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中主要体现为“以生为本”。“以生为本”思想的本质在于,强调教育是“人的教育”,把学生当作具有生命力和主动性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内涵体现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和依靠学生”,进而表现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从学生发展出发”,它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彰显,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期盼。体育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是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与需求、机会和权利,重视学生的运动情感和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体育学习成为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自觉建构和综合能力形成的过程。
过去,学校体育较多地关注课程的生物学功能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作用,过分强调课程的社会本位、学科本位,漠视学校体育课程在发展人的心理和人文方面的作用,忽视学生的运动兴趣、需求与情感,不重视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造成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统一、方法单一、形式刻板和教学模式化等现象,限制了学生作为人的情感的发展和个性的彰显。体育新课程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一是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方面,突出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二是在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突出了教学内容改革,“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灌输的教学方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教学气氛”。三是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面,提出了“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四是在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方面,则提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所以,把学生当成具有主体精神和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和培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能开发、主动学习、能力发展和个性彰显的过程,这是体育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根本。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本质上就是教师必须把学生体育态度行为、身心健康水平等的改善作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理解和落实这一理念时,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处理和调适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教育和指导、组织和服务等责任,起着引领和帮助、激励和促进等作用;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并独立运用一定的方法参与学习过程,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具有能动性。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独立主体关系,又是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人际交往关系。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于课程教学的管理行为之中,存在于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和实施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可以促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可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第二,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心位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习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一方面,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只有围绕学生的学去思考和安排教师的教,教学活动才会精彩,教学效果才会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学得好坏主要还是靠自己,教师无论多么巧妙的指导都不可能替代学生的学习,只有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潜能才能调动起来、才会学得更好。所以,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心位置,并“最大限度地形成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机制”。
第三,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实施体育新课改,对体育教师在课程研究与开发、教学策划与设计、课堂实施与创生、师生互动与交往、课后反思与完善、专业研修与提升、自身建设与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时刻要把学生的主动、健康、和谐发展作为自身的愿望和追求,要围绕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卓越发展去考虑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选择;要积极发挥组织、指导和帮助作用,通过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内驱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水平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获得丰富的运动情感体验,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的个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