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的老人为什么喜欢用农历和节气来记日子?

(2014-04-04 23:38:13)
分类: 有机生活实践

    小的时候,每次从学校回来给爸妈说“51是劳动节,我们要放假哦!然后爸妈就会马上换算成农历,哦,四月初三,靠近立夏,要开始插秧了,当时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大人喜欢用农历,而不用公历。

  最近因为要制作一年“24节气活动安排,就向老妈请教了关于水稻种植的知识。才发现她对二十四节气相当熟悉,而且一连串的农耕谚语脱口而出:立夏不下,犁耙高挂;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手提秧把一百天;芒种打田不在水,夏至插秧少只腿.....原来,她们对农历,对节气是如此地熟悉,以至于什么节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都遵循老祖宗留下来的规律,就会有不错的收成。我也深刻地明白她们为什么喜欢用农历而不用公历了,因为,按着农历走,跟着节气来,就不会耽误农事,一年的时间,就大体平均分为24份,每半个月该干什么,都安排得满满,觉得很充实。这也是为什么农村很少有患抑郁症的人,因为摸着大地,跟着节拍,日子过得很放心,很踏实。

 

 

下面来看看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该干什么农活。

http://s16/mw690/004kE8edgy6HQMWhDd55f&690

立春: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2℃为春天,根据这一标准,浙北春天一般始于4月初。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3~4℃,降雨量20~30毫米国。麦田清沟沥水防渍。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http://s3/mw690/004kE8edgy6HQMXhKLgd2&690
雨水: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湿度增大,江南一带,雨日和雨量都有明显增加,确也名符其实。但是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变化无常。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时大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沟排水,加强油菜的田间管理。 

http://s16/mw690/004kE8edgy6HQMXsExN1f&690


惊蛰:
天气谚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沪);惊蛰闻雷声,全月雨轰轰(浙、鲁) 
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9℃,降水量30~40毫米。麦田要加强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浇灌拔节肥、拔节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备育秧,植树造林。 

http://s8/mw690/004kE8edgy6HQMXJtpJ77&690
春分: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时间几乎等长。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8~12℃,降水量40~60毫米。长江两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后浸种催芽,开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头抢睛播种。继续管好小麦、油菜和做好植树造林,改善、保护生态环境产,调节气候。 

http://s7/mw690/004kE8edgy6HQMXZNb0b6&690
清明:
我国黄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气清新明洁,宜于踏青。从气候上分析,气温进一步回升,如受暖气团控制,遇上暖好天气,江、浙、沪、皖最高气温可升至25℃以上,当遭到较强冷空气影响时,最低气温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还寒仍是这个节气的主要特征。从降雨来看,本节气内点雨未下有之,节气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气温可达12~15℃。大江南北都进入了农忙季节,早、中稻先后播种,小麦拔节,油菜扬花,田间管理不能放松。玉米花生播种。 

http://s3/mw690/004kE8edgy6HQMYbCZs62&690
谷雨:
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有利谷物生长,但是,有的年份此时滴水不下,甚至从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现春旱,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节;春播作物播种后需要雨水才能保证出苗率高。一般本节气降雨量为70~80毫米,日平均气温14~18℃。此时,正是农村准备割麦、插秧、种棉的大忙季节。 

http://s7/mw690/004kE8edgy6HQMYhoICe6&690
立夏: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但根据气象学划分,候温(5日为一候)高于22℃时为夏季的标准对照。此时,只有以南真正进入夏季。有的地区四季不明显,如黑龙江省的爱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根本没有夏季。立夏节气所反映的夏季开始主要是指黄河以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9~22℃,节气降雨量为90~110毫米。春花作物进入黄熟阶段,要及时抢晴收割。立夏过后浙江将进入雨季,梅雨汛期开始,要做好防汛准备。 

http://s2/mw690/004kE8edgy6HQMYn32N41&690
小满:
小满是指黄河流域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所以称小满。但是浙江此时春花作物籽粒已饱满成熟,农村一派丰收繁忙景象。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在20~23℃,节气降雨量为50~70毫米,与前后节气相比降雨稍偏少。但华南地区却先后进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后成熟,抢晴收割。北方地区需加强麦田后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http://s12/mw690/004kE8edgy6HQMYsrBFeb&690


芒种: 
芒是谷实尖端的细毛;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紧张的夏收开始了,同时又是夏种比较繁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民间还流传着春争日,夏争时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麦熟一晌,龙口夺粮。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3~25℃,节气降雨量为50~90毫米。要抓紧早稻培育管理,及时耘田、烤田提高土温,注意防治病虫害。适时播种晚稻。

http://s11/mw690/004kE8edgy6HQMYxlI63a&690

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长。北京白天有18小时。往后,白天开始慢慢变短。但此时不是最热的时间,我国南北温度相差很小,不过10℃。多数年份降雨量100超过毫米,日平均气温24~28℃。要不失时机加强夏季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防治病虫害。 

http://s9/mw690/004kE8edgy6HQMYCtCwd8&690
小暑 
小暑不算热,热在数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副热带高压笼罩江南,正常的情况是高温少雨为主要特色。日平均气温28~31℃,降雨量减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临着梅汛和干旱的转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时,要及时掌握气象预报信息,加强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两不误。 

http://s15/mw690/004kE8edgy6HQMYHJRc7e&690
大暑:
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炎炎盛暑,这个节气对全国都适用。从降雨量来看,北方雨季已经到来,降雨量增多。长江流域梅雨结束,伏旱抬头,晴热少雨。在华南此时东南季风带来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较多,本节气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气温27~31℃,是全年最高的时段。喜温作物,行长速度之快达到了顶峰。水肥田间管理一定要加强。晚稻插秧应抢在立秋之前。

http://s16/mw690/004kE8edgy6HQMYMluD7f&690 
立秋:
黄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个半月左右,长江流域要推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江南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地上积蓄的热量,一时尚不能散尽,所以还有秋老虎的暑热。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现。日平均气温29~27℃,开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匀。对晚稻要中耕除草,发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紧。棉花摘顶,促进秋桃(棉)发育。 

http://s2/mw690/004kE8edgy6HQMYQX8l91&690
处暑: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热不减,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之说,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27℃;冷暖空气又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遇,进入秋雨期,选题为80~120毫米。这时晚稻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 

http://s12/mw690/004kE8edgy6HQMYVxZpdb&690
白露: 
全国各地气温下降加快,天气转凉爽,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随着季风转换,日照渐短,强度变弱,冷空气开始向南活动,全国大部分地区秋高气爽,连我国西南地区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采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强后期的田间管理。 

http://s10/mw690/004kE8edgy6HQMZ18pz99&690
秋分:
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昼夜平分。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日趋活跃,有时一场西北风便可吹尽夏暑迎来秋凉。按常年规律,江、浙、沪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国东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黄河下游地区9月中旬入秋,华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会有秋凉的感觉。继续抓好晚稻田间管理。棉花选种收花。冬小麦、油菜做好播种前的准备。 

http://s8/mw690/004kE8edgy6HQMZ6fhd87&690
寒露: 
此时,北方冷空气热力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的高气压控制,雨季结束,经常晴空万里,日暖夜凉,日温差大,有利晚稻结实。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6~19℃,降雨量继续减少,约15~30毫米。寒露节气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适宜期,江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 

http://s8/mw690/004kE8edgy6HQMZaWnJa7&690
霜降: 
从黄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气非常吻合,全国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东北的长春,在秋分时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广州,通常霜是罕见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见初霜。此时,长江中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强油菜、田园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资金积累工作也要尽早落实。 

http://s11/mw690/004kE8edgy6HQMZfLiafa&690
立冬:
长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迟半个月左右,所以立冬这个节气不适用于全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晒。做好冬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 

http://s16/mw690/004kE8edgy6HQMZkwizaf&690
小雪: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http://s9/mw690/004kE8edgy6HQNqw6I8c8&690
大雪:
此时,地上有了积雪,黄河中下游地区,各地12月的积雪日数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http://s7/mw690/004kE8edgy6HQNr1Olgf6&690
冬至: 
阳光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后阳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昼渐长。过了冬长一针,过了年长一线。此时,北方冷空气强盛,标志着寒冬将至,最冷的时节来临。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强冬小麦、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间管理。 

http://s1/mw690/004kE8edgy6HQNr8mCk70&690
小寒:
气候变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变化外,人类活动的深度、广度、力度以及大气环流异常、火山喷发尘烟等诸多因素,影响了气候固有的周期化变化规律。致使过去连续出现14年的暖冬现象。本节气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 

http://s11/mw690/004kE8edgy6HQNrXf866a&690
大寒: 
此时在数九寒天,实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再往后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农事活动:积肥、造肥,冬修水利扫尾,开始绿化植树,清理改造鱼塘。

 

 

 

 

 

 

 

http://s10/mw690/004kE8edgy6HQNxLA2B2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