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点滴
摘 要: 加强对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纲要》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幼儿对书籍、阅读和文字的兴趣,要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关键词:前书写、前阅读、自主学习、家庭作业、图书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入小学前最关键的一学期,我们知道:家长对孩子、幼儿园的要求更高了,希望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我们大班组老师对本班孩子的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入小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幼儿不能认真倾听他人讲话、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幼儿的责任意识淡薄等现象。尤其对幼儿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纲要》中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幼儿对书籍、阅读和文字的兴趣,要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但是,目前一些急功近利的教育方法很不可取,如让幼儿提前、大量的识字,让幼儿书写等不得当的“早期教育”,都大大降低了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让幼儿的启蒙教育误入歧途,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因此,我选择保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培养幼儿的能力,通过摸索、实践、积累、整理资料。在大班实施的这段过程中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与书写。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使我们教学工作更能有效地进行。
一、给孩子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上可运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如幼儿的名字,各活动区的标志,玩具物品的名称,墙壁布置的内容名称等。教师在介绍这些材料的内容时,可顺带地向幼儿介绍有关的文字。
一个文字材料丰富的环境必须有一个能吸引幼儿的图书阅读角。图书阅读角要保证有适合幼儿年龄的各类图书,平均每个幼儿的图书量至少有五本,且要保证幼儿有自由阅读图书的时间。图书陈列在开放式的书架上,书的封面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阅读角的书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内容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另外我们还允许幼儿把书借回家看。
除了阅读角以外,还应该给幼儿提供用以书写的工具和材料。另外,在各个活动区的玩具材料中也可设法包括一些与读写有关的材料,并适时更新。提供识字卡片、识字游戏、数字游戏等。当幼儿在各个活动区运用这些材料时,教师可提供适时地引导和帮助。
在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在特定的时间专门组织读写方面的练习和教学。如在幼儿的入园、午餐、游戏活动、散步等环节进行,使幼儿有机会在他们能够理解的情景中来学习读写。
二、家庭作业促使孩子提高前阅读与前书写的能力
教学活动前的准备、活动后的延伸、对一个景色的描述等家庭作业,这样孩子们为了回家搜集资料时,会查找、会阅读、会简单的去书写在一张纸上。在第二天,我们教师会利用一定的时间,如:餐前活动、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来检查孩子们完成作业的效果,及时和孩子们沟通、交流。家庭作业是知识经验的准备与巩固,这样多次的谈话、交流的形式,使孩子在活动中有内容说,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好的进展,让能力弱的体验到成功;同时这样的活动,能更好地刺激同伴的学习意识(为什么他会的那么多)与求知欲望。在交流中提高同伴的倾听能力,让交流成为一种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活动《信息工具》开展前,我让幼儿了解一些现代信息工具的用途,在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我提问:“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知道类似的信息?”幼儿说出利用看报纸、电脑查询、电话查询、电视播报等得出信息,杨佳瑞小朋友是我班年龄较小的幼儿,她说出:“可利用听收音机得知信息。”可见我班幼儿吸收的经验是多方位的,是丰富的。使孩子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一种成就感。为了强化这次活动的目标,我留了家庭作业:“利用一种方法记录第二天的天气预报,记录在一张纸上。”这样,使孩子们在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的同时,也在记录中提高孩子的前书写、前书写的能力。
三、投放大量有关的区角材料,提高幼儿书写能力
我们除了班里给统一配备的《作业纸》外,还让家长为孩子描红本(练习书写数字和简单的汉字)、算术本等学习资料,为了更好的使幼儿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完善,我们在区角中投放了与教学有关的操作材料,这样不仅是一个目标的延伸一,也是更好的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例如:书写名字的材料,为了让幼儿在入小学后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我们通过给孩子投放材料,让孩子利用控制板,在认识田字格的基础上,在上面正确地书写名字的笔画,这样不断地巩固与练习,现在孩子们对自己名字的书写有了一定的提高,握笔姿势有了进一步的规范性,通过这类型的活动的开展,将孩子前书写能力得到提高与锻炼,为入小学奠定基础。
四、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提高其阅读兴趣必须注意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而在阅读过程中,图书扮演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培养阅读兴趣,应从选择图书开始。
(一)把图书的阅读作为最佳途径
我们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选择图书,着重选择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强的图书。书中内容应是幼儿熟悉的,是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地受到感染、满足内心的需要和情感。例如:幼儿喜欢看动画片,像《喜洋洋与灰太狼》、《猫和老鼠》都是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百看不厌。家长可以为其选择这样一些图书。当幼儿在书中见到自己熟悉的形象和情节时,必然会对图书发生兴趣,于是阅读在兴趣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我们还要给孩子选择色彩丰富、绚丽、对比强烈的图书,因为幼儿对色彩鲜艳的图书画面很感兴趣。我们还注意挑选情节单纯、生动有趣、结构清晰、有头有尾的图书,特别注意故事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因为幼儿喜欢故事性强的作品,像绘本故事书对幼儿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二)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图书,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从父母讲故事时慢慢培养起来的,我们班大部分孩子现在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第一学期我们添加了绘本开始,孩子们都很自觉的在饭后进入卧室进行阅读。而且在阅读中我发现了一些现象。
1.阅读以看图为主。
有些识字量不多的孩子拿着书仅仅是在翻阅图片,阅读的速度很快,根本没有多少内容是真正吸收的。于是每次在饭后,我都会将幼儿的座位进行调整,把一些识字量大的孩子和识字量小的孩子放到一起,让他们互相帮助,(识字多的孩子手指汉字读故事)这样不仅能提高识字量大的孩子的朗读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识字量小的孩子的识字量。
2.喧闹的读书环境。
我们班有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本身的专注力就不是很好,在读书时,他常常读一会就去和其他孩子说话,打扰别的孩子看书。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我每次在读书时都会注意观察孩子们所读的图书,在读完书之后,我会让个别孩子讲述刚刚读书的故事内容,(所叫的孩子以刚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孩子为主)这样孩子们在每次读书时会对自己稍加约束,读书的环境也好了起来。
3.图书借阅量增多。
在每次接园时,有部分孩子会走进卧室选一本书向老师借阅。和一些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家里家长买的书对孩子兴趣不大,反而从幼儿园借的书能读好几遍。于是,我们大力推荐图书借阅的方法,使借书的孩子越来越多,读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三)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孩子的阅读与其说是一种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与父母同玩游戏的过程。在阅读的同时,孩子的第一需要(父母的爱)若得不到满足,在孩子看来,这次阅读就是没有意思的、失败的游戏。父母应与孩子一起读书,而不是扔本书给孩子了事。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阅读离不开成人的朗读、讲解。
我们为孩子投放的阅读材料,是图文并茂的,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阅读中,我们指导家长按正确的阅读方式(手指着字)陪孩子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孩子的识字量,并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读,读后家长要和幼儿回顾文中的中心思想,已达到阅读的目的。
现在大多数家庭的早期教育由母亲为主要承担者,父亲总是处在配角地位。但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借助这个活动——爸爸讲《绘本故事》,充分发挥父亲在家庭早期教育特别是早期阅读中的作用,使孩子在早期教育的成长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使我们孩子能更好地喜欢上阅读。
为了激励孩子阅读,我们班制定了“我爱读书的活动”让孩子去借阅自己的喜欢的书籍,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评比谁最喜欢读书,读了哪些书后,要和同伴们分享他会读的故事。这样既保证读书后的价值,从而也锻炼了幼儿通过再记忆故事的主要内容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述能力,为今后入小学写作文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信通过这样研究的方式,面对疑难的问题,通过实践与研究,我的工作会迎刃而解,为我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转折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