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是一个身为教师的母亲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教育问题后,鼓足勇气、心里流着血和泪讲出的故事。
7南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
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嚎啕大哭。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2月14日,情人节。黄侃与丈夫乘飞机前往荷兰。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黄侃痛苦地回忆。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处理完后事,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最后一堂课
“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我还在打退堂鼓。”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都劝我不要进行,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不能自已,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绝不给她压力。“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只可惜,生命不能重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一位学生家长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她们的母亲。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太忙了,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
有时我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太优秀了,不需要我们的关注。
可是,事实却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当一切都变得不可挽回时,我们的忙碌,我们的忽略,甚至我们的自信都会成为我们终身的遗憾„„
希望大家在看完这个故事后能够懂得,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只顾自己的忙碌,更要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成长。只有孩子,才是家庭的“一号工程”。
茅台醇中国梦
关心社会热点,关注亲子教育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您的关注是我们不竭的动力
http://mmbiz.qpic.cn/mmbiz/5pjg1hibJJf8uVxgkp6iaagwdjhgzuX3hDupIyOOJjep83aUQoplGQ4zOU79ib2cr8QicJTgjZftl4TPbQ5eOfs5d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