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通宝鉴》简介
(2015-07-29 17:32:40)
标签:
文化 |
玄谭文库
《穷通宝鉴》简介
《穷通宝鉴》为命学八大经典著作之一,原名《栏江网》,原书两卷,但不知作者的姓名与著作年代,从书中所列举命例,大多为明朝名人宰辅来分析,可以判断,此书作于明朝末年,而作者却无所考证。清以前经典命学著作包括:《渊海子平》、《滴天髓》、《三命通会》、《命理正宗》、《穷通宝鉴》、《子平真诠》、《命理约言》、《御定子平》,惟《穷通宝鉴》是以干支五行理论解释命理,有独到的见解,世俗称其为调候用神的奠基之作,独树一帜,视为命理奇书。后来命理学家论定四时五行的衰旺喜忌,多以此书为宗,视为命理秘本,誉指推命奇验,称作命学之指南,子平之模范,凡学命理者不可不读。
然而此书问世后并没有刊行,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私人密录式的抄本,在江湖上流传。到了清朝初期的康熙时期,流传到掌管天象、历法的钦天鉴,入日官之手,即宫廷从事占候、卜筮部门的人手中,易名为《造化元钥》,光绪时期有抄本在社会上流传,到楚南余春台之手后,认为“议论精详,取舍恰当,实有得五行生克、八卦错综之妙,以此权量人之富贵,往往有验”,余春台便详加整理,细加编辑,视其繁者汰之,略者增之,去其鲁鱼亥豕之讹,使阅者了然若诸指掌,并更名为《穷通宝鉴》,才刊行于世。该书以十干配十二月,察其生旺休囚,以定取用总则,立一成以驭万变,秩然有序。以阴阳五行为经、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以官为首、以财为次,独树一帜,在命理学界拥有相当高的影响和地位。
民国年间的命理学家徐乐吾十分看重此书,他颇有心得地说过:“仆研习命理有年,生平最服膺者为《子平真诠》、《穷通宝鉴》、《滴天髓》三书。”所以不惜时间和精力,两次评注此书,他在街坊书肆中偶得《穷通宝鉴》一书,他虽然认为“原书书名俚俗,词意不连,鲁鱼亥豕,不能卒读”,但经过反覆研读,不禁喟然而欢。反而发现《穷通宝鉴》一书为世之“怀才抱璞,悃愊无华”之作。但因为该书“拙于文笔,以致精理奥义,淹涉不彰”, “曲高和寡,涉世无闻”,不被世人所重视。所以徐乐吾氏费以时日,认真勘校,细心编辑,句斟字酌,详加评注,条分缕析,阐微发隐,成《穷通宝鉴评注》洋洋万言,《穷通宝鉴》之名才始得以见行于世。此书一出,名声大振,一时洛阳纸贵。
然而,徐乐吾对余春台编次整理的《穷通宝鉴》,并不感到满意,他说“予于评注《宝鉴》时,奇其书,未能尽解其义,偏求善本不可得,疑其有误而不敢擅易。”所以就用心搜寻其原书,于是在旧书肆中,购得真州吴氏有福读书堂珍藏精抄本,两相比对,相互校正,就发现《穷通宝鉴》一书中有不少错误,一字出入,义理悬殊。于是他在评注了《穷通宝鉴》之后,再度对照原抄本,重新加以评注,并以搜集的当时名人命造附后,七易其稿,于1941年冬完成,取名为《造化元钥评注》。但因为当时正值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蚩尤横飞,书稿成后而出版的资金却无所着落,刊行此书只有搁浅,没有办法只的留其书稿,以待将来。《造化元钥评注》倾注了徐乐吾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但直到1948年先生遽归道山之前,他生前却并没有看到此书的出版。1949年秋,在徐先生谢世之后,正好当时上海雷厉风行,严禁此道,有同好之人,恐其湮没失传,便秘密商量将此书油印数十份,希望能留传于后世,供后学研究参考,所以此书才得以保存,流传于今。但又因为该书稿为油印本,而且抄于仓卒而又惊恐之下,错误自所难免。该书是徐乐吾生平的最后一部作品,此书手抄本传于上海坊间,后由韦千里精心点校并作序,于1966才在台湾出版发行。此书一出,人们争相传阅,奉为经典。可以说,这一部书是徐乐吾毕生研究命理的心血所滴,也汇集了几代命理学家的智慧。该书取名《造化元钥》,内容实际是《穷通宝鉴》的另一版本,内容更为完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命理学经典著作!
虽然《穷通宝鉴》经徐乐吾两次评注,另又编辑《宝鉴例释录》一书,扩大了该书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在社会上的流传,尤其是徐乐吾注文,行文简洁,文辞优美,结构合理,说理清楚,但毕竟是古人的著作。而且徐氏注文仍属简明扼要之作,说理欠详细,行文多简约,他的行文,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仍存在不少遗憾,不适合今人阅读。正如徐乐吾先生所说,“文辞优美,义理亦精深,非初学者所能领会,且文字故意藏头露尾,亦为识者所不取。”但同时一本同样内容的书,有《穷通宝鉴》、《造化元钥》、《宝鉴例释录》三个不同的版本刊行于世,一方面增加了读者的负担,而且其内容多有相左,也给学者带来了困惑,即使徐乐吾先生在世,也不会熟视无睹的。所以,为了让现代的人能够顺利了解《穷通宝鉴》一书的深刻内涵,为此,应读者的要求,方成竹先生以多年来研学的心得体会,在徐注的基础上重新评注。
罗量先生认为读《穷通宝鉴》有三难:“有句无逗,一难;有例无解,二难;有变无常,三难。”所以不能为世人所重视,也限制了这部经典著作的流传。方成竹先生对《穷通宝鉴》情有独钟,十几年苦读不倦,终有所悟,以罗量先生所示,以解三难为宗旨,对《穷通宝鉴》一书进行了白话评注,同时加入新的阐述和自己的见解。这次重新评注,以民国年间香港上海印书馆刊行的《穷通宝鉴评注》为工作蓝本,并参考台湾武陵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造化元钥评注》,对原文作了认真细致的勘校,这次评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纠偏正误。对原文作了重新标点,并且改正了其中存在的错字,别字,对生僻文字和词语作了注释。文字或段落有短缺者,和缺少徐乐吾注文者,参看文意,根据两书所载,予以补齐。段落划分不一致的章节,取其更合理者从之。另有一部分章节,存在有把原文和徐乐吾注文混在一起的情况,给予分割。
二、合而为一。将《穷通宝鉴》与《造化元钥》正文以及徐乐吾两次注文,四者合在一起,成为《拦江网》的第三个版本。对于原文文字相同者,不做变动,原文照搬;或者有所短缺者,互相参照,予以补齐;文字表述不同,但陈述意思一致者,根据两书文字,互补优势,重新进行整理;文字不顺或者拗口者,文字不雅,文采不足者,对照两书文字,在不违背愿意的前提下,稍作修改润色。两书文字,多有出入,甚至有相互抵触的部分,根据文意、易理,去一留一,取一弃一;或依照《穷通宝鉴》而弃《造化元钥》之文,或依《造化元钥》而弃《穷通宝鉴》之文。对徐乐吾注文,对两书中的注文进行揉合,取其精华,取其繁缛,在文字上保持连贯,在文意上保证衔接。
三、详加评注。古人的书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给后来的阅读者留下许多自己想象的空间,但对于一些对古文缺少研究的读者来讲,无疑是一个无形的障碍,从而也影响了它的说理性。而徐乐吾评注,对于命学理论阐述的较少,说理简约,而且在出版中有前后颠倒的地方。所以这次评注,第一、首先是把命理学的基本原理阐述清楚,第二、是要为了阐明相关原理,在说理部分,广纳众言,穷诸家之说,指出其中的利弊得失,遵从原文主旨,作详尽的论述。使读者能顺利地理解和掌握原书的精神。在明了原文的基础上,解释原文的命学原理,逐步引申,对于命学理论作出详细明确的分析,用现在命学观点,充分阐述古典名著的思想精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读者学习与应用《穷通宝鉴》一书,起到启蒙和引伸的作用,同时在《穷通宝鉴》原有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命例。
四、移花接木。原书对十天干有逐月喜用的阐述,而无总论,本书在评注中参照徐乐吾评注《子平真诠》的方式,特增加了《滴天髓》一书中的十天干喜忌,作为总论,更增加了该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弥补了《穷通宝鉴》在结构上的缺憾。
五、厘清眉目。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几个版本的《穷通宝鉴》评注、《造化元钥评注》中,有不少地方,原文、徐注掺杂在一起,有的甚至前后颠倒,错误与遗漏比比皆是,给读者在研读时带来不少困难,为此这次评注都作了整理,使读者一看就眉目清楚,一目了然。另外考虑到读者阅读方便起见,为了和书中的徐注有所区别,在版式上原文用黑体字、徐乐吾注文用宋体字,方成竹评注用楷体字。同时在风格上和原书保持一致,方成竹先生的注文,在书中行文前都冠以“方先生曰:”,以清眉目。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一、可读性强。《穷通宝鉴》文辞杂而不精,缺乏理论性的阐述,后虽经徐乐吾评注,但由于受到原书体例的限制,仍然不够系统。所以该书采用逐章评注的的方式,相对独立成篇,对《穷通宝鉴》的观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一些观点加以完善化。皆以人与环境的统一为总则,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架构明显,调理清楚,文辞简约,说理性强,增强了可读性。二、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十天干在十二个月的旺衰喜忌进行充分的论述,对其取用的喜忌分五行进行说明,便于分析和掌握其用法。《穷通宝鉴》有变而无常,针对这一问题,本书着重讨论在掌握“变”的同时,注重了“常”的论述,增强了理论色彩。三、对书中的体例重新作了调整。《穷通宝鉴》体例不统一,本次勘校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把散见在个章节中关于五行的论述,都集中在了卷首,以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通过这次校勘、补遗、评注,应该说是目前为止最为完整,最为准确的一个版本。正如在《子平真诠白话评注》前言中说希望那样,希望通过出版此书,使“一切影响游移,管窥蠡测之智,俱可以不惑,此亦谈命家之幸也。”然而此书虽经作者三易其稿,但因资料匮乏,加之笔者水平限制,书中尚有许多遗憾,错误和遗漏也一定还有不少,敬请读者提出批评指正,不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