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遍天下:黔西南十日避暑游(三)

(2022-08-09 09:20:59)
标签:

观光旅游

教育

历史

文化

财经

分类: 徒步天下

走遍天下:黔西南十日避暑游(三)

万峰林广场果然是驻车的好地方,广场大,停车位多,绿化也好,俨然是个市政广场。在兴义转了几天之后,王耒才知道万峰林广场事实上就是市政广场,但同时还是万峰林景区的入口之一,景区北门就在此处。导游往往带团在景区北门进入景区带着游客坐小火车,而跟团的游客大多是退休老人。至于本地人,万峰林广场就是个休闲纳凉的活动场所,晚上人特别多,老人散步,小朋友打闹,也有露营的,还可以从景区北门进去走绿道,不受限制。

停车费一天二十元,不算贵。停好车后,王耒和太太在万峰林广场东侧的小公路上吃中饭。这条小公路直通徐霞克广场景区大门,有公交车,公路两边形成了饮食一条街。走了一小段路,发现大排档大多是牛肉馆、羊肉馆、辣子鸡之类,招牌菜是酸笋牛肉和酸笋盘江鱼。到一个地方当然要尝尝当地美食,于是王耒和太太在牛樽牛肉馆坐下,点了一斤牛肉,吃酸笋牛肉。这道菜其实就是火锅,用酸笋和黄花做底汤,一斤牛肉七十元,不收任何费用,还是挺实惠的。但是,味道太重又咸,在岭南多年的二人勉强吃完,总觉得浪费了一斤牛肉。

吃完中饭,就进景区走绿道。王耒已查知整个万峰林景区只有观光车走的一条半山公路收门票,其它地方随便骑行和徒步。而门票加观光车费用一共一百二十元,观光两个小时左右,太贵了。来之前,王耒就决定节省这一百二十元。据多年的经验和网上查到的攻畋,走绿道和骑行一样可以欣赏到万峰林,只不过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脚下,角度不同而已。

走遍天下:黔西南十日避暑游(三)

二人进入北门,发现有自行车出租。但太太说,这里八点多才天黑,还早着呢,我们还是走绿道吧,不就十六公里吗?又不是没走过。从景区北门沿纳灰河走到将军桥约八公里,再走到万佛寺,又约八公里,大多数驴友选择骑行。

纳灰河如玉带般缠绵环绕,蜿蜒而下,长年缓缓流淌,始终滋养着万峰林下的田园,以及世居在小河两岸的汉、布依、彝、苗等各族同胞。听路上游客说,纳灰河源于兴义下五屯街道坝佑村境内的高卡龙潭,流经耳寨,到达万峰林腹地至鱼龙、乐业一带,便开始由缓变急,一路向前,进而流入地下暗河,最后汇入浩瀚的南盘江,然后流入西江到珠江入海

纳灰河步道沿河而建,砖块或木板铺成,串起沿河的村寨,估计是之前的乡村小路改造而成。王耒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不是体验小河和绿道而来的,目的是观赏气势磅礴的万座山峰。可令人遗憾的是,纳灰河步道两边不是树就是竹子,挡住了远看的视线。虽然有时走到村寨开阔处能看到不远不近的山峰,但并不怎么样,甚至还不如上午开车经过峰林大桥时的雄壮和震憾。太太说,明天还是要买门票坐观光车,不远千里都来了,不就一百二十块钱吗?

既然如此,那就走到将军桥坐公交车返回吧,王耒以为明天观光车会经过万佛寺。

徒步路程砍掉了一半,半下午的高原太阳直射着还是挺热的,反正不急,慢慢走吧。王耒发现,步道两边种了不少果树,最多的是桃子和枇杷。枇杷果没看到,但桃树上挂了不少青青的小小的桃子,王耒小时候叫狗屎桃,熟透了还是很好吃。可惜,一路上没几个熟的,也就没机会尝尝万峰森山下的狗屎桃。估计这些桃树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观赏桃花。

走遍天下:黔西南十日避暑游(三)

纳灰河不宽,也就十几二十几米罢了。虽然如此,由于是沿河村寨的灌溉用水,可以说是万峰林的母亲河,没自来水之前,也是当地人的饮用水。既然是灌溉用水,隔几百米就有堰坝和其它水利工程。堰坝是滚水坝,坝上有小石墩可过人,大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一路走来,王耒拍下了所有的小小水利工程。计有:上坝碾房、龙堡水坝、水车、双龙电站、浪马水坝、坝口水坝等等。到乐立桥时,王耒想到不知哪里有公交车,也不知哪里离徐霞克广场近。于是问乐立桥附近的一家小店老板娘。老板娘说,这里过桥就是徐霞克广场,沿滨河步道走前面是将军桥,都没有公交车。既然如此,不如走到将军桥,大不了叫滴滴返程。

将军桥最为游客称道的美食是蛋炒饭,蛋是黄色的,米饭一粒一粒也是金黄色的。太太说,今天就不吃将军桥蛋炒饭了,明天下午坐观光车然后到将军桥吃蛋炒饭。王耒也是这样想的。过了将军桥,沿路两边都是村民摆的摊子,太太买了两斤梨子,又脆又甜。吃着梨子,正想叫滴滴,却发现公路对面有公交站,直达万峰林广场。只是,这公交车到的万峰林广场其实就是徐霞克广场,而非驻车景区北门的万峰林广场。还好,徐霞克广场有19路车直达万峰林广场。车上欢声笑语,王耒总觉得当地贵州话像当人一样:平和,与世无争。而且每句话最后一个字是个“嘛”字,拖着音长长的,听起来亲切,自然。奇怪的是,珠三角的广东人说话也拖着个长长的“哇”字,但给人感觉是:不可一世,高高在上,不把人放眼里。

这是怎么回事呢?!语言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