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艰难前行

(2019-07-15 15:43:04)

从孩子上学那天起,孩子成长的优秀与否,就决定着家长幸福指数的高低。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高呼着,于是通过各种渠道,甚至不惜花钱求人,为孩子挑老师,选班主任;为孩子报各种补课班,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可事实上,记性好、脑筋好又自觉自律的孩子是少数,大多数孩子是平凡的、普通的。社会又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孩子的前途命运时时让家长揪心,对孩子的教育有时也会急功近利,专横武断,问题百出。

我小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乖乖女。爱读书,自觉上进,好胜心强。因此我眼中的孩子都很理想化,再加上学校里同事的孩子又都很优秀,于是我便朝着自己理想化的方向去要求我的孩子。可事实上,我的孩子懒散,拖拉,学习不专注,三分钟热情,记性一般,智力一般,不自觉,不上进。孩子的小学在我的严厉苛责,打骂抱怨,歇斯底里中度过。我摔过孩子不愿放下的手机,撕过孩子质量低下的作业。我的孩子倔强、逆反,向我的一切要求说不,甚至在我要求写作业的谩骂中离家,孤独寂寞中独自爬上鸟山。在教育孩子上我黔驴技穷了,彷徨苦闷中,寄希望于怀仁私立学校,在孩子的不情愿中又一次强怕性的替孩子做了选择。我知道自己在推卸责任,但我愿意在这个误区中找寻渺茫的希望。一年半后,我的策略以失败告终,我果断的让孩子留级,转回我教的班级。自己的孩子,自己付出,我得接受这个事实。

孩子回来后,我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严格管教而不失民主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个性化的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见解,家长若总是高高在上,板起面孔,发号施令,或规定,或强制,虎妈由此而生。若在古代,孔孟思想,三纲五常,尊与孝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种冷冰冰的关系还可维系。可是,在以成绩论成长的今天,在溺爱盛行,条件优越,信息发达的今天,暴打痛骂有时会适得其反。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

我相信每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是管教出来的。于是我家孩子小时,做完学校作业必须做家庭作业,看电脑绝对不能超过规定时间,背科学、品社必须一次性通过,星期天作业必须星期六完成,想出去玩必须先完成作业。我像面对一台机器一样去要求、命令孩子,甚至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测试成绩不理想绩必定批评呵责,晚上作业拖拉至深夜必会痛骂责打。结果是,我家孩子越来越拖拉,成绩越来越差,我的命令越来越不管用。小学生活没给孩子带来欢乐,反而是无穷的压力与苦恼。

现在,我给孩子开放自主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平等的话语权,宽松、独立的思想。历史背不下来,我不再怒骂,只淡淡的说明天吧。语文没上优秀,我不再批评,只叮嘱下次用点儿心。政治一课内容要求背两次,我不再反对,只轻轻的说下次争取一次背完。晚上写完作业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只要与书有关就可以。星期天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可以自由玩手机电脑。我尽量不唠叨,不批评,关心学习而不过多干预。我试着和孩子谈生活,开玩笑。我在极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变命令、强制为商量、参考。我在极力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我的民主不是放任和随意,不合理的要求我果断拒绝,无节制的玩手机我及时制止。适当的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交流的机会,我家孩子渐渐步入正轨,不光找回了自信,懒散、拖拉、顶撞父母也已成为过去式。

少提邻家孩子,多鼓励自家孩子

自从升学,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很少有家长因自家孩子有什么特长而自豪。见面谈成绩、问名次已是习惯。成绩理想的家长自信坦荡,成绩不理想的家长唉声叹气,甚至羞于发言,不敢见老师。于是孩子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难以想象差生迎接他的每一天是什么样的生活,很少有学困生是阳光灿烂的。家长往往将成绩不理想归结为孩子不努力。很少反思自己放下手机陪孩子的时间有多少。压抑的环境让孩子苦不堪言。邻家孩子往往是家长的口头禅,看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认真,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

小学时我家孩子考试排名不理想,测试成绩没上优秀让家长写话,或老师打电话反映孩子表现不好。我一定会大骂一通,甚至动用家法。我用邻家孩子的标准去要求自家孩子,我将一切归咎于孩子不努力,不上进。我的暴怒式教育陪伴了孩子的六年小学生活。我忽视了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需要家长细心呵护。

现在,有人问及我家孩子成绩,我会委婉的说还可以,还行吧。我会对孩子说某科有进步了,某科再加把劲会更好。我会让孩子拿出试卷与她一起分析得失。我从不提及读初二的表姐成绩多么优秀,班里的某优生多么自觉,我只会委婉的说某某的学习方法你应该试着学学。少了唠叨与比较,孩子却学会了听话和上进。

“念不好就不要念了”,“不听话就把你送怀仁去”这类话,只给了孩子父母要放弃他的信号。“看邻家孩子考得多么好”“看楼上孩子多听话”这类话,只给了孩子邻家孩子来自做父母的孩子会更好的讯息。邻家孩子只是一个理想化的代名词,他会打击自家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

爱孩子是管教孩子的前提,不同的孩子适合不同的教育方法,只要利于孩子成长,利于孩子发展个性就是好方法。管得太松,孩子容易放任自流;管得太紧,孩子容易逆反出格。管教孩子,需要艺术。我们家长需要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摸索,反思,改进。

我的一点看法:

信心是第一位的。

把我要求孩子学调整为孩子主动要学。

鼓励与批评是孪生不可分离的。

每次定的学习目标小一点,够得着,小目标合成大目标。

无休止的的唠叨孩子总会充耳不闻甚至反感,

不说:你这次怎么又不及格,学会说:你再多考几分就及格了。

不说:你某某科怎么那么差,学会说:你某科要是赶上其他科就更好了。

不说:你怎么不复习去,学会说:孩子,来,妈陪你一起复习。

老师叫家长,要克制自己的怒火,不要老觉得孩子丢了你的人,你教育的失败才是你丢了自己的人。

宠溺、娇惯不是爱孩子,是害孩子。

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吃苦,学会干活,学会照顾家人。

照顾孩子不是包办代替。

看见成绩不理想就下结论说自家孩子不是学习的料,说明你已经放弃了自家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潜能或特长,要善于挖掘发现。

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有缺点。你要做的是引导改错,让孩子完善自我。

不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孩子瞧不起老师,就是瞧不起学习。

就算是倒数也是自己亲爱的孩子,不抛弃,亦不放弃。

自己放不下手机,不要抱怨孩子喜欢玩手机。

时刻关注孩子作业情况。

老师打电话才知道孩子不完作业,只能说明自己责任未尽到。

说自己管不了自家的孩子,就是不准备为孩子成长负责。

不要把每个老师都想的那么龌龊,老师打电话请家长就条件反射的认为是嫌孩子不去补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