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特点

(2014-06-18 20:12:53)
标签:

教育教学

分类: 图书室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特点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属于观念的范畴,它具有观念的一般特点,但就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又带有中学化学的特色。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具有概括性、稳定性、层次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1)概括性

    所谓概括性是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来说的,因为一种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对大量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概括、整合、总结反思,首先形成较上位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对同类核心概念的进一步概括、整合、反思才形成更上位的基本观念。比如, 微粒观的形成就是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有关物质微粒类的基础知识后,通过比较、归纳、整合等的反思性学习活动,形成相应的核心概念,然后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性反思,从而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一种有关微粒间作用的总观性认识: “(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概括性的认识经过应用于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完善、修正后,才最终形成微粒观。因此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稳定性

    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基础知识→核心概念→ 基本观念→ 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观念→ … 几个反复过程方能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基本观念。但是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后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合法地将其应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物质观一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 他在学习有关化学物质时就能有意识将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制法、用途有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基本观念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就能稳定地存在于学习者头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基本观念的基础知识可能早已被遗忘了,但是基本观念不但不会被遗忘,反而由于学习者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断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而使得它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清晰。比如,能量观一旦形成, 学习者高中毕业后, 如果不进一步从事有关化学的学习或工作,那么,常见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等一些基础知识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地遗忘,但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诸如“化学能是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而且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等观念是不会被遗忘的。

   (3)层次性

    观念的层次性是受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的高低和知识经验的多少影响的。一般说来, 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越高,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形成内容更完善、层次级别更高的观念。正如约翰·洛克所说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心中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的观念可言,即“人没有天赋的观念”,而一个经验丰富的学者头脑中的观念却是丰富的、高级的。对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也是一样,化学的初学者几乎没有任何形成规范观念的可能,但是, 随着学习者化学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形成高级的、完善的观念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层次性包括三方面含义: 一个方面是指不同阶段的学生所要形成的基本观念应该是不同的。依据课程标准,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是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到了高中阶段,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观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形成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反应的快慢与限度等基本观念;另一个方面就是指对于同一基本观念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学生所拥有的知识经验不同, 的内涵的丰富程度也是不同的。例如,“微粒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初中阶段一般重点培养学生的前四点,而进入高中阶段后,第五点( 即物质的微粒作用观) 成为学生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之一;第三个方面则是指更高层次的观念是以低层次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初中阶段的化学基本观念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化学观念基础上的,而高中阶段的化学基本观念则是建立在初中化学基本观念基础上的,没有低一级的基本观念作基础,高一级的基本观念就无法形成。例如,学生要从本质上理解化学反应的快慢,必须首先理解物质的微粒作用观等等。因此,我们说高中课程内容选择中所注重的基本观念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所形成的化学基本观念的深化、提升和拓展。

   (4)生成性

    生成性是针对观念是否能有效地实现学习迁移而言的,我们知道“知识的概括化程度越高, 越容易发生迁移”。既然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它就能够具有很强的生成性。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生成性不仅仅表现在它能实现化学学科内的迁移生成, 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同样可以实现迁移生成。比如,分类观这种化学学习方法类的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后,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如果再学习硫单质,那么分类观就能指导学习者自觉地利用分类观进行学习:既然硫是非金属单质,那么,硫就与氧气、氯气具有相似性,可能与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碱等发生反应。如果学习者再遇到一种陌生的物质,他也能在分类观的指导下,对所研究的物质进行熟练地分类,然后根据所属的类型进行生成性学习。在学习其学科时, 同样会利用分类法去处理,就是在解决日常生活中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在这种分类观的指导下,他也会从容地分类处理,使得问题解决有条不紊,不忙不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