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设计《我眼中的小学》
(2014-04-21 16:39: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活动设计 |
我眼中的小学
设计意图:再过半年,大班幼儿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孩子们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既兴奋又陌生。就孩子而言,向往小学又有所担忧是幼儿入学前较为普遍的心态,他们学着小学生的样背起了小书包,但是背书包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孩子要当小学生的渴望,各种疑问会出现在脑海中,例如“小学里还有男老师他们凶不凶呢?”、“小学生每天都要做作业”、“小学里还要考试呢 ”......面对种种问题和好奇,“参观小学”的主题活动就这样产生了。为了让孩子更能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我们联系了西铁五小,参观小学时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孩子们发现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再通过讨论的方法帮助幼儿整理思路,完善对小学的认识,从而激发小朋友们想成为小学生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小学校园的环境,了解小学生上课、活动场所和学习常规。
2.在说说、看看、比比中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提高任务意识。
3.萌发当小学生的愿望,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活动重点: 能充分表达自己对小学活动场所和学习常规的认识。
活动准备:
1.联系要参观的小学,请接待的班级做好接待准备。
2.提前检查学校周边的安全情况,排除不安全隐患。
3.人手纸笔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参观小学的愿望。
1.小朋友,我们从幼儿园毕业后要到哪里学习?
2.引导幼儿交流有关小学的内容:你想了解小学的什么情况?在参观的时候要注意看些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需要了解的内容以类文字的形式列出表格,明确参观目标。
【设计意图:幼儿进入大班后,开始关心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渴望自己早日上小学,早日戴上红领巾,成为一名小学生。抓住大班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开展此次参观小学的活动,并在列表格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二、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并提出要求。
1.注意安全,不要脱离群体。有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2.找一找校牌,知道小学的校名,了解各场所的用途,请接待的老师回答幼儿的一些问题。
3.参观活动。请幼儿根据自己设计的参观表格,在有具体任务的指引下,自发主动观察,找出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以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1)教室。小学:桌椅摆满教室,但整齐、干净,有专门放书包的抽屉,还有教师的讲台,课间有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幼儿园:会根据活动情况随时调整桌椅,教师没有讲台,有保育员打扫卫生。
(2)操场。小学:宽大,同学们正在自由、快乐地参加各种活动。幼儿园:并不大,有丰富的器械、玩具,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引导下玩耍。
(3)教师办公室。小学:同一年级的老师在一个办公室备课、
改作业。幼儿园:就在活动室内,而且总有二位老师时刻陪伴幼儿。
(4)卫生间。小学里分男厕所,便池比幼儿园的要宽、要高、
要深并且有独立的隔断。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一是以幼儿为主体,实际关心幼儿对小学生活学习的关注点;二是培养幼儿任务意识,明确去小学参观的目的;三是在观察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中,产生自我提高意识,如:“观察教室”环节中,找出了不同点,以此引伸“自我服务,他人服务的独立意识】
三、体验小学课堂——
1.师:你们知道小学生上课时要注意什么?幼:要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别人说话要认真等待。
2.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和我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呢?
★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再请小学生介绍.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生每天上午要上四节不同的课。每节课都是四十五分钟,每上完一节课就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这十分钟就是下课时间。学校里会有铃声或音乐提醒大家上课和下课。
3.走进小学生的课堂,体验45分钟的一节课哥哥、姐姐是如何度过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通过提问、讲述、观察体验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课堂的常规,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哥哥、姐姐在上课时应该遵守的上课要举手发言、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从而对45分钟的课堂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
四、组织幼儿回园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对小学的认识。
1.你参观了什么学校?
2.知道了哪些情况?
3.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
【设计意图:在参观中,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许多不一样的地方,通过交流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归纳梳理,帮助他们形成具体清晰的认识,从而化解他们仍然担心的问题,最终以健康愉悦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小学。】
活动延伸:墙面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