,当时我就答应了,上一次讲是属于闲聊,已经把原因说的比较清楚了。

我来这边给大家讲的时候,本身我是希望给老师讲一下,然后带一批师资出来,我的理念是用3—5年的时间,能够把最基础的东西教给老师,老师再去教孩子,这是我最初的想法,后来在实施当中,我们和张园长反复聊这个事情,改变了我最初的想法,因为真正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从来都没有这样的大课,首先第一人多了,老师招呼不过来。

古代真正的教育是小班的,我见过最大的班是18个人,最小的班1个人,就是一师一徒制的,你们刚才见到的在舞台上表演拳术的,包括弹古琴的,我告诉你们,这不是一般的学生,他是弟子,听懂了没有?他是师徒传承性的文化。

为什么要带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就是希望后面的人能听清,实质上来讲中国传统的教育不需要这样的东西,因为他只要小部分人听就好了。这种教育我归结了两点,也是我的老师们一直在讲的问题。中国真正的教育传承只有两种模式是被承认的:第一种是师承关系,就是我的老师是谁、师爷是谁、师祖是谁、师公是谁;另外一种是家传的,师承与家传两个系列才保持了这种风范。

庞老师:以往我们讲都是小范围地传承一种东西,从孔子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种教育模式,是宣说式的教育,没有提纲、没有范本,什么都没有,学生问什么,老师说什么,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有两个字来评价:济世,中国的学术叫“济世之学”,翻译成白话就是有用的东西。

那么我们现在一直传承的这种文明,听外国人讲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听外国人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告诉你这是错的,今天我们站在这个所谓的文化高度上,经常很扬扬自得地讲我们多少多少的文明、多少多少的文化、多少多少的伟人,请问这些话是谁说的,大家想过没有?

我们现在用的文化研究法是西方的,学历史的研究法是西方的,我们给自己下的定义是西方人下的,好不容易国学抬头了,但是所演讲的东西通通都是以西方模式来进行的一种传播。因为今天搞的开幕式很隆重,隆重得我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

因为我自传承以来,这种教育模式从来没有这样的,席地而坐也好、三五成群也好,有什么就问什么,问什么老师就答什么,这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中国传统的东西,所以我给大家讲一下,因为在上课之前,很多人员已经说过了很多这样那样的规矩。

但是我现在给你们讲一个我的规矩:来听我的课,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来自何处,不管你要去什么地方,第一:要学会问问题,古人讲学问、学问,学是什么?刚才张园长已经大概讲了中原问鼎和定鼎的区别,我现在问你们,它们有什么区别?你们去过洛阳没有,我们的古都有一条路叫定鼎路。

问鼎和定鼎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问鼎是来侵略的,定鼎是兴旺之城,我说这个话的意思,你们不要以为我在讲学术,现在我们经常说很郁闷、迷茫,这段时间富士康又跳了很多楼、又出了很多危害社会的行为,你们有没有想过原因是什么?

这其实源于我们对世界上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明白,而并不是我们很清楚,我们经常说了解、知道,但是只要有一个人一而再、再而三追寻这个问题问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根本就不清楚。

我坐在是第三讲《弟子规》,可以告诉你,我讲十遍根本不一样,以前听过我课程的肯定会知道,每次讲每次都不一样,因为我没有范本,不需要遵从很多东西,讲到什么就说到什么,问到什么就讲什么,这是一个最关键的中国式的传承,而今天我们作为家长,包括很多老师在内,其实是对很多事情不明白,原因在哪儿?比如说我问一句话:你们每天一日三餐吃不吃饭?

学员:吃。

庞老师:什么叫“饭”?你每天跟孩子说“吃饭了”,然后当小孩真的有一天这样问你的时候:妈妈,什么叫饭?你们怎么回答?

学员:食物。

庞老师:不对。食字边只要一出现,证明它不是液体,它是我们可以被吃的固体叫饭,汤羹、饮食、饭、菜全都不一样,你不要以为中国祖先很愚蠢,发明了那么多可以用一个字代替一组的字,没有那么简单。“食”代表固体的,右边一个反,也就是说反复可以吃的东西叫做饭,它不指米,但是我们今天吃的很多东西是不可能反复吃的、是害生命的。

中国人做学问要有三条,就是身、命、事,古人讲“保身立命”,现在是上来就奔着大学去了,但是很多大学生出问题,我们不太在意,为什么?他出问题不是上了大学之后出的,也不是上了幼儿园之后出的,而是他在娘胎里就出问题了,为什么?因为他妈就不吃饭,听懂了没有?

学员:没有。

庞老师:没有?那我就给你们好好讲讲这个事。身、命、事,事是最后的,首先我们要保身体,如果身体坏掉了,将来什么事都不要说了,这是第一步。现在很多人弃身不顾,在座的各位,我放眼望去,古人经常说:见了一个人,两宇之间一股锐气,就是阳刚之气,现在我看了一下,都是眉宇之间有一股肉气,不要笑,这是真的,什么叫“肉气”?你回家仔细看,血乌,印堂是乌的、青黑的,中医上讲“望闻问切”,第一关你们都不过,然后还讲要为了事业而奋斗,命都保不住了,你奋斗什么?所以《弟子规》里开篇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什么放在最后?

学员:学文。

庞老师:现在是学文放在第一,所以给大家讲一点,根本没有保住,就开始做事业了,幼儿园我不知道,反正现在是一上小学就开始作业了,那我问:孩子现在的身体,作为家长的你清楚不清楚?哪个家长敢很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家孩子没病。身子不顾,家国之何承?身是第一步,所以来听传统文化的和欧洲文化完全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是要先保身。

小的时候,我的很多老前辈读诗书的时候,开蒙之后要背的一个东西是奇经八脉的歌诀,脉络、穴位等等;第二要背药性歌括(音)

为什么学这个东西?因为学这个东西可以先保身,然后可以尽孝,首先保证我自己很好,不让父母操心,这是尽了第一个孝,第二个如果父母年迈了,我们不是把他送到医院就可以了,而是汤羹之必尝、药方之必检,都说自己是孝子,谁能做到?

(济善书院)月华轩讲堂

转载自商都文化网络

中华吟诵志愿者

中国传统国学志愿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