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黔西南十日避暑游(十二)

标签:
观光旅游教育历史文化财经 |
分类: 徒步天下 |
这次的饺皮委实不好吃,可能是食客少,饺子皮放冰箱久了,太硬,没煮软。
不好吃就不好吃吧,饺皮店老板那么热情,知无不言,哪好意思说出来。
用完中餐,立即去观光何应钦故居。经青石板小街下坡走到白房子三岔路口处右拐,是一个小广场,正对着故居。小广场有饮食店和特产店,几棵大树下有石凳,果然人多。有人坐树下纳凉,有人拍照,有人从故居进进出出,小车来来往往,还有一辆大巴停在广场一侧。
何应钦故居临公路有扇院门,扫码进院门,有几级台阶,才进院子。进院子就看到马厩,利于骑马出行。新中国前的泥凼乡间穷山恶水,鸟不拉屎,一般百姓衣不敝体,何家竟然有宽大的马厩,可见何家当年之威风。除了马厩,院子里是一些杂屋,至今还保留不少石器。
又上几十级台阶,才来到何家正屋三合院的正院门前。
站在正院门前,平视远处一片峰林,千山万壑,浩瀚无垠,气势磅礴,犹如万马奔腾。瞬间,站在此处的人一定感到居高临下,气势非凡,霸气侧漏,指点江山从胸中奔涌而出。何家的老屋在离此几里地风波湾,这新屋建在半山腰上,极佳风水,挖山平整几千平方,得多少钱才建得起来。何应钦有什么样的经历,带着这样的疑问,花了两个小时参观了整个故居。何家新屋由前厅、两厢及正厅构成三合大院,均一楼一底。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院内石雕木刻图案多达百余幅,其中尤以刻在窗下石裙板上的“鱼跃鸢飞”四字最为引人注目。
全屋参观后,又一次来到三合院院大门前,坐在石凳上眺望。
院门前临桂北丘陵,一眼望去,刚刚万马奔腾,眨眼万马归槽。这千峰万岭好像百万雄兵,后面大山犹如统兵大将,何氏故居为将台,风水上为大将点兵。何家故居,既包涵了大自然与能工巧匠的神奇功力,又从其特殊的一面体现了一个历史人物非同寻常的一生。
泥凼泥凼,出山的羊肠小路弯弯曲曲,不是泥就是凼,泥凼之名也许出于此。穷山恶水出刁民,蛮荒之地的何家能出何应钦这样一个高才,何家祖上一定有不平凡的经历和故事。
导游说,何家并非是土生土长的泥凼人,也不是云贵高原地区的先民。何家的祖籍位于江西临川。清朝咸丰年间,何家的祖上随军来到了兴义,开始是在捧鲊镇居住,其祖先在镇上做些小生意。有说何家的起家,是依靠贩卖布匹,但泥凼的人却说是靠马帮运输发财。因为捧鲊镇在云贵川三省的交通枢纽上,民国前相对富裕,但也经常招来盗匪的光顾。何家祖上坚持此地不宜久留,于是计划找一个地方重新安家。何家有一位相处甚好的风水先生奉何家之托,从捧鲊一路翻山越岭,来到了现于今的泥凼镇。这位风水先生来到泥凼后,居然在半山腰挖出了一眼泉水,顿时觉得这眼泉水是龙眼,断定这块地方是泥凼的风水宝地。风水先生这样告诉何家:背依大山,左青龙右白虎,眼前万峰成林,犹如千军万马。在这个山腰建房子,就像指挥着对面的千军万马。于是,何家的新宅,便建在泥凼镇半山腰上。
何家故居后院里,一排山坡护墙下,依旧能见到当年这眼开挖的水井。当地山民说,何家的这眼井即使逢大旱之年,也不会干枯,大旱之年山民也有水喝,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据说,何家先在泥凼镇风波湾落脚建屋,然后再购买风水先生口中说的风水宝地,于是何应钦发迹。这些故事应该不靠谱,是当地为了旅业编的。但是,当地确实出了一位人中龙凤,这是不争的事实。出故居后,王耒决定回广东后买本何应钦传记,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