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2016-06-05 20:02:2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实录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泾河中心学校   王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过程与方法:

    抓住文本关键语段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在交流中深化认识,感受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并将它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难点:理解“将心比心”,并将它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师张贴剪纸两颗心)同学们,黑板上有两颗心,其中一颗心正在伤心难过,也许他遇到了不顺心的事儿呢。假如另一颗心是你的,你会怎样?(指名回答)假如这颗流泪的心是你的呢?你最希望什么?(指名回答)

2.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将心比心”,意为拿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刚才同学们谈到的,就是将心比心的表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姜桂华老师的《将心比心》,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和启示。(补全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请学生自己默读课文。

要求:请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事?并准备试着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限时3分钟)

2.请学生概括、回答课文写的两件事。(1分钟)

OK,时间到,那么谁来告诉老师自己得到的答案呢?(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并板书:阿姨   帮助   奶奶

  母亲   鼓励   护士)

3.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主要写了阿姨帮助奶奶和母亲鼓励护士这两件事情,那么这两件小事有没有冲撞你那颗善良的心呢?你有没有为之一动?让我们来深入一步。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要求,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谁令你感动?她们的哪些行为使你感动?找出来用‘——’划出。(限时2分钟)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认识。(2分钟)

     好,时间过得真快,那谁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如认识不全,可叫人补充)

     此处,学生能找出描写“阿姨”和“母亲”行为和语言相关的句子即可。

小结:看来大家的洞察力都很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尤其是刚才的几位同学。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阿姨”和“母亲”为什么会那样做呢?(学生回答,师板书:宽容和理解)

     过渡:这节课,大家表现的确很棒!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你们会做的更好!让我们带着自信再一次出发!

3.出示要求:“入情入境”朗读课文。(4分钟)

要求:请在小组内3人分角色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注意把握人物说话语气、体会人物情感、表现人物特点,组内其他人员欣赏评价,之后小组在班级展示。

1)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教师随组指导。(重点指导母亲和护士说话的语气特点)

(2)随机抽查小组展示。

小结:同学们,请大家拿出双手,让我们一起把赞扬和鼓励的掌声送给他们,同时也送我们自己。在本课中,因为阿姨和母亲的将心比心,让我们体会到了理解和宽容。那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将心比心这样的事吗?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看:生活中,你遇到过将心比心的故事吗?请在组内敞开心扉地交流彼此的故事吧!

2.结束课: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让我们一同在音乐声中默读、体会。

(出示: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每一个人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的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五、作业

你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吗?回想起那事,现在又有什么感受呢?请你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