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军工国企
(2020-06-17 18:47:28)
标签:
创业文学情感 |
分类: 杂文·新史记.短篇小说 |
你名字好熟,人事科的?
如果是人事科的,当年为换工种和停薪留职,没少吵你。我可是游泳高手,经常从渡口到海军山。感谢你当年不帮我换工种。二十多年后,我在广州看病,医生说,你手指儿时骨折过,没力气。当年,我跟你说,我磨不好刀,你就是不信。你以为我偷懒找借口。
你可能不记得我,但我记得人事科的那个他。我这人很安分,如果在五七厂能有发展,很有可能不下海。还是感谢你,改变了我命运。真心话。
我在广东,明天不能去湖口船码头游泳。我对你没有成见,那是封闭小社会造成的。所以,我现在交待我的人事,处理事情一定要知己知彼,从对方着想,不要主观臆断。
之所以遇到你聊这些,是感慨国企制度缺陷对一代人的伤害。特别是三线军工国企,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厂一代人到中年,厂二代厂三代进厂,就像是个小社会,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小王国。
外地分进厂的,不是特殊情况,基本不得志。随着不得志和挤压,先后下海,现在沿海一带混得较好的就是这批人。高同志见证了这批人的先后离厂。
但不可否认,三线厂当初建厂时,大家来自于五湖四海,火红的年代,激情燃烧,为中华之强大国防添砖加瓦,不计个人名利,不怕流血牺牲。
企业就是企业,你得赚钱,你得盈利,你得人尽其才。到了九十年代初的三线国企,真不像个企业,倒像个官场,如上面说,独立小王国。后来,国企大面积轰然倒塌,也不奇怪。
而国企倒闭时,我们外地分进厂的,已离厂,面对倒闭的是厂二代厂三代。他们是一批没根的人。父母的家乡,那是遥远和模糊的。五七厂和湖口是家乡吗?好像也不是。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没有工作,吃不了苦,又没有家乡可回,他们何去何从?他们南下打工,他们颠沛流离,他们吃尽了苦,受尽了委屈。
三线厂已渐渐淡出百姓视野,但三线厂是个好题材,文学的好题材,希望大家拿起笔写一写,尤其是“根”这个元素。那些三线厂子弟,浮萍无根。